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河网评:留住乡愁古韵 焕发活力新生

2024-06-27 11:12:50 - 黄河新闻网

山西共有619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这些承载着丰富历史底蕴的村落,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对村庄风貌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恢复,同时让村民成为保护项目的参与者,活化利用传统建筑,焕发乡村新活力。(来源:6月23日黄河新闻网)

传统村落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传统村落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黄河新闻网的文章,介绍了山西省岳家寨村、润城镇上庄村、高平市良户村等古村落的保护传承经验,为我省古村落保护提供了新借鉴,带来了新思考。

要延根护脉,写好“留”文章,让古村落的原生态风貌尽量保留。传统村落被誉为民间文化的“博物馆”、乡村历史的“活化石”。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乡愁古韵,首先要做好“留”文章,尽量保留原生态风貌。岳家寨村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独特的石板房建筑、古老的民风民俗为岳家寨村留下了丰富的传统古村落遗存。岳家寨村坚持“保护就是发展,特点就是卖点”的发展理念,多年来不破坏村里一砖一瓦,坚持保护这里的原生态风貌,推动传统村落与活化利用有效融合,全力打造传统村落特色示范村。对我们各地来讲,传统村落留下的是一个民族、文化、时代的记忆,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价值传承和延续。我们要将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商业为首要目的,使用快捷的现代材料、现代工艺“另起炉灶”,应尽可能地保持其原始风貌,延根护脉,留住真正的古色古香。

要共建共享,写好“活”文章,让村民在保护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传统村落本就是村民开展生产活动、组织日常生活的空间场所,离开他们,村落就失去了生活的“烟火气”,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也就无从谈起。润城镇上庄村以明清古建筑群闻名遐迩,在保护过程中,上庄村非常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在政府与村民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通过座谈会等形式,政府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保护规划,还组织村民参与古建筑修复、环境整治等工作,让村民在保护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种“共建共享”的保护模式,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提高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我们各地来讲,保护好传统村落是基础,挖掘利用好传统村落的文化则是其中的关键。我们要共建共享,写好“活”文章,充分考虑和回应原居住地村民的发展诉求,通过改善传统村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实现生活设施便利化、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文化传承与他们的生活相融合,让传统村落更有“烟火气”,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变原住居民由旁观者为责任人、受益者。

要与时俱进,写好“潮”文章,让古村落焕发活力新生。任何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产业支撑,传统村落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变迁,高平市良户村许多老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成为“空心房”。为更好地让古村落与现代社会接轨,良户村将部分老屋改造为民宿、书屋、艺术工作室等,吸引了众多外地人前来体验和创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参观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舒适的环境,不仅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形象,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的增收。对我们各地来讲,传统村落的保护不能“硬保”,“硬保”的结果是当下看似保护住了,但它的将来是不可持续、没有生命力的,总有一天仍会消失。我们要与时俱进,写好“潮”文章,充分利用原有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原汁原味,借助声光电特效和场景模拟,加强现代化的改造,将古村落历史优秀文化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运用现代科技,将特色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发展动能,让传统村落涵养文明之花、焕发文化魅力,成为一处处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更好地满足了各类群体的文旅康养消费需求。

一砖一瓦讲述历史,一石一木承载乡愁。山西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1个、中国传统村落619个,数量分别排全国第一和第五。因地制宜挖掘、保护、利用传统村落,构建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为主体的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对我们来讲,既是重大责任、更是光荣使命。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的积极探索下,我们一定能持续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持续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经验和模式,以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产业兴旺,让更多村民共享乡村发展成果。(陈晨张晓波)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