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轨道交通单日千万人流中的经济微信号丨深圳半年经济微观察

2024-07-27 17:23: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吴佳霖深圳报道

7月12日,周五,晴,小暑,次候,蟋蜂居壁。这一天,深圳没有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也没有大型演唱会和文娱活动。

但在这个平平无奇的日子里,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全网(含4号线及有轨电车,下同)总客运量达到了1030.85万人次,再度刷新单日历史最高客流纪录,当日地铁线网客流量强度高达1.85万人次/公里,位列全国第一。

这是深圳轨道交通历史上第四次突破客流千万人次,前三次都受到了妇女节、跨年等节假日或大型活动的影响。

今年以来,深圳轨道交通的人流量数据不断增加。据深圳地铁,2024年上半年,深圳全市轨道交通全网累计运送乘客14.63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到803.74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超17%。

而密集的地铁客运人流量也反映了深圳经济的“微信号”。

GDP增长的晴雨表

2024年上半年,深圳全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强度达1.42万人次/公里日,位列全国首位。

密集的客运强度是有力的经济脉搏,深圳以足够的经济活力、高效的组织能力和完善的软硬件设施保证了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行,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行也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23年末,4大直辖市,23个省(自治区)的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已经全部实现轨道交通覆盖。2024年6月,深圳以1.48万人次每公日的客运强度位列全国第一。

深圳轨道交通单日千万人流中的经济微信号丨深圳半年经济微观察

300亿元以上的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0亿元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300万以上的市区常住人口给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行设置了不低的门槛,能够将17条轨道交通线路铺设在城市的架构之中,本身就是深圳城市政治资本、区域经济和人口存量的实力证明。

今天,深圳市统计局发布2024年上半年深圳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深圳GDP达17302.22亿元,同比增长5.9%。 

宏观上看,2023年,深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46万亿元、增长6%,增速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今年一季度,深圳GDP继续保持高增速,达6.4%。

深圳轨道交通单日千万人流中的经济微信号丨深圳半年经济微观察

轨道交通发达的城市,GDP及增速也保持高位。有学者提出,开通轨道交通能够提升城市GDP增速1.08%-1.37%。此外,城市地铁站密度每增加10%,贡献0.054个百分点给当年的GDP增速。研究表明,超过615万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开通能够带动经济增速提升3%。

熙熙攘攘的人流,反应的是经济的活力。

深圳轨道交通单日千万人流中的经济微信号丨深圳半年经济微观察

从深圳地铁目前披露的客流量数据与GDP数据看,其走势基本相同,皮尔逊相关指数为0.97,显现出明确的正相关关系。

人口流动的热力图

GDP之外,轨道交通也是城市人口分布和出行的“热力图”。面对更大的人口密度和更高的流动需求,深圳“上穷立交下地铁”,以多种方式疏通人流,打通经济的毛细血管。

2024年上半年,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累计运送乘客14.63亿人次,公共交通分担率约73.5%,每天平均保障803.74万人次乘车出行。同时,2023年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全年工作日平均输送上班族通勤792.7万人次。

研究表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特征与其周边建成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从“点”开始,在深圳所有地铁站中,深圳北站是所有站点中人流密度的“第一梯队”,一方面是因为其承载了进出深圳的高铁客流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本身的交通枢纽地位。

作为港铁(深圳)4号线、深圳地铁5号线和6号线的换乘枢纽,深圳北站不仅接驳深圳北铁路客运站,同时也肩负着数以万计的“打工人”高峰通勤的换乘需求。

除了深圳北站,过去一年里,多座处于重要节点的地铁车站也在吞吐着巨大的人流。日均客运量前五的站点分别为深圳北站30.04万人次、岗厦北站22.73万人次、布吉站21.91万人次、车公庙站19.07万人次、五和站17.8万人次。

