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荷纳凉 以消溽暑

2022-07-27 14:59:29 - 北京晚报

▌宗春启

7月23日(农历六月二十五)是大暑节气。大暑,即大热。此时北京地区气温常在35℃以上,加上正值雨季,空气湿度大,人们感觉闷热难耐。

乾隆八年(1743年),从夏至(五月初一)至大暑,华北地区酷热甚于往年,百姓多有热死者。六月初一大暑,清高宗命拨帑银一万两,京师九门每门一千两、正阳门二千两,置办冰水、药物以救助中暑者。

在没有电扇、空调的年代,北京人只得走出家门避暑。文人雅士多去城南夕照寺、陶然亭、金鱼池;有钱人去西山深处小住,待凉快了才回城。西直门外高梁桥,东便门外二闸,都是消夏去处。城里的首选地则是什刹海,可赏荷,可纳凉。清朝人李静山诗云:“柳塘莲蒲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

大暑前后京城河塘荷花盛开。农历六月二十四,俗谓荷花生日,又叫观莲节。宋以来,江南盛行于此日赏荷。男女老幼倾城而出,湖中画舫游弋、箫鼓齐鸣,为荷莲庆寿。清宫里专有赏荷的应节戏:《玉井标名》《花里闻歌》《御筵献瑞》《昆明赏荷》等。

民国初年,北京前海开办了荷花市场,从五月初五到七月十五,傍水堤岸搭起一个个“水座儿”,各种夏令食品、风味小吃应有尽有:冰镇酸梅汤,雪花酪,八宝莲子粥,还有用果藕、菱角、莲子等河鲜制成的冰碗儿。

大暑吃荔枝,是福建莆田地区民俗,说此时荔枝堪比人参。唐朝杨贵妃爱吃荔枝,摘下之后密封在楠竹筒子里,八百里加急,自蜀地飞马递送至长安城,味道不减。

当然物候使然,岭南荔枝味道尤佳。苏东坡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清朝从雍正年始,福建官员将荔枝树种在木桶里船载北上,四月启程,七月抵京,荔枝刚好成熟。乾隆四十七年,一次运来荔枝树六十桶,挂果四百七十三颗,皇帝自食四颗,其余赏给皇妃、皇子、王公大臣,除裕皇贵妃得到两颗之外,其余每人只得到一颗。

福建进贡荔枝,因道光元年(1821年)福建巡抚颜检上疏而停止。颜检,《清史稿》有传。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