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新质生产力方面会有哪些举措?他们答记者问

2024-08-27 18:01:23 - 江苏新闻

8月27日上午,江苏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第十六场新闻发布会,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要负责同志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新质生产力方面会有哪些举措?他们答记者问

今年江苏新春第一会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强大的创新矩阵引力场。请问,省工信厅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新质生产力方面会有哪些举措?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新质生产力方面会有哪些举措?他们答记者问

朱爱勋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党组书记

今年,省政府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签订了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合作协议,突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为主线,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使我省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协议落实,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树立一批创新示范标杆。持续深化“点-链-面”结合的三类创新载体建设,聚焦船舶工业软件、动力电池及储能等领域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工程机械、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积极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认定,推动创新和设计能力强的企业争创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打造技术创新“头雁”阵列,引领带动行业内技术创新水平共同提升。

二是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坚持“企业出题、企业答题”,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技术攻关突破和产业化应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成立攻关联合体,每年组织实施100项企业主导的“1650”产业体系协同攻关项目,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推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畅通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通道,集聚省内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和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载体资源,开展系列创新载体赋能活动,力争形成一批创新合作成果。发布《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实施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项目,推广十大信创示范标杆和一批优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品,加快推进大数据、区块链、氢燃料电池汽车等示范应用,争取更多企业创新成果纳入政府和国有企业采购目录。

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江苏把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在江苏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即将收官之际,请问,江苏“智改数转网联”工作有哪些重点举措?哪些新成效?下一步将有哪些新实践?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新质生产力方面会有哪些举措?他们答记者问

池宇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也是江苏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1年底,我们启动实施了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机制,构建了协同推进体系;结合点线面分类协同推进,帮助企业明确转型实践路径。同时,我们拿出“真金白银”开展免费诊断,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让广大企业愿转敢转。今年是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应该说总体目标基本实现,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3.7%,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8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9.4%。我这里还有一组数据:截至7月末,全省累计开展“智改数转网联”免费诊断企业超5.1万家;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约5.6万个;累计建设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8家、智能制造工厂32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5个,省智能制造工厂690家、工业互联网平台273个、智能制造车间3838个。

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出台新一轮的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计划,概括起来就是“12345”。

1,就是实现一个目标,推动“数实融合强省”建设迈上新高度。

2,就是健全两个机制,一个是省市县联动机制,一个是政府、制造业企业、服务商协同机制。

3,就是深化三大行动,更加注重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持续深化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插上腾飞的新“翅膀”。

4,就是夯实四大基础,突破一批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发展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智能装备、建设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强企业家、科研人才、产业工人“三支队伍”。

5,就是聚焦五个重点,聚焦“1650”筑峰强链重点企业、优化智能制造梯度推进体系、用好千余家优秀服务商资源池、推广“1650”全行业智改数转网联实施指南、强化智改数转网联监测评价。

我们希望经过3-5年的努力,江苏能探索出一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业深度转型之路,为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贡献更大力量。

拥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标志。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有10个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请问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推动更多优势集群加快向世界级迈进?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新质生产力方面会有哪些举措?他们答记者问

黄萍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江苏从2018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以来,产业集群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10个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全国第一,8大行业中有6个迈上万亿级。下一阶段,我们将以国家级集群为引领,聚焦“1650”产业体系,全力构建“556”集群培育方阵,即构建新能源等5个国际一流、物联网等5个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6个全国领先的集群。工作中,努力做到“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启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聚焦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海工、生物医药、高端纺织等集群,逐个对标世界级开展竞争力评估,精准制定向世界级集群迈进的举措。充分发挥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区域集群培育协调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重点集群集聚。

二是强化创新引领。把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集群发展的最大增量,鼓励集群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制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路线图,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全产业链链式攻关,“串珠成链”在更多领域实现技术“领跑”。同时,按照1个集群布局1个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思路,聚焦工程机械、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再争创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三是强化数智赋能。着重支持集群重点企业加快推进设备、产线、车间、工厂等智能化升级,在“点”上打造若干转型标杆。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实施标准统一的数字化改造,在“线”上协同推进链式改造。加快重点集群和园区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应用,在“面”上探索集群数字化整体提升路径。

四是强化生态构建。着力构建产业、科技、金融、人才“四链融合”的集群生态。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上加强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集群技术交易市场、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强化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在产业与人才融合上组织实施重点集群“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在产业与金融融合上常态化开展金融赋能制造强省行动。通过以上工作全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新能源汽车是江苏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目前已经处于全国第一方阵。请问,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下一步将如何发展?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新质生产力方面会有哪些举措?他们答记者问

