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艾博生物英博:“寒冬”来临,竞赛才正式开始

2023-09-27 21:54:18 - 福布斯中文网

专访|艾博生物英博:“寒冬”来临,竞赛才正式开始

当一项技术从“边缘”走向“主流”,需要借助一些“东风”,但英博笃信更恒久的价值来自低谷中的坚持。

新冠疫情让“mRNA疫苗”成为一个热词。

过去几年,国内mRNA(MessagerRNA,信使核糖核酸)技术发展进入快车道。在本土mRNA企业“从0到1”的成长中,一家起步于2019年的创新mRNA医药研发公司——艾博生物脱颖而出。公司建立自主知识产权mRNA技术平台,开发新冠mRNA疫苗ARCoV(商品名AWCorna)不仅第一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本土mRNA疫苗,更于2022年在印度尼西亚获批紧急使用许可,是中国第一个在海外附条件上市的mRNA疫苗创造本土mRNA领域从0到1的历史,艾博生物也是本土mRNA领域最具标志性的公司之一。

随着全球疫情宣告结束,中国国内mRNA疫苗研发开始“失速”,不少企业砍管线、转型甚至关张。

但这家在疫情中飞速成长的独角兽企业“疾速前进”,凭借公司技术平台,将在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能力持续延伸至包括肿瘤、罕见病在内的更广泛疾病领域mRNA医疗产品研发,今年旗下肿瘤治疗领域的首款mRNA在研药物ABO2011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批准,另有多款产品进入人体研究(IIT)阶段。

如果没有疫情的催化,mRNA是否仍将处于医学界的“边缘地带”?我们无法从正在发生的事件中找到答案。在mRNA技术爆火前,谁也无法预知它将会是一颗哑弹或是一场革命。

所有的猜测和评论都是无意义的,

唯有数据和行动才是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好方式。

——艾博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英博博士

早在上世纪60年代,mRNA就已经被发现。但受限于分子稳定性、递送效率以及大规模生产的困难,mRNA药物开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展缓慢。直到进入本世纪,随着mRNA分子制备技术进步、稳定性及安全性的提升以及高效递送系统的开发,真正揭开了mRNA技术作为新型药物开发平台的序幕。

2006年,美国生物医学家安德鲁·法尔(AndrewFire)和克雷格·梅洛(CraigMello)揭示的RNA干扰的作用机理(RNAi,即小核酸)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将核酸研究推上新的高峰,小核酸在制药领域所展现的潜力获得了空前关注。英博与核酸药的渊源也始于此。

在翻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英博对核酸药物的研发和未来产生浓厚兴趣,决定以此为博士阶段的专业方向。此时,距已经实现mRNA疫苗商业化的公司BioNTech成立还有两年,Moderna则是在四年后才成立。

专访|艾博生物英博:“寒冬”来临,竞赛才正式开始

“如果你无法适应风险,可能不太适合创业”

英博是一个将“压力”与“紧迫感”写在DNA里的人,但他又善于与之共存。

这样的状态或许来源其早年在波士顿的工作经验。获得博士学位后,英博先后在美国多家核酸药物研发公司从事包括小核酸(siRNA)、mRNA以及基因编辑产品的开发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工作。

“医药研发本来就是一个高投入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高风险领域,在波士顿,每个月都有很多家biotech公司成立,同时也有一些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关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习惯去拥抱一种不确定性成长。”

英博回忆起自己初入职场的经历,刚加入公司就遭遇美国经济衰退,每次看到裁员名单英博心里都十分忐忑。但他很幸运,非但保住了职位,老板的离职更使他有机会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逐步从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员成长为团队负责人。

2019年,英博辞去了美国的工作,在事业上升期选择了回国创业,并希望“有朝一日,能利用自己在mRNA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推动中国本土mRNA技术发展和创新药物研发”。

美国早期初创公司工作经历让英博明白,必须学会在极其有限的资源下想办法搞定一切,达成目标。他说,因为不断有公司关闭,大批的科研仪器设备也随之流入自由市场中。每天算计着“将一块钱掰成两半花”的英博,开始去二手市场上“挖矿”,一台设备少则能省几万,多则可以省出十几万。“挖”到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企业活下去的时间。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英博的创业时期。“回国创业第一年,我每次去美国,基本上都会带几行李箱的二手仪器回来,至少是可以把这一趟的飞机票给赚回来。”英博笑着说道。

