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刘春霖的山东往事
□高杰
每年的高考招生季,都少不了“状元”的话题。中国古代有据可考的第一位状元出自唐朝,是贝州武城人(现属山东德州)孙伏伽;最后一位状元也和山东有关系——出生于济南的刘春霖,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金榜夺魁,高中甲辰科状元,翌年科举制度废除。刘春霖在《六十自述》诗中自称“第一人中最后人”,他在齐鲁大地留下了不少佳话。
刘春霖(1872—1942),字润琴,号石云,祖籍河北肃宁,出生于山东济南。父亲刘魁书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在济南府做衙役,母亲在济南府做女佣。刘春霖三岁时随母亲回肃宁北石宝村,不久母亲病逝。刘春霖与哥哥刘春堂随叔父刘魁芬生活。刘春霖兄弟俩一起随堂哥刘春熙读私塾,吟咏四书五经,诵读唐诗宋词,《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等倒背如流,被乡亲们称为“小秀才”“小神童”。
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七十大寿,恩科殿试,刘春霖高中状元。据记载,刘春霖状元及第,还有一段趣事。
八大臣之首王文韶将十本墨卷呈送慈禧,慈禧翻开头名试卷,见其字迹清秀、文词华丽,但文中“痛哭流涕”之句有失吉祥,落款“广东人朱汝珍”。“珍”,让她想到坠井溺死的珍妃,另外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均为广东人,令她心生不悦,随手将朱汝珍试卷弃之一旁。翻开第二份试卷,字体饱满周正,文章堪称一流,慈禧喜形于色,而且名为“春霖”,春风化雨,甘霖普降;籍贯肃宁,肃静安乐,福寿康宁!她若有所思:还是让皇帝钦定吧。王文韶见状,立即来到瀛台涵元殿,将墨卷呈送光绪。
光绪自被囚禁瀛台后,忧心如焚,身体每况愈下,他翻看第一本便随手放下。看第二本刘春霖的卷子,眼里闪过一丝光亮。“钦惟皇帝陛下践阼以来,勤求治道,惟日孜孜者三十年矣!然而治效未彰,外患日亟,意者因时制宜之道……”光绪对刘春霖提出的治国之策感慨颇深,回想自继位后,虽励精图治,却屡屡受挫。光绪端详试卷字体,挺拔秀润。光绪又浏览第三、第四卷后,将一、二卷互易,三、四卷互易,御笔圈定,钦定名次: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
岁月更迭,世事无常,刘春霖中状元后第二年,科举废除,刘春霖便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清末民初,有“楷法冠当世,后学必宗之”“大楷学颜(颜真卿),小楷学刘(刘春霖)”之说,刘春霖的书法蕴含灵秀之神韵、君子之风骨、庙堂之气象。刘春霖所书对联、诗文也备受推崇,如“江东词人视同鸥鸟,济南名士多于鲫鱼”一联,通过对比词人与鸥鸟、名士与鲫鱼的关系,表达了济南城内名士辈出、文化氛围浓厚的特点。此联将词人比作鸥鸟,词人才情如鸥鸟般灵动飞扬,他们在济南这样的文化名城中能寻找到充足的资源与创作灵感。
孔子开儒家之风,创仁学之始。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孔子诞辰日,山东曲阜举行祭孔大典。1921年大成节,“大总统”徐世昌委派刘春霖赴曲阜主祭。1922年大成节,仍派刘春霖主祭,全国各报刊称为“鲁殿灵光”(比喻仅存的有声望的人或事物)。刘春霖在其《六十自述》诗中写道:“烟开岱顶豁襟期。”并自注云:“辛酉壬戌大成节,两次代表大总统赴鲁致祭,登泰山、凌绝顶、观日出。”刘春霖两次赴山东祭孔,都是由北京出发,取道天津,经德州到济南,在济南逗留数日再赴曲阜。沿途省、府、县各级官员迎送招待,仪式隆重,实属刘春霖一生中最光耀之时。
1922年,黄河决口,河北、山东受灾,刘春霖调查灾情,发现赈粮短缺。县知事设宴款待,刘春霖要求撤掉酒席,只留两道素菜。刘春霖找到省长田中玉细述灾情,田中玉遂命秘书起草下发“山东省政府令”。地主杨某家有良田千亩,不肯放粮。刘春霖闻之,带知事及县府警察局巡警强行开仓,以赈灾民,并责令县长将镇长罢免,全县赈灾推开,得到公众赞誉。
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总理”郑孝胥来京,请刘春霖出山,担任伪满洲国文教总长,刘春霖以礼相待,却严词拒绝。1937年10月,日寇决定让刘春霖出任北平市市长,派王揖唐带金条劝服。刘春霖不为所动:石可破,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赤。他坚定拒任并慷慨陈言:宁做华丐,不当汉奸!王揖唐仓皇告辞。刘春霖惨遭日寇抄家,珍宝、字画等被洗劫一空。状元被抄家,引起强烈公愤,京城一片哗然。迫于舆论压力,日寇暂且让刘春霖回家。宋哲元驱车赶来,把刘春霖送到天津寓所。刘春霖自书对联:天下朋友皆胶漆,故园池台今是非。
1942年1月18日,刘春霖因心脏病逝世。其墓志铭上刻有“退隐林下,忧国忧民;痛斥贼寇,豪气千钧”十六个大字,两块匾额上书有“义士状元”和“中华脊梁”八个金字。老翰林吕梦符送挽联“婪尾科名,鳌头峻立;天陨文星,闻声惆怅”。著名易学家尚秉和赞其“大正久不作,高风始在兹”。
刘春霖琴心侠骨,他的生命和成就像一道光,划过历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