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环保世纪行2024丨黄河口“治草”记:互花米草治理专家眼中的“大决战”

2024-06-27 19:11:3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当时整个海岸带看似绿油油一片,实际上是一个静悄悄的绿色沙漠。”近日,记者参加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4年宣传活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科科长周立城在接受采访时,指着不远处的黄河滩涂告诉记者。

这片黄河滩涂当年之所以成为绿色沙漠,罪魁祸首在于互花米草。互花米草是典型的外来入侵物种,其侵略性、繁殖力、生命力强,是一种治理难度极大的物种。互花米草地面高度达到两米,根系深度将近一米,每平方米植株大约200—500株。在如此高密度环境下,互花米草对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安全影响巨大,包括盐地碱蓬、海草床、小螃蟹、蛤蜊在内的本土生物生存空间遭到挤压,鸟类无法觅食繁殖、生存嬉戏。

2016年开始,自然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对互花米草的入侵机制和治理技术进行科研攻关。通过实验、研究,互花米草的生长特性与生态危害逐渐被摸清,一套适合黄河口地区的互花米草治理方式因此诞生。

中华环保世纪行2024丨黄河口“治草”记:互花米草治理专家眼中的“大决战”

经过互花米草治理后的黄河滩涂温笑寒摄

于是,一场与互花米草的“大决战”就此开始,2020年起东营市投资超过5亿元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工程,前后参与的相关工作人员超过300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东营市选择了多样治理方式:在低潮滩,采取刈割治理技术;在中潮滩,采取“刈割+围淹”治理技术;在高潮滩,采取“刈割+翻耕”治理技术。

事实上,整个治理工程并不容易。“我们这个项目区域面积特别大,工人到工地来回就得六、七个小时,此外工人经常在渔船上连吃带住10天左右才回来一次。施工过程中交通特别不方便,狂风暴雨天气更是家常便饭。”周立城告诉记者。

4年时间里,互花米草的治理效果是明显的。数据显示,原本面积超过13万亩的互花米草植,被清除比例达99%以上,底栖动物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栖息鸟类达到31种、8万多只,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了大幅提升。而正是因为如此成绩,周立城被特聘为辽宁省和河北省唐山市互花米草治理专家,受邀分享东营治理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采访过程中周立城一再向记者强调如今互花米草只是被清除,而非死亡。“如今我们的治理项目处于维护阶段,这只是阶段性成绩。我们仍在进行实时监测,对复发区域随时清除。此外还会开展复耕,将互花米草长达一米的根系捣碎至10公分左右,确保植株死亡,这样才能在这场‘大决战’中取得最终胜利。”周立城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