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信托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2024-06-27 13:56:09 - 中国信托业协会

转自:中国信托业协会

2024年信托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卓逸群  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也为2024年信托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即信托公司在贯彻实施信托业务新分类标准过程中要步伐稳健,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调整信托业务结构,转变旧的增长模式,寻求新的利润空间。

金融强国:找准信托行业稳健发展的历史坐标

中国信托行业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一直与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节奏同频共振,在2001年《信托法》颁布之前,中国信托业主要承担金融业“补位”的功能定位,是金融改革的排头兵和试验田。其后,在制度环境不断健全的基础上,信托行业逐步走向合规化、专业化运营管理。2007年信托“新两规”颁布后,结合国家应对次贷危机提振内需、刺激经济的需要,信托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2009年至2012年间,行业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连续4年保持50%以上增长。从2008年末的1.22万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7.47万亿元。到2017年末,伴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和资管行业的兴起,行业管理信托资产规模突破26.25万亿元。

2018年,为了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监管部门发布资管新规,信托业服从监管的“全面覆盖、统一规制”,全面融入“大资管”赛道,真正进入回归本源、转型发展的时期。2018年至2020年,管理信托资产总规模逐年降低,截至2020年末,管理信托资产规模为20.49万亿元,较2017年下降21.9%。

行业下行趋势在2021年迎来转折,管理信托资产规模止跌回升,2021年和2022同比涨幅分别为0.3%和2.9%。党的二十大提出以高质量发展擘画中国式现代化新蓝图,并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做出重大部署,信托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创新转型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人民美好生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的过程中,努力走出中国特色信托高质量发展道路。截至2023年三季度,管理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2.64万亿元, 同比增幅7.45%,连续6个季度保持正增长。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总结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及金融高质量发展所面临形势的基础上,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定下了总基调。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也为2024年信托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即信托公司在贯彻实施信托业务新分类标准过程中要步伐稳健,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调整信托业务结构,转变旧的增长模式,寻求新的利润空间。与此同时,信托行业在国家改革发展中的历史坐标也愈加清晰,即以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胸怀“国之大者”,坚守“金融为民”,坚决落实“三分类”要求,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找准新的价值定位。

因此,2024年将是中国信托业转型的关键窗口期,如何紧扣时代赋予的责任找准业务增长点,如何通过内部变革推动转型发展,成为信托行业亟待探索的现实课题,也必然是信托公司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提质增效:把握信托业务突破创新的时代脉搏

2023年,“三分类”新规的实施推动信托行业开启新的转型,严监管持续,风险加速出清,信托行业的商业模式从赚取息差逐步转向收取管理费、服务费,营收压力加大,盈利能力面临考验。2024年,信托行业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业务结构、转换增长动能,准确把握业务突破创新的着力点,支撑行业全面转型。

2024年信托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从服务国民经济的角度,应紧扣“五篇大文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信托公司应围绕建设金融强国总体目标,立足信托本源和制度优势,强化信托服务功能,坚守行业定位,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担负起新时代赋予信托行业的职责使命,在服务发展引擎转型的“科技金融”、服务发展方式转型的“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服务发展要素转型的“数字金融”等领域深入探索,有所作为。

从顺应行业转型的角度,应遵照“三分类”导向。当前,信托公司发展呈现分化,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按照分级分类监管思路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信托公司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做到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兼顾短期利润、规模效益与长期发展,在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中寻找转型发展的出路与突破口。2024年,随着“三分类”新规的进一步细化落实,信托公司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经营理念,改变同质化竞争的非标融资业务模式,先立后破,确保新旧动能转换有序:在资产管理信托领域,加大标品信托投资研究,不断优化投研团队、运营流程、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立标债投资、TOF产品、现金管理类业务等特色优势;在资产服务信托方面,加大专业资源投入,争取在风险处置服务信托、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等领域闯出新路径;在慈善信托方面,不断拓展慈善信托的服务深度、广度,逐步形成具有信托特色的品牌竞争力。

