“沦为通道”的某基金公司,它是怎么沦的?

2024-05-27 14:17:20 - 今晚吃基

“沦为通道”的某基金公司,它是怎么沦的?

文| 你基哥

汉字运用之妙,往往在一字一词之间。

之前有这么一则消息,在监管层下发的通报中用了这么一句话:

“某基金公司在公司治理、私募资管业务等方面存在涉嫌违规情况,涉及产品沦为通道、参与结构化发债等问题”

“沦为通道”的某基金公司,它是怎么沦的?

监管层的用词,都是字斟句酌,表达准确的。

“沦为”这个词,用得就很有意思。

基哥在一年多之前就曾听人说过这事,话说得很难听,但似乎又有点道理。

那话是这么说的:

“金融行业卖通道,跟妓女卖淫似的,摇一摇屁股,卖一卖通道,就收一收钱,很爽的样子。现在不少机构,毫无投研能力,都这样搞,就像金融妓女,专业从事金融卖淫工作。”

这话说得很难听,不是基哥说的,大家不要纠结于字面,关键是感受一下气质就好。

所以,在监管层的通报中用了“沦为”一词,大抵是带有一定道德评判的。

啧啧……“沦为”……

那么,是哪家公司“沦为”了呢?

有人说,既然现在讲“长牙带刺”,就应该公布一下具体的名号嘛!

基哥原本不想说来着。

但又有很多人想听,非要缠着说。

其实基哥也是吃饭的时候听人说的,所以只能说个大概,希望了解更多细节的朋友,具体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谬误,以正视听:

据说,有消息灵通的朋友无意间捡到一份监管情况通报,揭示了此前身陷舆论风波的明亚基金参与结构化发债始末。

通报显示,日常监测发现,明亚基金公司公司治理、私募资管业务涉嫌违规,迅速组织证监部门开展核查,根据发现的问题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暂停新增私募资管产品备案3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同步问责相关人员。

一是产品沦为通道。明亚基金旗下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产品成立于2023年1月,委托人为张某。该产品由委托人推荐投资顾问,根据投资顾问的建议进行投资,存在“由委托人或其指定第三方下达投资指令或者提供具体投资标的等实质性投资建议”的情形,违反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第四十七条基金管理人切实履行主动管理职责的要求。

二是参与结构化发债。明亚基金旗下另一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成立于2021年12月,委托人为两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核查,两只私募基金穿透后的资金来源方与资管计划投资债券的发行人具有关联关系。基金公司未对两只私募基金的真实资金来源情况予以关注,违反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第三条有效识别实际投资者与最终资金来源的要求。

三是公司治理方面未按时向监管部门报备高管变更。2022年12月25日,公司董事会通过原总经理的辞任申请,但直到2023年2月13日才向证监部门备案,违反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关于公司高管变更应于5个工作日内备案的要求。

“沦为通道”的某基金公司,它是怎么沦的?

进一步的信息显示:

自2023年一季度起,作为公募机构的明亚基金突然大举发力专户产品(又称:资产管理计划)。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显示,2023年3月至11月,明亚基金合计成立了19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其中,多只产品的投资类型为固定收益类。

目前,明亚基金共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26只。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11月15日以后,明亚基金再未成立新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

此前,据媒体公开报道称,明亚基金专户路演资料显示,城投债是公司主打的投资策略,有的明亚专户产品几乎满仓持有城投债。

而与明亚基金合作的私募中,还有业内所指专注城投债结构化的机构。在委托人是上海寰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专户产品里,“多为城投债,且参与了结构化”。

如果这些信息确实,那就与监管层的通报描述,颇为接近了。

据业内人士,寰擎信息主营业务之一是提供债券报价和债市相关舆情,公司旗下DM报价系统是从事债券交易人士使用的三大主流平台之一。

话说,明亚基金的管理规模,实在是太小太小了,目前只有2亿元:

这家公司成立于2019年,目前有3个基金经理,寥寥几个公募产品。

也难怪,您挂着公募基金的牌子,却不务正业,把通道玩得滴溜溜转,还搞结构化发债,岂不是给金融不稳定添砖加瓦么……

所以,终于把监管层逼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

嗯,这事儿吧,不是什么大事,只是用词很精妙,很值得回味。

“沦为”……

“沦为通道”的某基金公司,它是怎么沦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