专访|艾博生物英博:“寒冬”来临,竞赛才正式开始

跨越周期的关键:创新

2021年,对艾博生物乃至整个mRNA行业而言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新冠疫情持续蔓延,海外两款新冠mRNA疫苗获批上市,蹒跚半个多世纪的mRNA药物研发迎来爆发式增长。来自《医药魔方》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mRNA技术领域当年全球总融资超过17亿美元,其中中国公司的数量占比超50%。

这一年,年轻的艾博生物同样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旗下的新冠mRNA疫苗ARCoV是当时国内推进最快的新冠mRNA疫苗管线。随着临床进展的不断推进,公司总共完成3轮总计超过10亿美金的融资,其中一笔7亿美金的C轮融资不仅刷新中国生物医药企业IPO前单笔融资记录,同样创下当年全球生物医药公司最融之最。

回顾那段 “高光时刻”,英博显得异常淡然。“如果不是新冠,Moderna的第一项有望上市的产品应该是CMV疫苗,但相对来说市场要小得多。”在他看来,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发现到转化往往都需要不断摸索,走不少弯路,新冠给mRNA技术提供了一个加速验证自己的机会。“它让全世界都意识到,这项技术将给未来的医药研发格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和意义。”

mRNA是一种平台型的技术,产品是建立在底层技术上的转化,一旦底层专利技术受限,产品的研发将因为没有基石而“坍塌”。因此,英博将“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安生立命之所。

从艾博生物成立第一天开始,英博最关心的就是公司在平台技术方面的创新突破。“在艾博生物,技术一向是我们的底线。如果想要站在全球的环境中去竞争,那么,我们要重视专利技术,从底层技术方面,摆脱海外专利带来的限制。”

“资本市场的认可,不仅是对我们单一项目认可,也是对我们mRNA技术平台能力的肯定。”英博表示。2022年10月,ARCoV在印尼附条件获批上市,成为首个中国本土制造获批上市的mRNA疫苗,这也意味着艾博生物自主研发的mRNA技术平台能力得到初步验证。然而,他又无比清醒地认识到,相较于两年前整个赛道的炙手可热,当激情逐渐退却,当下才是真正拉开与竞争对手之间差距的关键时刻。

专访|艾博生物英博:“寒冬”来临,竞赛才正式开始

“我是一个特别枯燥的人”

这是英博对自己的评价。在他印象中,不论是求学还是创业,自己都一直处在持续学习的状态中,很少会为某一件事情而产生太大的情绪波动。“对我来说,一件事做过了就结束了,前面还有更多事情等着我。一个阶段所获得的成果,是对过去努力的回报,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庆祝。但换句话说,面对创新之路上的挫折,我也都以一样的态度去面对。”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英博同时兼任了CEO、CFO以及CSO三重角色。“如果可以,我希望把CFO、CSO这些角色都去掉。”他认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影响公司长远发展的“短板”,而最大的短板可能就是管理层。在公司内部,英博给自己的定位是——救火队长。“任何时候,创始人都要有挽起袖子、身先士卒的精神,因为你没有退路。”

英博表示,自己首先是一个科技企业创始人,而不是商人。“但商业回报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因为这是市场评价的标准之一。”目前,除了疫苗,艾博生物也在不断拓宽产品管线的边界,期望为更多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带来新方法,例如肿瘤、罕见病领域。

mRNA药物研发路径才刚刚开始,未来潜力无限,所有依托技术可以完成的事情都可以去尝试,但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未来或许有各种可能性,但创新初心和目标始终清晰。

创业初期,英博希望将艾博生物打造成一个二三十人“小而精”的团队。但疫情三年,公司规模急剧壮大,员工扩大到500多人。“每一代人有自己的使命。”对像中国这样一个体量的经济体而言,永远不缺创造财富的机会。而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成就更多可以通过真正的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企业。尤其是站在时代语境之下,作为创业者来说,真的非常期待看到更多中国的谷歌、微软、苹果、spaceX涌现。“而我也同样期待看到艾博生物能够成为这样一家为科技文明进步做出贡献,造福社会和民众的企业。”

以下是福布斯中国对话英博的内容节选:

福布斯中国:过去三年,大家对于mRNA的认知更多来自于新冠mRNA疫苗。随着疫情结束,您怎么看未来mRNA领域的发展趋势?

