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城:民生答卷有温度有厚度
转自:经济日报
8月25日,在河南省商城县第二高级中学项目施工现场,一排排整齐的教学楼、宽敞的学生寝楼拔地而起,标准化的操场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忙碌着室内粉刷和校园绿化,抢抓最后的工期。学校总规划资金5.9亿元,占地260亩,拥有120个教学班,6000个学位,今年秋季实现首批学生入学,将有效缓解城区高中学位“拥挤”问题,进一步推进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商城县现有8所普通高中,6所在农村,农村学校“散、小、弱”,城区中小学学位“拥挤”,布局不合理,资源不均衡,成为关乎教育公平的“痛点”,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问题。
为改善这一现状,商城县在城区建设商城二高,撤并1所薄弱农村高中,并完成县职业高中迁址新建,补齐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和实训设施短板,于2024年元旦当天举行了搬迁仪式。此外,还投资1.58亿元,新建义务教育学校2所,新增城区就学学位3720个;整合撤并农村极小规模教学点22个,改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2所,为更多农村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新建成的商城九小、新华学校、商城二高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全部启用后,不仅较好解决城区学生就学学位紧张问题,还能一定程度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商城县教体局局长梅德峰说。
近年来,商城县立足以民为本,压减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优先发展民生,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利民举措,绘就了一幅人民幸福生活新画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商城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项目为王,高标准打造示范区,坚持五位一体、协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2年以来,商城县累计谋划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65个,统筹推动5条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精心部署25个示范引领村、245个生态宜居村,让山区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另一方面,商城县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围绕主导和特色产业,一个特色产业园、100个示范产业基地、1000个涉农经营生产主体,如雨后春笋一般应运而生,形成了“一米两茶一药材”的产业链。稻米总面积5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在21.5万亩以上,商城高山茶核心产区突破12万亩,油茶总面积33.6万亩,被评为“全国茶业百强县”“全国绿色食品(高山茶)标准化原料基地”。
如今,走进鄢岗之星、金寨王店连片节点、田湾村示范引领村、郭寨官庄双万亩油茶林果基地、郭窑陶瓷文化小镇、顾畈黄金茶基地、辛店特色产业园等一批精品示范点,这里设施全面提升、道路四通八达、环境宜居宜游、产业兴旺发达、生活富裕和谐,呈现出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乡村和美图景。
如果说乡村振兴关乎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而老有所养,就是考量社会保障体系的民心工程。
坚持基础性、普惠性、共担性、系统性原则,商城县将发展基本养老服务纳入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探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村养老工作试点、推广“汪桥经验、林湾做法”等多种措施,进一步织密养老体系保障网,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布局“县、乡、村(社区)”三级网络养老服务保障,建成养老服务机构39家,两个街道办事处均建有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4个社区全部配齐了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等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福沁园养老院是由黄世伟、袁家平夫妇共同创办的一家养老服务机构,夫妻俩当了20多年的村医,他们通过医养结合的模式,为老人提供特色养老服务,受到乡亲们的热捧。
而这只是商城县通过医养结合、推动医疗养老服务深度融合的一个探索。商城县民政局老年公寓和久久红老年公寓则通过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的模式,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站点,定期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医疗服务。
除此之外,农村特困老人照料护理改革和鼓励公建民营,也是商城县进行养老模式探索的一大亮点。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民办养老机构、志愿者、特困人员近亲属和农村留守妇女等社会力量参与到特困对象照护工作中。
目前,商城县围绕1650名特困供养人员,组织了82名护理专员开展上门服务,全县17家敬老院,其中8家在保持公益性质的同时,引入了民间资本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成功实现了公建民营的运营模式转变。
如今,商城县已经形成了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居家养老普及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稳稳地托起了全县老年人的健康幸福。
商城县委书记胡培刚表示,将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殷殷嘱托,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