不难发现,这些站点都是轨道交通的换乘枢纽,并且肩负着跨区通勤的重任。

深圳北站、五和站位于龙华、光明前往福田、南山和罗湖的必经之路;岗厦北站和车公庙站位于福田站交通动脉,输送着福田和罗湖的巨大人流;而布吉站则靠近深圳东站,也是龙岗和坪山前往福田和罗湖等区域的中转站。

研究表明,距离市中心越近的车站的客流量集聚性越明显;周边居住、生活类设施占比较高的车站对早高峰进站和晚高峰出站客流有很强的吸引作用。

据悉,2023年,龙华、龙岗、宝安人口分别为251.8万人,409.8万人,456.54万人,增量均超过2万人,合计占全市人口增量比重超50%。

南山、福田、罗湖,深圳传统的“关内”三城承担了更多的经济效能和就业岗位。

数据显示,2023年南山区互联网和软件信息产业规上企业达1497家,占全市比重达66.07%;福田区金融业增加值2450.36亿元、增长3.3%,占全区GDP的42.9%;罗湖区金融业总资产占全市近20%,商贸业增加值占全市14%,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有3家在罗湖开办分所及咨询公司。

连点成线,东住西工,深圳地铁通勤出行需求明显。地铁5号线为贯穿深圳东西的主干线,客运量常年在全线网中排名第一,是深圳最繁忙的地铁线路。2023年数据显示,深圳地铁5号线以108.95万人次位居第一。1号线95.43万人次和3号线76.84万人次位居第二第三,都是工作日的输送动脉。

另外,10、12、14号线3条地铁线路的单日最高客运量都在50万人次以上,也是连接深圳中北部、西部、东部的重要交通走廊,为深圳人口流动的提速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交通动力。

在通勤人数的背后,是深圳常住人口密度的堆叠。

在我国7座超大城市中,深圳以1766.18万的常住人口总量排在第6位。但深圳的人口密度则是遥遥领先,每平方公里8806人,是上海的2.26倍、广州的3.5倍、北京的6.6倍。

有学者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开通能够使得城市整体的就业率提升9%左右,得益于轨道交通能够使得中心城区的企业可以大规模雇佣城市外围的劳动力。

在《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榜单中,深圳首次跃居榜首,成为最吸引“95后”的城市。该报告指出,深圳拥有低于北京和上海的落户门槛,叠加创新的产业结构,提供较多工作岗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就业。

消费增长的领先指标

深圳地铁客流量的上升趋势,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更成为预测住宿和餐饮消费趋势的风向标。根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最新研究,地铁客流量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住宿餐饮分项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

研究指出,地铁客流量的增长往往预示着住宿和餐饮消费的回暖,这一现象在深圳得到了生动体现。随着地铁网络的不断扩大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市民的出行意愿增强,进而激发了消费市场的活力。

2023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历史性的10486.19亿元,同比增长7.8%,成为国内第五个消费总额破万亿的城市。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深圳地铁的快速发展不无关系。截至2023年底,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达到567.1公里,全年累计运送乘客27.11亿人次,日均客运量高达742.72万人次,7次刷新历史最高客流纪录。

进入2024年上半年,深圳消费市场持续火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72.03亿元,同比增长1.0%。在各类消费中,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分别实现了1.0%和1.3%的增长。特别是限额以上单位的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零售额,分别大幅增长了12.6%和2.4%,显示出市民消费能力的强劲。

深圳地铁客流量的稳步提升,不仅为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更成为了观察和预测消费市场动态的重要指标。作为消费指数的领先指标,地铁客流量的增长预示着市民消费意愿的增强,进而推动了消费市场的繁荣。

深圳地铁的发展与商业城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地铁站点周边的商业设施,如购物中心、餐饮店和娱乐场所,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促进了消费活动的集中和多样化。这种"地铁+商业"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也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流,形成了良性互动。

随着深圳地铁网络的不断扩展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预计未来深圳的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活跃,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地铁与商业的深度融合,深圳正在打造一个便捷、高效、充满活力的城市消费生态。随着地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和商业活动的不断创新,深圳的消费市场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