从应对市场变化的角度,应洞察客户真实需求。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背景下财富管理需求日益普惠化,客户财富管理委托的资产类型越来越丰富,客户财富管理目标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居民资产配置需求增加和资产配置重点转变,为信托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2024年,信托行业一方面应持续加大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信托服务的产品研发力度,围绕不同客群的需求及风险收益偏好,依托自身专业优势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线,着力提升财富端的资产配置能力;另一方面要主动引导投资者梳理组合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进一步深层次挖掘人民群众在财富传承、受托服务、风险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探索提供一揽子财富管理服务,拓宽信托制度的应用领域。

从增进民生福祉的角度,应强化信托“人民性”。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是党的宗旨决定的。2024年,信托公司应通过推动信托的“人民性”力争取得业务突破:一是资产服务信托普惠化,扩大信托服务范围、降低服务门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加大对小微、“三农”、绿色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等方式,推动家庭资产规划,关爱特殊人群,让信托服务惠及更多居民。二是持续发展慈善信托,彰显其促进消费、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基于慈善信托进行专业协作,整合多个参与方,通过全流程专业化运作,实现从点对点合作到多元融合共创的高层级跃升,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全节点高效链接。三是运用预付类资金受托服务,尝试解决社会治理问题。将预付类资金作为信托财产单独管理,在有效提高预付资金管理效率的同时,主动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锐意变革:坚定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转型步伐

2023年,信托行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虽然经历了风险爆发、机构出清及规模压降的洗礼,但是也为合规经营、专注转型的信托公司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发展机遇。2024年,面对相对成熟的客户群体,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多元的金融需求,信托公司应抢抓机会转型新赛道、探索新模式。

在战略选择上,信托“三分类”新规的实施,为信托公司摆脱传统路径、厘清业务边界、拓宽服务内涵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指引,“五篇大文章”为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提供了落脚点,信托公司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聚焦“三分类”下各细分子类的关键机会,开拓具备特色竞争优势的业务,选好赛道,确保业务创新不断摸索前行。与此同时,尝试寻找服务“五篇大文章”的业务发展方向,向服务型信托、资产管理信托、慈善信托和财富管理多元化发展。

在商业模式上,信托公司应结合其他资管机构发展经验,转换发展思路,在符合监管导向、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找到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过去以非标资产获取、非标项目审批为核心,转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解决方案创新、产品设计能力、渠道拓展、数字化能力、运营承载能力、服务专业化等方面入手,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从对地产、政信业务的高度依赖向产业端综合化拓展,持续打造可持续且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商业模式。

在管理理念上,加强党建引领,规范法人治理,将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最大的政治;深刻理解“五大监管”要求,压实主体责任、提升主体能力,以优化监管评级情况作为管理提升、内控建设、业务开展的出发点;落实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理念,通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有机结合推动业务发展;加强精细化、过程化的战略管理,有效推动业务转型和能力建设;面向全员导入变革创新意识,打破原有的“通道思维”,主动探索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加强风控、合规、内控体系建设,提高全流程风险防控能力,推进建立与“三分类”的各类重点业务相配套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实现行稳致远。

在组织体系上,“三分类”的实施使得信托公司原有的围绕传统非标融资业务设立的组织架构难以更好地落实公司战略,应围绕“三分类”下业务领域设立专业化前台团队,并以科技赋能强化配套中后台能力建设,确保资源投入与公司战略相匹配,通过新的组织架构承载信托公司转型战略的实施和落地。与此同时,也应建立符合战略导向的人才体系,建立适合业务发展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突出正向激励和负面追责,形成对战略的有力支撑。

在信托文化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等要求,为信托公司的文化建设和业务转型指明了具体方向。金融为民、金融利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应是落地生根的具体实践。信托公司应着眼金融机构的准公共属性,不断深化“金融为民”的主动性,切实践行社会责任,有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消费者保护工作,并在慈善信托领域积极实践探索,切实将信托文化建设融入经营管理全流程。  

(作者为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来源:渤海信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