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养老金”是变相收老百姓的钱?住建部回应!

2024-08-27 18:03:43 - 互联网金融

近日,关于房屋养老金的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8月2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目前,上海等22个城市正在试点。特别说一下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消息一出,房屋养老金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对于这一制度,社会上有不少疑虑的声音,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变相征收房地产税,房屋养老金是针对“老破小”等。近日,住建部旗下官媒连续发声,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回应了社会关切。

为什么要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这一制度的资金来源是什么?筹集的资金如何使用?《金融时报》记者对此一一梳理→

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迫在眉睫

房屋与普通商品相比,其生命周期较为漫长。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障房屋安全与正常使用,必然会出现房屋及其附属设施设备的保养、维护、维修乃至更换、重建的费用。这类费用,就可以称作“房屋养老金”。有观点认为,之前已经缴纳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为什么还要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据了解,2004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成为办理房屋产权证时必须缴纳的费用。但一些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缴存基数低,部分小区余额已不足三分之一,一些“房改房”和部分商品房并没有缴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此外,动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还存在难和慢的现实问题。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融研究所创新工程执行研究员阎建军表示,动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要求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参加、过半数同意,门槛过高,程序漫长。业主大会决策难、决策慢,常常导致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和保养,更不可能做到对房屋公共安全进行风险预警和隐患排除。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续缴制度难以落实,部分老旧住宅维修资金严重不足。基于此,在房屋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推行房屋养老金制度改革,补齐房屋安全治理短板迫在眉睫。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是进入城市更新时期后,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既有房屋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既管基础,又管长远。住房城乡建设部在部分城市开展房屋养老金制度试点,目前各有关城市正在积极探索。

房屋养老金不需要居民额外缴费

关于房屋养老金制度,当下热议的焦点在于,是否需要老百姓出钱?答案是:不需要。

对此,前述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强调,房屋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两部分组成。个人账户就是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按现行规定执行。公共账户按照“取之于房、用之于房”“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的原则,由政府负责建立,从试点城市看,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一点、土地出让金归集一些等方式筹集,目的是建立稳定的房屋安全管理资金渠道,不需要居民额外缴费,不会增加个人负担。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严荣表示,公共账户资金来源由公共部门来筹集,主要的来源包括城镇土地出让收益,另外还可以来自于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以及其他财政资金。所以,当前研究建立公共账户并不需要老百姓直接出钱。在管理模式上,公共账户要实行统筹管理,与个人账户有区别。关于个人账户,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尹飞表示,房屋养老金需要个人承担的,也就是个人账户部分,实际上就是现行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这部分款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应由业主承担;按照目前的制度设计,在购买商品房或者房改房时业主就已经预缴过。其主要用于保修期满后住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保养、维修和更新、改造。这对于保障业主正常使用房屋、提升住宅小区品质十分必要。

公共账户资金主要用于房屋体检和保险等支出

关于筹集的房屋养老金如何使用,前述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资金共同保障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个人账户资金按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规定,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公共账户资金主要用于房屋体检和保险等支出。阎建军表示,房屋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关键举措是建立公共账户,公共账户的首要用途是为房屋公共体检提供资金。此外,也用于房屋应急托底保障。在外墙脱落、房屋渗水、电梯故障等紧急情况发生时,及时进行排险,对于没有缴存专项维修资金或者维修资金使用存在困难的房屋,先行垫付资金开展紧急维修,消除安全隐患,筑牢房屋安全防线。关于个人账户,阎建军表示,这是基于已经运转二十年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无需人民群众在现行制度之外另行缴存维修资金。改革思路是让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有序有效运转起来,为电梯保险和外墙面保险等筹资,解决人民群众燃眉之急。

来源:金融时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