张星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特点可以用“大、优、全”三个关键字来概括。“大”是指产业规模大。2023年,全省新能源汽车集群企业开票销售1.8万亿元,占全省9.5%;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04.7万辆,居全国第四,动力电池产量、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优”是指发展质态优。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累计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建成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80家,省级智能工厂46家。“全”是指产业体系全。拥有规上企业超过3100家,产品涵盖全产业链条,小到传感器、车规级芯片、连接器,大到电驱动系统、动力电池、车身结构件等,江苏均有优质产品,并广泛配套国内外主流整车生产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以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迭代升级为牵引,坚持创新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厚植创新发展动能。推进动力电池、新能源商用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支持企业研发机构能力提升,构建高能级的研发创新网络。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重点突破新体系动力电池、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等领域技术短板。重点推进重卡换电模式、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完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标准体系和应用生态。

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传统燃油车整车生产企业加快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实现产销稳步增长。支持零部件企业加快开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适用产品,开展重点整车企业服务日、整零对接大会等产业链对接活动,帮助省内零部件企业开拓主流整车市场。

三是超前布局新兴领域。推动南京、无锡、苏州加快建设“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积极培育线控底盘部件、智能传感、汽车软件等新兴领域优势。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和装车应用,加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储备。以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城市群建设为依托,推进中远途、中重型商用车应用落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而低空制造业又是低空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和前提条件,请问江苏在谋划低空制造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考虑?

张星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均提及低空经济,可以说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正迎来重大机遇期。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江苏承载着总书记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殷殷嘱托,对发展低空经济高度重视。就在不久前(8月1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作出了总体部署。围绕推动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重点做好4个方面工作:

一是构筑特色鲜明的低空制造业体系。重点瞄准大中型工业级无人机以及飞行汽车、新能源通用航空器等新型航空器整机制造,打造远中近结合、高低速互补、固定翼旋翼兼具的低空航空器产品体系。重点支持动力系统、飞控系统以及监测、通信、反制类等关联设施项目建设。同时,鼓励现有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企业,加快向低空产业相关装备制造、系统控制等方面拓展。

二是着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支持低空制造优势企业围绕全链条进行联合、整合,鼓励重点企业通过并购、引进、参股等方式补链强链延链,培育一批根植江苏、核心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核心零部件企业紧盯细分领域做精做专,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

三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资源整合能力,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一批集前沿技术攻关、重大产品研发等功能为一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高水平推进已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低空经济产业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

四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头部创新主体重点攻关倾转旋翼航空器、超长航时飞行控制、自主飞行决策、机载主动安全避障系统等核心技术,突破集群通信组网、低空时空网络精细规划、低空监管服务等关键技术,加快实现航空器整机、航空发动机、主控芯片、核心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自主可控。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江苏作为制造大省,既是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需求方,也是“更新”设备和“换新”产品的供给方,请问江苏在发挥自身优势,推进设备更新方面主要有哪些举措?

黄萍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江苏是制造大省,我们产业规模大、产业门类全、市场主体多、创新能力强,面广量大的工业企业在此次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中具有双重角色,它们既是设备更新的需求方,同时又是先进设备和优质消费品的供给方,发挥着双重作用。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5月份,省工信厅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江苏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多措并举鼓励引导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一是用“真金白银”来激励设备更新。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多项支持政策。我省早在今年3月就率先创新出台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对于企业用于设备购置与更新的项目贷款,采用“免申直达”的方式,由省、市两级财政贴息2个百分点;同时,还出台了中小微企业“设备担”政策,支持企业通过贷款购置、更新、改造设备,省级财政按80%的比例对担保费给予补贴,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难度。另外,部分市县也因地制宜纷纷出台加力支持设备更新的政策。各级各类支持政策统筹推进、协同发力,切实提升了企业开展设备更新的积极性。

二是分层分类精准开展供需对接。为了更好地为设备更新供需双方“牵线搭桥”,我们制订《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系列对接行动总体方案》,分行业摸排梳理设备更新需求清单、优质设备供给清单、项目融资需求清单等3张清单,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省市联动、分行业精准组织开展具有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的专题对接活动。今年以来,已围绕纺织服装、船舶海工、节能环保、汽车制造等行业开展设备更新供需对接、银企对接等活动50余场,覆盖企业超5000家次。

三是提质扩量丰富设备供给。一方面,鼓励装备制造企业瞄准各领域设备更新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拓展市场份额,推动“江苏制造”深度融入设备更新的大潮中。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行动,围绕高端纺织、智能家居等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组织开展专题对接,引导企业结合市场需求加速研发新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选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钢铁、石化、轻工、纺织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是江苏制造业的基底。在关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布局同时,江苏对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采取了哪些新举措?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新质生产力方面会有哪些举措?他们答记者问

