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水晏河清,是山东的使命与担当

2024-06-27 11:41:00 - 界面新闻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十八弯,黄河滋养出了沃野千里,稻麦飘香,无数商贾往来云集,舟车辐辏,贸易繁荣。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黄河治理保护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课题。

作为黄河流域唯一河海交汇区,从古代的金口坝、堽城坝等水利科技工程,到近代的黄河治理实践,山东一直在积极寻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有效方法。

时评 | 水晏河清,是山东的使命与担当

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从《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2024年“十大行动”工作方案》、《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等,山东省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和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并取得了创新发展、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成绩。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任在肩,“走在前”的山东以科技为先导,全力投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落地实施把稳了航向。面对黄河滩区环境的种种问题,泰安东平巧妙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精准扫描出违建养殖场的具体位置和规模。同时,利用无人机低空巡查实时反馈现场情况,固定证据,为整治工作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基于这些数据,东平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整治方案,并借助智能监管系统实时监控整治过程,确保每一步都精准有效。短短三个月,黄河滩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为生态保护树立了典范。

另外,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精细化和信息通讯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大量实时数据的获取和传输成为可能。山东数字孪生黄河建设通过构建数字孪生模型,整合黄河流域的地理、水文、气象等多源数据,实现了对黄河水情、水质、生态等方面的实时监测和模拟预测,大大提高了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优化了水资源调配策略,提高了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管理能力,进一步为沿黄地区的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保驾护航。

时评 | 水晏河清,是山东的使命与担当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紧密联系体现的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经济大省”山东做足了功课。

近年来,山东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通过提高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渗透率,推动黄河流域优势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赋能。以菏泽为例,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菏泽推动牡丹产业从种植、种苗、切花、观赏向医药化工、日用化工、食品加工、营养保健等领域延伸,形成全产业融合发展的完整链条,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担负起大省的责任,山东还高度注重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牵头推动建立黄河流域首个省际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2021年4月山东省与河南省签订了《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自签约以来,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鲁豫双赢”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强烈反响。在山东,301个跨县界断面全部签订横向补偿协议,在全国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补偿全覆盖。同时,山东注重推动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城市之间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用心讲好黄河时代故事,水晏河清始终是人民的殷殷嘱托。未来,山东需要久久为功,让黄河之水从天上来,向着人民幸福、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奔涌而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