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严重不到位”透露了什么?

2022-06-27 17:00:02 - 市场资讯

原标题:独家|“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严重不到位”透露了什么?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近日,北京银保监局向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开出罚单,直指其“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严重不到位“。罚单背后,透露出小微企业贷款管理的漏洞所在。

“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严重不到位”透露了什么?

近日,北京银保监局对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开出合计410万元的行政罚单。罚单显示,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共涉及六项,其中之一为“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严重不到位”。

小微企业贷款管理难在何处?以小微企业贷款为主营业务的农村中小银行如何以案为鉴?业内人士表示:在守住监管红线的基础上助力小微,中小银行能做的有很多。

建行被罚,“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

根据北京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此次建行被罚涉及六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严重不到位,项目贷款管理严重失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严重不到位,违规向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授信,个人消费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不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被给予合计41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同时,两名员工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另有两名员工被分别给予警告。

“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严重不到位”透露了什么?

“此次建行被罚,是情理之中。”北京工商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正平指出,近年来,以建行为代表的大型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创新乡村服务,发展普惠金融。虽然其在企业内控、经营管理、人才科技等方面均走在行业前列,但介于之前都是做大项目,在转型服务小微企业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局部水土不服”。

虽然大型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时,因缺乏经验等原因,会出现短期不适应,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及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家正大力鼓励银行业投放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市场主体恢复。同时,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地区的企业质量已经排在前列。在这种情况下,建行北京分行依然出现了因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不到位而领到监管罚单的情况,对此,张正平表示:“还是有些出乎意料,这说明国家对小微企业贷款监管进一步趋严。”

问题频出,小微企业贷款管理存“漏洞”

何为“严重不到位”?此次建行被罚,尚未有官方通报,指明具体何种操作使得银保监局认为其“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严重不到位”。但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从业人士表示:资格审查、贷款流向都是小微企业贷款管理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

当客户申请贷款时,贷款审查人员通常要对其贷款资格进行审查,确保证件真实有效。在非信用贷款的资格审查过程中,对抵质押物的审查是重要环节。如果是以物品作抵押,银行还会审查抵押物的归属、可行性及价值。

“客户来申请贷款,可能少了一个房产证,银行就把贷款给放了。”一位股份制银行董事长告诉记者,对客户资格审查不严是小微企业贷款可能存在的漏洞,“这种不严格不仅体现在对抵质押物的审查,还体现在对贷款用途的审查上”。

“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严重不到位”透露了什么?

6月21日,审计署发布《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了普惠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大型银行投放不精准,4家大型银行通过人为调节贷款企业类型等虚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87.18亿元;有24.96亿元实际流向房地产或大型集团;抽查517户小微客户有364户无实际经营。另一方面,利用普惠信贷管理漏洞套取资金问题凸显。2家大型银行的13.66亿元被一些个人或团伙通过注册空壳公司或虚构贸易背景等方式套取,用于购买商品房、偿还债务等。

上述银行董事长告诉记者,尽管监管部门一直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实贷款“三查”,强化内控合规管理,严禁虚构小微企业贷款用途套利,但是仍不能保证所有客户经理能够完全且实时掌握资金流向。“不过,如果资金没有流入实体,监管部门一查就会发现,这也是许多银行收到罚单的重要案由。”他补充道。

除以上原因之外,记者还了解到,当前监管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定义为“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有企业为了拿到较低的利率,会将某些大额贷款拆分成数笔1000万元之内的贷款分别申请。

近日,一则“监管要求银行月度新增贷款要超过去年同期”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接到窗口指导,被要求月度新增贷款要超过去年同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些大行为完成监管目标,向分行、支行层层加压,甚至将小微贷款完成情况与分行、支行行长“帽子”相挂钩,对此,不少银行直言“压力山大”。

面对逐步加大的信贷投放压力,也有银行选择用纳入信贷规模且信用风险更低的票据融资“冲规模”,以实现形式上“达标”。

种种压力之下,个别银行便在营销获客、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核心环节中“放开了口子”,甚至触及了监管红线。

“一些银行存在侥幸心理,但钻政策的空子不可取。目前种种迹象表明,监管趋严的态势没有变,监管引领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决心更没有变。越在困难时刻,越要用行动践行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业内专家告诉记者。

政策导向的确如此。记者采访了解到,为充分保障投放的小微企业贷款真正流入实体经济,央行及银保监会要求从2021年起,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增”监管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相关数据,为数据“挤水分”的同时,对银行风控和经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6月9日,银保监会召开小微金融工作专题(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强调,要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和监管检查,严肃查处钻政策空子、虚构小微企业贷款用途套取资金的违规行为,确保国家的帮扶政策和金融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

近期,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同时指出,要加快构建全流程风控管理体系。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贷款资金用途管理和异常情况的监测,严禁虚构贷款用途套利。

农村中小银行怎么办?“不必紧张,能做的还有很多”

监管的“两增”指标面向的是全体银行,大行也有任务、有指标。当大行带着更低的利率来到小微企业贷款市场时,不仅迅速抢占了优质客户,同时也压低了贷款利率,这使得本就压力在身的农村中小银行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严重不到位”透露了什么?

“虽然考核越来越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小微企业本就是中小银行的主场”,一位东部地区农商银行董事长告诉记者:“农村中小银行可以充分发挥优势,错位竞争。”

此外,央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也为农村中小银行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近日,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资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至2%。记者了解到,在提高之前,有地方农商银行一季度就已获得央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1%奖励资金超三千万元。“央行再贷款给到我们的资金成本是2.5%,大行利率低,但是阶段性的低,从短期来看,即使是拿出一部分资金与大行‘火拼’,农村中小银行也不怕。”也有农商银行董事长表达了如是观点。

事实证明,面对严格的考核及激烈的竞争,农村金融机构依然迸发出强劲的战斗力。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合计205993亿元,其中农村金融机构63970亿元,占比约1/3。

企业在,需求就在。谁下的工夫多,谁就有市场、空间。对农村金融机构而言,越是在这种时刻,越要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上述银行董事长表示:“平时多给客户打个电话,问一句、关心一下,农村金融机构就是要做大行做不了的事,多用心沟通,客户自然会捧场。”

“农村金融机构能做的还有很多,以前没时间做的,现在都可以捡起来,给自己充充电。”张正平同时表示,疫情期间,农村中小银行还可以加强内部培训,抓流程、抓制度、抓风控,从源头上减少小微贷款管理不到位的可能。

然而,现在大行下沉之下,贷款利率过低,银行生存空间狭窄也是不争的事实。在采访过程中,多位银行从业人士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诉求。

“银行不是慈善家”,一位银行高管更是向记者坦言:银行追求的是商业可持续发展,其本身利益也要应该得到保障和满足:“银行一直在让利惠企,但自己也要活下去,政府可否在税收方面能够给予我们一些优惠?”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当前复杂的形势之下,既要支持国家政策,也要履行社会责任,但是绝不能蛮干、瞎干。无论当前的小微企业贷款竞争如何激烈,监管红线永远是金融机构不可触碰的底线。监管红线之上,才是银行业健康发展的空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