英博:疫情给技术提供了一个加速验证自己的机会。它让大家真正意识到这项技术能给医药界乃至医药创新史上带来革命,这是它的伟大所在。

2021年,《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mRNA技术,包括了它的市场预期和市场市值。里面提到:2021年市场将达到峰值,因为当时新冠疫苗的销售达到了500亿美元的市场,后面会逐渐下降。因为随着疫情减缓,大家不需要再频繁地接种,但是未来还会有一个缓慢的上升。这意味着,从新冠疫苗到下一个产品中间会有一个gap,但之后又会回来,最后到2035年左右会形成一个大约230亿美金的市场。

福布斯中国:中国的医药行业和中国制造的基因挺像,例如之前PD-1抗肿瘤药一样,赛道特别“卷”。您觉得未来mRNA这条赛道会变得更“卷”吗?

英博:“卷”是好事,一个赛道越“卷”说明大家越看好它的前景。我刚回国的时候,国内只有很少数的人真正了解mRNA这个技术,现在“卷”起来至少代表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这项技术。

当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技术的研究中,我们的积累也会更加深厚。但不排除这个过程也会伴随着一些弯路。当年小核酸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很多的大药企蜂拥而至,但三四年之后,他们又基本上都把小核酸的部门给“砍”掉了。因为“创新”还是要交给更具备创新基因Biotech企业来做。

福布斯中国:您觉得真正让艾博生物与国内其他公司拉开差异的技术壁垒是什么?

英博:技术的迭代也带来了复杂性的增加。以前我们做小分子的时候相对就比较简单、直接。mRNA本身有四个核苷酸,涉及到核苷酸的修饰和递送技术,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分子,而是一个复杂的产品,任何一环都不能有落后的地方。

如果你想做一个有技术专利壁垒的产品,那么从最前端的mRNA分子的序列设计就已经开始。我们制药领域有一个词叫“Magicbullet”,就是让它指哪打哪,把它递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壁垒。如果没有专利壁垒,就相当于没有技术的“护城河”。这几年,艾博生物一直在努力构筑这个壁垒。

福布斯中国:您说艾博生物要做一家平台型公司,为什么是这样的定位?

英博:这个与mRNA药物研发的特点有关。我们通常将mRNA药物开发的逻辑比喻成plugandplay(即插即用),类似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它可以与不同的“程序”间实现“即插即用”。“程序” 就是编码蛋白质的独特mRNA序列,不同的mRNA药物对应不同的mRNA序列,一种潜在的mRNA药物到另一种药物唯一变化的就是编码区——指示核糖体生成蛋白质的实际遗传密码,其他的基本要素都是相同的。并且就像计算机编码是01进制,RNA也只有AUCG四个碱基,只要通过编码AUCG,就能编码不同的mRNA,并通过递送至体内就可以通过核糖体表达出不同的功能蛋白,就能达到抵抗病毒或治疗疾病的效果。

理论上来说,只要掌握了mRNA药物开发的技术,通过编码不同的mRNA就能开发出不同的药物。这种平台开发的模式也是mRNA的真正价值所在,在新冠疫苗领域的应用,是对于mRNA技术潜力的验证。但mRNA拥有无限潜力,现在才刚刚开始。

福布斯中国:RNA有很多赛道,为什么您选择了mRNA这个细分赛道?

英博:从市场的需求而言,mRNA可以解决更大的市场需求。以小核酸的药物赛道为例,在准备创业时,我了解到当时国内已经有公司在做了,我觉得中国市场需要的不是另一家小核酸公司,而是一家mRNA公司,它能真正解决部分的需求,这也是我创立艾博生物的初衷:以终为始,首先是看到了这个市场需求,然后是我们恰好想做又能做。

福布斯中国:目前,艾博生物的产品研发主要专注哪些领域,或者通俗点说治疗哪些疾病?