石晓鹏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冶金、轻工、纺织、化工、建材、机械加工等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工业经济“压舱石”。去年以来,江苏把传统产业焕新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方向之一,印发《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实施方案》,部署“淘汰落后、老旧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档、布局优化”五大行动,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发布一年来,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下,我们推进实施老旧更新、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焕新项目1255个、总投资超1400亿元,组织淘汰老旧生产工艺装备2.86万台(套)、退出低质低效企业429家;创建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4家、绿色工厂100家、绿色工业园区13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另外,免费巡诊企业4.7万家、推动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5.5万个,累计建设各类特色园区93个。可以说,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传统产业焕新工程,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之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具体来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完善顶层设计。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改革举措,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集成省有关部门政策举措,研究形成更具体系化的工作方案。二是实施“六个一批”工作举措。围绕6大传统行业,免费巡诊一批、淘汰落后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项目支持一批,金融服务一批、标杆引领一批,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优化支持政策。发挥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技术改造类项目;实施制造业贷款贴息政策,联合相关金融机构推出“传统产业焕新贷”“绿色工厂贷”等定制化金融产品,进一步减轻企业更新改造的成本压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人工智能是重要驱动力量。请问,工信厅如何持续发力,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赋能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多新动能?

池宇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江苏人工智能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重点从五个方面工作发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一是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加快拟制出台我省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相关文件和支持政策,重点布局工业大模型研发创新,加快智能应用规模化落地,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

二是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底座。发挥省内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优势,开展大模型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支持“筑峰强链”重点企业聚焦大模型等领域,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战略攻关、链主企业出题等项目。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平台。

三是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应用。面向“1650”产业体系,鼓励行业骨干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等加强合作,突破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大模型,探索将行业大模型能力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输出。

四是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产品。支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装备的感知和控制能力,加快大模型与工程机械、机器人、无人机等产业融合。推进软件产品智能化,倡导模型即产品、模型即服务模式。促进消费终端智能化,发展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车载等产品,加速大模型在消费终端渗透应用。

五是提升产业支撑保障能力。鼓励人工智能企业优化基础算法模型,加强大模型适配工业场景特点能力。强化数据要素供给,支持建设行业级数据服务平台,开展工业数据要素登记、入表等试点。支持智能算力中心建设算力服务平台,提供智能算力云服务,发展模型选型、调优等延伸服务。开展供需对接“环省行”、人工智能大会等活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和业态模式创新,不断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请问,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如何持续提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石晓鹏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也是能源资源消耗大省、碳排放大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稳步推动工业节能降碳,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12年累计下降50.7%,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349家、绿色工业园区3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6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以锻造产业绿色竞争新优势为主线,稳妥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使绿色成为江苏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和鲜明底色,全面构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一是聚焦“调结构”,统筹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以“1650”产业体系建设为统领,培育壮大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纺织印染等传统行业绿色化改造升级,实现全产业链条绿色发展。二是聚焦“增优势”,全面巩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领先水平。完善绿色制造名单梯度培育机制,以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为牵引,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发展。三是聚焦“补短板”,持续提升工业领域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深入开展能效对标达标行动,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推动高耗能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创建一批重点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稳步提升全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效率。四是聚焦“强保障”,加快完善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保障措施。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及产业化应用。夯实基础能力,通过节能监察、节能诊断双轮驱动,指导督促企业依法依规合理用能。强化舆论引导,开展节能宣传周、节能服务进企业等活动,营造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请问省工信厅作为全省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在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将有哪些新的举措,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朱爱勋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党组书记

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提高度、拓广度、强精度、延深度”的12个字目标,不断优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在提升服务高度方面,我们牢固树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与“1650”产业服务融合发展、互促共进的“大服务”理念,强化顶层设计、一体推进。前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正在依托“数字工信”打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一网四库三级机构”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四链融合的产业服务体系。

在拓宽服务广度方面,我们通过新设、重组等方式,健全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努力织密服务网络,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全省拥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93家,市县两级服务中心覆盖面分别为92%、84%。在这个基础上,还将引导部分地区先行先试,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我们突出以数字化推动服务效能提升,通过搭平台、选机构、做展示、传信息、强推送、促对接的方式,建立贯通省、市、县三级的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

在提高服务精度方面,我们制定《江苏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服务与发展指数测算体系》,引导服务机构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企业满意度。依据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服务与发展评估结果,探索制定设区市服务体系建设指数测算体系,指导各地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升为企服务工作实效。

在延伸服务深度方面,我们在全国率先出台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目前全省已配备服务专员1600多名,实现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配尽配。下一步,还将深入开展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巡诊、“一月一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融资路演等活动,持续打造“三走进”公益服务行、“一起益企”“金融赋能制造强省”行动等特色服务品牌,进一步扩充中小企业“白名单”库,优化完善“专精特新贷”产品,着力为中小企业提供特色服务。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