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财政支出超八成服务民生

2024-07-27 00:44:58 - 媒体滚动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6000亿元、民生投入占比继续保持八成以上、为企业减负近千亿……翻开2023年的北京“账本”,本市在多重困难挑战中实现财政安全平稳运行,为推动首都经济回稳向好、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市平稳有序运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财政保障。7月26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2023年市级政府决算。

去年全年为企业减负近千亿元

去年,本市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推动首都经济稳中向好。聚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23年全年为企业减负近千亿元,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制造业倾斜,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市场预期、促进重点领域和产业发展。优化完善对企服务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合理发展诉求,助力企业在京稳定发展。着力支持稳投资促消费。积极向中央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超千亿元,提前3个月完成发行工作,重点支持经济社会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全市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充分发挥专项债券稳增长、促投资作用。

安排资金支持京彩绿色消费券、商圈品质提升等促消费政策,优化提升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力。加强财政金融等政策协同。新设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信息产业等领域高精尖子基金,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积极撬动社会资本,聚焦服务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安排首贷贴息、担保费用补助等资金,支持担保机构扩规模、降费率,新增服务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近5.1万户。发挥政府采购“支小助微”作用,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份额达八成,高于国家要求40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实现量、速、质三提升

通过强化稳增长与财源建设,本市财政收支稳健运行。去年,本市财政收入实现量、速、质三提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81.1亿元,首次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80.9亿元,增长7.3%。在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注重优化收入结构,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税收占比为86.7%,财政收入质量连续三年领跑全国。

同时,积极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和结构性调控作用,加强四本预算、政府债券、中央转移支付等各类财力统筹,优化结构、聚焦重点,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71.2亿元,增长6.7%,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06亿元,增长8.4%,有力保障了“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推动民生改善、防汛救灾、恢复重建等重点工作有效落实。

民生投入占比继续保持八成以上

支出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去年,全市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继续保持八成以上,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其中,抢险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高效推进。第一时间开通抢险救灾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统筹多方资金,全力支持房山、门头沟、昌平等重点受灾区加快重建。

教育资源持续优化。支持新增中小学学位3.8万个,各区新增普惠托位超过6000个,推动50条通学公交线路试点运营。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支持友谊医院顺义院区、通州院区等项目建设,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养老服务保障机制。新建养老护理床位6232张、养老助餐点243个,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城市环境品质显著提升。全年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完工183个,老楼加装电梯完工822部,有效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去年市本级科技投入占比达12.9%

聚焦一系列重要的战略任务,财政政策发挥积极效能,助推首都高质量发展。例如,积极支持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科技支出作为财政重点保障领域,2023年市本级科技投入占比达12.9%,较“十三五”末提高1个百分点,位居市本级支出规模首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经费保障能力。

大力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落实国家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政策措施,助力“三校一院”投入运营。加大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支持力度,推动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高质量支持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支持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助力“博物馆之城”“演艺之都”“书香京城”建设,支持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向公众开放。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精准保障“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等国际活动资金需求,利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展会、论坛、赛事等文体产业领域财政补助资金逐步退坡。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压减5%

去年,本市持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其中,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率先构建预算单位过紧日子评估指标体系,将评估结果与下年度预算编制有效衔接。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按5%进行压减,统筹用于防汛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公用事业领域降本增效工作成效明显,公交、地铁、热力、自来水四家企业全年压减成本10.9亿元。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全面推进。覆盖市区6000余家预算单位,初步形成“制度+技术”双重驱动的预算管理新机制,促进预算管理更加协同高效。

在风险防控方面,去年本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施以债务率为核心的全方位、常态化风险监管机制,构建“负面清单+典型案例”的债券使用提醒提示机制,防止债券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加大财政资源向基层倾斜,2023年市对区转移支付2261.8亿元,增长10.3%,有效提升各区综合财力水平和统筹发展能力,切实兜牢“三保”底线。

本组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今年地方政府债务新增限额1126亿元

昨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本市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市级预算调整方案。会议审定本市2024年地方政府债务新增限额112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68亿元、专项债务958亿元。扣除已纳入年初预算草案提前下达的债券资金603亿元,本次预算调整拟增加523亿元新增债务限额,其中:市级68.62亿元(一般债务4亿元、专项债务64.62亿元)、区级454.38亿元(一般债务71亿元、专项债务383.38亿元)。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的市级预算调整方案。本次预算调整后,2024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规模由5670.56亿元调整为5745.56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总规模由2047.24亿元调整为2495.24亿元。

为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强化政府债券资金在稳增长、促投资、补短板、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本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及全市重点任务、有效防控债务风险、集成多渠道政策统筹保障等原则,新增债券安排用于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教育、水利、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项目。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