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海南丨如何在三亚海底“种”珊瑚?一起沉浸式守护蔚蓝

2024-06-27 19:51:00 - 南海网

每次到海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都心系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

2016年海南省出台了《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明确政府支持珊瑚礁资源的保护及生态恢复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珊瑚礁资源的保护和生态恢复。同年,三亚的蜈支洲岛就联合了相关科研单位通过珊瑚移植和珊瑚保育的方法对珊瑚礁群进行修复,来提高珊瑚的覆盖率,这就相当于在海底“植树造林”。目前蜈支洲岛利用台风后的珊瑚断枝一共建设了4个珊瑚苗圃,每年可以提供4万多株的珊瑚移植体。

如何实现在海底“种”珊瑚呢?

总台记者田苗:我现在手里拿着的是一个鹿角珊瑚的断枝,“珊瑚种植”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这些被台风、海浪等原因造成的珊瑚断枝,进行固定培养。第二步是等到珊瑚断枝长到一定个头了再移植到珊瑚礁的礁盘上。之所以这样操作,是因为珊瑚礁的自然修复过程非常漫长,所以采用人工修复的方式来提高珊瑚的成活率。

央媒看海南丨如何在三亚海底“种”珊瑚?一起沉浸式守护蔚蓝

今天工作人员在这里进行的就是对珊瑚断枝的固定培养。我手边的这种不锈钢架,就是用来固定的。像这样的一个不锈钢架子上大概能种40个珊瑚断枝,钢架通过特殊的水下铆钉固定在海底,它也被称为“珊瑚苗圃”。钢架的位置通常距离海底大约1米的地方,这个位置受海浪和台风的影响比较小,能够让珊瑚的断枝得到充分阳光照射。

央媒看海南丨如何在三亚海底“种”珊瑚?一起沉浸式守护蔚蓝

整个固定的过程并不复杂,选择一些有活力的珊瑚断枝,用这样自锁式的尼龙扎带,进行固定,固定的间距一般在30厘米。

通常在大概8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珊瑚断枝可以增长3到5倍,当它们长到10至20厘米的大小,就可以把它们移植到需要修复的珊瑚礁上了。今天我们固定的这些珊瑚断枝,预计在明年的2月左右就能移植到珊瑚礁上了。

蜈支洲岛海域

已修复近5万平方米珊瑚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方案中强调,推动形成陆海统筹保护发展新格局,要加强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观测,恢复修复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目前,海南在珊瑚修复方面也已取得一定成效,整个蜈支洲岛海域已经修复的珊瑚大约有5.1万株,修复面积近5万平方米,这些珊瑚也为海洋生物的繁殖、生长提供了非常舒适的栖息地。

 用数字技术守护

“雨林精灵”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也是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抢救性保护“全球最濒危灵长类物种”——海南长臂猿,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海南着力构建智慧化生态管护新模式,陆续建设了省级智慧管理中心、智慧雨林大数据中心平台。

目前,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目前的7群42只。下面,我们就通过一条短片,一起走近有着“雨林精灵”之称的海南长臂猿,了解它背后雨林保护的故事。

看,这两只黑色的海南长臂猿,正在树上嬉戏打闹,它们互相追逐,在空中翻飞,嬉戏声在林中回荡。

瞧,这只黑色的海南长臂猿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轻轻地用长臂摆弄着红外相机。

央媒看海南丨如何在三亚海底“种”珊瑚?一起沉浸式守护蔚蓝

在峭壁间,一群海南长臂猿正利用绳索穿梭。一只小长臂猿在中途突然紧紧抱住了一只体形较大的长臂猿,展现出惊人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这就是被称为“雨林精灵”的海南长臂猿。如果不是通过监控相机,我们很难看到这些生动的画面。

央媒看海南丨如何在三亚海底“种”珊瑚?一起沉浸式守护蔚蓝

2021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启动“智慧雨林”项目,安装了105台卡口监控、约35公里长的振动光纤。同时,在海南长臂猿活动区域布设数百台红外线热感应触发相机,让海南长臂猿等珍稀物种的24小时自动监测和实时数据传输成为可能。

据监测队员介绍,海南长臂猿有着常年不下地、活动范围大、行动迅速的特点,如何确保安装的设备能拍到它们呢?队员们发现,海南长臂猿很喜欢大果榕、野荔枝等皮薄肉厚多汁的浆果,找准“食堂”,遇见它们也就不太难了。

央媒看海南丨如何在三亚海底“种”珊瑚?一起沉浸式守护蔚蓝

听,这是海南长臂猿的鸣叫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借助声音收集系统,解读它们的声音密码,雄猿的雄壮、雌猿的温柔,甚至亚成体的稚嫩。通过分析,追踪亚成体的迁徙之旅,揭开它们选择家园的秘密。除此之外,海南长臂猿“猿脸识别”系统的研发,也正在海南大学加速推进。

央媒看海南丨如何在三亚海底“种”珊瑚?一起沉浸式守护蔚蓝

海南大学生态学院教授龙文兴:前期我们做了一年的海南长臂猿这个照片的收集工作,利用了AI,目前我们也成功地对C家庭群的个体来进行识别。但是对于海南长臂猿青少年个体的识别也是一个难点,因为青少年个体它的形态、大小、毛色都是非常相似的,所以说后面我们可以从面部以外,可能会从它的体形,比如它的四肢特征,提取更多的信息出来,突破这个难点。

央媒看海南丨如何在三亚海底“种”珊瑚?一起沉浸式守护蔚蓝

除了“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家族在逐渐壮大,许多新物种也在不断地被发现。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共发现新物种72种,其中真菌51种,植物17种,动物4种。此外,中华穿山甲、圆鼻巨蜥等一些昔日销声匿迹的野生动物逐渐重现“家园”。

卫星看变化美好新海南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攻坚之年。眼下,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成形起势的发展阶段。

海南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把海南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亮丽名片。

接下来,让我们从太空视角,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来感受海南的发展步伐。

原标题:如何在三亚海底“种”珊瑚?一起沉浸式守护蔚蓝

责任编辑:林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