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

2024-06-27 23:08:29 - 南京广播网

在响水县,采取低密度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的海产品养殖基地高效有序;在射阳县,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二期工程顺岸码头主体顺利完工;在滨海县,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陶湾一号”海洋牧场筑礁引鱼……

“沿海发展的优势在海洋、潜力在海洋、希望在海洋。”最近召开的江苏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提出,要聚焦海洋科技、海洋产业两个关键,统筹临海近海资源利用和深海远洋开发,提高科创资源集聚度,培育涉海科技型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江苏盐城: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

“陶湾一号”海洋牧场

作为江苏海岸线最长、沿海滩涂最广、海域面积最大的地区,盐城如何经略海洋、向海图强?

今年市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从优化海水池塘养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海水设施化、工厂化养殖,实施深远海养殖行动,加快培育海洋生物产业链等方面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躬耕”万顷碧波,“放牧”蔚蓝家园。盐城唯有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渔业,不断把大海变成“蓝色粮仓”,方能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赛道上体现盐城担当、盐城自信、盐城速度。

新动能

在转型升级中释放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沿海,是盐城面积最广的潜在增长极。全省最长的海岸线和最广的海域面积,使我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渔业资源自然禀赋。作为渔业大市,全市2023年水产品总产量124.3万吨,位列全国地级市第十,占全省23.8%、全国1.8%,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优质水产品供应基地。

从渔业大市成为渔业强市,需要新动能。《盐城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将海洋渔业作为九大海洋产业之一重点培育,通过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发展、优化海水养殖布局、培育海产品交易电商、支持远洋渔业发展、加快现代渔港建设等,支撑海洋产业发展格局,让海洋渔业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江苏盐城: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

“渔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基础性产业。”东台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东台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渔业发展,不断调优水产养殖结构,打造滩涂种养特色,力争到2026年海水养殖年产量突破8万吨,确保滩涂养殖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提升海洋捕捞效益,积极探索淤涨型海洋牧场建设,实现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融合发展。

走进位于东台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条南生态健康养殖基地,1.6万亩养殖水面碧波荡漾。基地配套生态净化区7800亩、生态观光湿地2个、渔业水质环境监测站和尾水实时监测系统,采用“MABR生物膜强化型‘三池两坝’处理模式”,通过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过滤坝、生物生态多级净化等方式,建设片区尾水三级净化单元,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其中,有4000亩淡水养殖区建立‘一站式’智慧养殖生产管理平台,涵盖生产、管理、追溯、营销各环节,深度整合多源数据,实现渔业生产全过程信息采集,提升渔业养殖数字化赋能水平。”条南生态健康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

从单一养殖,到立体养殖,再到数字化养殖……可以说,“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是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江苏盐城: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

新空间

在耕海牧渔中拓展

盐城港滨海港区以东45公里处,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中央,一座巨大的白色“城堡”巍然屹立。“陶湾一号”海洋牧场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着手,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放养鱼类和贝类种苗等措施,修复或构建适合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的良好场所,主要进行循环驯化养殖大黄鱼、海鲈、黑鲪等高品质海产品,打造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代渔业模式,已列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

“陶湾一号”海洋牧场的顺利投产,是我市着力破解渔业养殖资源制约瓶颈,实施向海渔业提升行动,加快拓展耕海牧渔空间的重要举措。全市现有海水养殖面积64.4万亩,已初步形成海水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海水多营养层次立体养殖、潮间带滩涂增养殖、紫菜筏架养殖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海水养殖模式。

在响水县,江苏三圩盐场海水养殖基地打造5000亩高品质海产品养殖基地,采取虾、蟹、贝混养的低密度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年产日本对虾120万公斤、贝类625万公斤、梭子蟹28万公斤、脊尾白虾7.5万公斤,产值近3亿元,逐渐成为规模化高效现代养殖园区。

江苏盐城: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

日前,全国首座全自动化渔业码头——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二期工程顺岸码头主体顺利完工,为6月底渔港注水试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总体建筑面积为62万平方米,分两期三部分建成。其中,新建渔港码头主体由2022.42米顺岸码头、16座突堤码头及相应配套设施组成。”项目负责人孙欣介绍,工程建成投产后,渔港将在国内率先拥有全自动智能卸货码头,并逐渐配套建成水产品交易、冷冻仓储、渔需物资仓储、制冰加水等功能区,提升码头作业效率、降低渔船补给成本,对促进盐城渔港经济区发展、优化全省产业布局等发挥重要作用。

新格局

在多元融合中构建

只有培育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全产业链条,才能保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为“蓝色粮仓”建设提供更加坚实支撑。近年来,我市实施全产业链培育行动,鼓励涉渔企业前延后伸、加快推进加工集中区建设、支持涉渔企业技改扩能升级,大力突破水产精深加工。

建湖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是2023年度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园区设施渔业面积2.27万亩,拥有建湖九龙口大闸蟹公司、盐城正荣生态渔业公司等水产养殖企业以及江苏正源创辉食品公司等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园区建成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广泛应用水质智能监控、饵料精准投喂、水产品智能分拣加工等数字化技术、设备与系统,有效提升园区生产经营和服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江苏盐城: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

走进东台市赐百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只见各类器皿中盛放着各色藻类。作为地球最古老的生命之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打开了其背后的广阔产业蓝海。“微藻加工项目与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与战略伙伴关系,采用全自动采收、灭菌、过滤、烘干、营养补充等技术,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72项、发明专利3项。”公司负责人介绍,藻蓝蛋白方面的专利技术应用填补了国内产业化空白,其生产技术、研发能力、综合开发能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南美白对虾生长发育将经过受精卵期、无节幼体期、蚤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幼虾期、成虾期七个阶段,幼虾期前生长发育均在育苗场进行。”江苏光亚种苗繁育试验示范基地以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集产学研一体,致力于南美白对虾的研发与生产,年育虾苗能力30亿尾(P5仔虾),产值3000万元,主要销往江苏、山东、浙江、福建等地。

靠海吃海,更要守好这片海、擦亮这块招牌。我市不断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紧盯生产环节、准出环节和收储运环节,深入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产地水产品药残监控,坚决守牢水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大力实施品牌强渔战略,支持渔业产品申请商标注册,鼓励各地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优化筛选、培育创塑渔业优势品牌,提升盐城渔业品牌价值。

目前,盐城正努力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渔业发展胜势,加快发展海洋渔业,积极打造海上“蓝色粮仓”,唱响海洋经济的嘹亮渔歌。

【责任编辑:关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