英博:首先,mRNA疫苗具有更高的保护效力,开发过程也更高效,特别适合像新冠这样病毒不断变异的突发性大型传染疾病。目前艾博生物在传染疾病领域,除布局新冠mRNA疫苗外,还在进行狂犬病、RSV、带状疱疹等mRNA疫苗的研发。

其次,肿瘤几乎是所有创新医药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当前针对肿瘤的创新疗法日新月异,但肿瘤领域依然有许多疾病挑战无法解决,因此更多全新的肿瘤治疗手段亟待被开发。

我们在肿瘤领域也有多个管线,其中包括一款编码人源IL-12mRNA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今年6月获批IND,是目前国内三个正式进入临床阶段的mRNA抗肿瘤药物产品之一。针对国内的高发癌种,我们还布局了包括肺癌、血液肿瘤、宫颈癌在内的多项mRNA肿瘤疫苗项目,其中数个进入了人体试验(IIT),从临床前及现有数据都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一定的治疗潜力,我们对此非常期待。

最后,想特别提一下罕见病,相比其他常见的疾病领域,罕见病市场的回报不清晰,但必须要有人做。相当一部分的罕见病都与体内特定蛋白质功能丧失相关,mRNA药物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在这个领域所有发展。目前,我们的在罕见病领域已布局了一款产品,目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

福布斯中国:既然罕见病的市场回报不清晰,为什么艾博生物必须要去这条赛道?

英博:新冠爆发后,我们开始做疫苗,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从事的事业能够帮助他人。不止罕见病我们要做,我认为所有依托mRNA技术可以做的事情都要去尝试。在中国,其实有许多罕见病的病人群体并不少,但缺乏高效的诊断,我们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外公司去解决这些问题。

作为一家以“创新”为内核的公司,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准备探索未知状态。这种探索很多时候不一定有回报,但往往很多巨大的技术突破就是从这些“不功利”的探索中获得的灵感或积累的经验。

福布斯中国:大模型出来以后,艾博生物是否有在策略上调整?

英博:我们要拥抱数字化。艾博生物从底层上讲是一个科技公司,所以我们C轮和C+轮投资人中出现一些投TMT公司的基金,这代表我们的判断也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同。

早在ChatGPT概念出现之前,我们就开始关注包括人工智能、数字化、自动化等,并思考如何将这些技术嫁接到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中去。在这方面的创新探索既是贯穿至整个团队的,也需要充分的资金去支持。当然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过程。无论是新药研发,还是 ChatGPT,我觉得创新不是一时兴起的追热潮,它伴随着试错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去拥抱创新,也拥抱其中的风险,最关键是如何在创新中吸取教训。

福布斯中国:您提到,希望艾博生物能在全球平台上竞争,成就一家伟大公司。目前公司和头部企业之间差距如何?需要几年去追平?

英博:我们有雄心、有决心,但是也清楚地认识到差距。我在国外待了13年,我觉得首先人才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大家看这些年科技领域的诺奖就非常清楚了。但是我始终相信,一件事情但凡扎下心去学习,差距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2021年11月,麦肯锡在一篇报告中将艾博生物和Moderna、BioNTech、辉瑞在新冠疫苗的研发放在一起比较。从基因测序到首次人类注射,Moderna花了63天,BioNTech和辉瑞花100天,艾博生物花了140天。彼时,Moderna成立了10年,BioNTech成立了12年,而艾博生物仅成立1年多。

我们做的是非常创新的东西没有任何人可以去学习、去模仿,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积累去想怎么样是对的。这也要感谢我们的合作方,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技术和资源。但是认知的差距和专利壁垒方面我们还是要进行突破。

福布斯中国:未来一年,对艾博生物来说最需要解决或考虑的问题是什么?

英博:公司要形成一个非常清晰的未来,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的战略目标必不可少,这样才能让大家时刻有“紧迫感”。想要成为一家十亿美元级别的公司,可能只需要抓住一个机会,但从十亿到百亿,看的是公司战略和组织架构,这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想解决大的问题,还是需要庞大的体系去支撑更大的梦想。

福布斯中国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