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渝北区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

2024-08-27 16:16:54 - 媒体滚动

重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渝北区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

项目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铜锣山是重庆市“四山”之一,是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是重庆中心城区的“肺叶”,对长江水生态环境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因石灰岩资源丰富,重庆渝北区铜锣山曾是当地有名的碎石开采矿区,大规模的露天采矿活动造成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生态退化。

重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渝北区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

2018年,重庆将渝北区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示范项目推进,累计完成投资近3亿元。

重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渝北区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

主要做法

(一)坚持问题导向,厘清修复思路

扎实开展区域生态本底调查分析,编制工程概念性规划,系统梳理矿区水源涵养能力低、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低、生物多样性减少、乡村景观量低等突出问题,谋划提出“全面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系统综合设计、协同共生设计”四大策略,科学制定四大重点任务,统筹部署建设工程。

(二)坚持整体修复,开展系统性修复工程

山上生态保育。分区划定保护范围,保护山上森林植被,修复自然生境,保护珍稀动植物;在矿区环山公路沿线开展国土绿化,改变针叶林树种单一现状,构建特色林区。

重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渝北区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

重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渝北区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

渝北区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前后对比

山腰生态修复。重点开展废弃矿山及其影响区、矿坑水体生态修复。通过拆除硬质地面、地表整形、重构土壤等消除采矿弃土对周边环境影响及破坏,恢复矿坑生态。

山下合理利用。重点开展包括田水路林村等国土综合整治,结合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地下水调查保护、秸秆还田、有机肥增施等,加快农业宜机化进程,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产出效益,改善村庄院落风貌。

(三)坚持政策助推,构建长效机制

探索试点新办法,发挥政策组合效应。如科学优化“四山”管控边界,将必需的景区配套设施纳入城市开发边界,合理布局建设用地予以保障;依据村庄规划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将生态修复与后续铜锣山矿山公园发展结合;将生态地票收益用于建立生态修复专项资金,保障生态修复长效资金投入;整合区域较大范围闲置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统一进行土地配置,打通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合法利用通道;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矿山生态修复。

(四)坚持“两化”引领,助推价值实现

紧扣“城市绿肺、市民花园”定位,适度布局发展文化休闲、养生养老、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用地。吸引社会资本推进公园规划范围25平方千米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力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点。

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

取得的成效

(一)修复生态系统,提升环境承载力

治理后的矿坑水体全部达到Ⅲ类水标准以上;完成国土综合整治5000亩,道路、水利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土绿化营林改造近万亩,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同时,吸引了猫头鹰、野鸡等野生动物觅食栖息,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了720余户村民居住条件。

(二)产业助力扶贫,带动群众致富

渝北区铜锣山成为市民网红打卡地,吸引市民自发前往参观游览。吸纳周边村民200余人就业和创业,人均增收约2万元,通过无偿提供农产品交易中心售卖农副产品、农户开设农家乐、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以地入股与社会投资主体合作办企等多种方式,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农户增收。

(三)助推美丽经济,实现生态价值

矿山公园开通观光车、餐车等特色服务,同步推出矿山文创产品。年接待游客达80万人次,周边镇村及群众围绕矿山公园做产业、做配套、做服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000万元。同时,渝北区计划按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定位,把铜锣山打造成为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文化康养、休闲度假为一体的5A级国家旅游景区,推动“美丽生态”转变成“美丽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

新媒体编辑:赵志坤、刘川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