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王勇:风险管理能力要走在业务发展曲线之前

2022-09-27 19:05:00 - 中国经济观察网

建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王勇:风险管理能力要走在业务发展曲线之前

经济观察网记者胡群 “牢固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应对当前复杂严峻外部形势的根本之策。当前风险点、风险源、风险形态明显增多,各类风险相互交织,风险的传染性、关联性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强,必须进一步强化全面风险管理。”9月26日,建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王勇在《银行家》杂志社主办的“2022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暨“中国金融创新成果发布会”上表示。

王勇表示,风险管理要覆盖所有风险,将所有潜在风险、新型风险、突发风险事件都纳入风险管理的视野。同时,风险管理要覆盖所有业务,对银行的各类表内外业务,要站在金融体系的视角全面管理风险,打造总分行、境内外、母子公司、集团一体化的风险防控能力,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和穿透原则,加强集团内风险信息共享,确保风险管理不留死角。

“风险管理能力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大型商业银行更是如此。外部形势越是错综复杂,越是需要风险管理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业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王勇称,在此背景下,风险管理能力要走在业务发展曲线之前,进一步实现能力升维,要从系统思维、客户思维、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深化全面主动智能的现代化风控体系。

“从GDP收入法来认识风险管理主动服务市场主体的必然性。GDP收入法主要从市场主体的角度反映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回报。从微观上看,一个城市或一个经济体的GDP,应该等于它所辖的企业所创造的GDP的总和。风险管理要回归客户本源,强化客户中心理念,做好各类市场主体及其所在行业相关业务、关联主体等的风险识别和化解。在这一过程中,做好集团一体化的风险管理,既是给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必然要求,也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必然要求。”王勇表示。

王勇说,风控创新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银行经营要以风控能力为边界,但这个边界不是僵化或固化的,管理者可以随着形势、目标的变化适时、适度调整,这要求风控走在业务发展曲线之前,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护城河。要具备这一能力,需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不断创新、迭代、升维,成为应用金融科技和数据资产的前沿。数字经济时代风险管理的本质和逻辑没有改变,外部经济形势、市场环境、客户需求、技术工具在变,银行要适应变化,拥抱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同时还要回归常识,不能只依赖模型,要人机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提升、完善智能化风险管理水平。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率已实现连续七个季度下降。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9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67%,较上一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尤其大中型银行,其不良率已明显降低,而中小银行的不良率却居高不下。

今年二季度末,国有大型银行不良率1.34%,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总体保持较低水平;股份制银行不良率1.35%,同比下降了0.07个百分点;城商行不良率为1.89%,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07个百分点,农商行不良率3.3%,同比下降了0.28个百分点。除城商行外,二季度各类商业银行均实现了不良率下降。

“近年来整体不良率的下降,一方面得益于银行经营业绩改善与信贷投放逆周期扩张,但更大程度上还是来自商业银行加大了不良贷款的核销力度,各家银行在监管政策引导下,从2021年开始普遍增加了不良贷款核销的力度。”9月16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22Q2银行业运行》显示。

虽然银行业不良率整体在下降,但不良资产余额仍在上升,且从关注类贷款指标来看,潜在不良资产质量形势不容乐观。

半年报显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较2021年末增长7.80%至1.25万亿元;逾期贷款余额增长7.90%至1万亿元。

《2022Q2银行业运行》显示,6月末,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4.03万亿元,同比增加7%,增幅为2020年3月份以来最高,已经处于近几年的较高水平。关注类贷款规模与占比的上升表明,现阶段及未来一定时间,新增不良可能面临较大增长压力。

“疫情之后,银保监会推动银行业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都大规模的进行了不良的核销和处置,有效降低了整个银行业的存量的风险。虽然实体经济的风险挑战较大,但是银行不良率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状态。”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称,虽然银行对新生成的不良资产仍有压力,但是存量不良资产处置更快,所以银行业整体面临的风险压力在减轻。

数据显示,2020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2021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3.13万亿元。7月21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法规部主任綦相表示,上半年处置不良资产1.41万亿元,同比多处置2197亿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