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求“质”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4-09-27 05:15:29 - 齐鲁晚报

向“新”求“质”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向“新”求“质”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向“新”求“质”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眼下,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还在加快建设。刚刚结束的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阿斯利康宣布,再次增资阿斯利康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进一步扩大产能并持续打造世界级智能绿色医药工厂。这是继2023年3月阿斯利康正式宣布投资新建青岛生产供应基地以来第二次增资,项目累计投资金额增至7.5亿美元。

高水平开放,高标准服务,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青岛高新区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推动建设“1+2+1”现代产业体系,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中贡献“高新”力量。

青岛高新区。

青岛高新区创新推出“e企炬链”活动品牌。

位于青岛高新区的海克斯康智慧产业园。

赵波 青岛报道 通讯员 尚萌萌 肖玲玲

强链、补链、延链

培优做强特色产业集群

作为青岛高新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中占据“C位”的项目,阿斯利康项目的推进是青岛高新区不断招大引强,实现强链、补链、延链,激发产业集聚效应的缩影。

依托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青岛高新区正聚焦生物创新药、罕见病药物、体外诊断、先进治疗设备、康复医疗5大细分领域,加快打造国际知名的特色生物药创新基地、医疗器械全链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康湾”。截至今年上半年,园区已集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相关企业1000余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瞪羚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拥有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67个。累计获批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421项,取得医疗器械备案1030项。

除正在推进的重点项目,2024年园区已签约海尔大健康(盈康一生)医疗器械数智产业园二期项目、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转化平台项目等产业链重点项目、配套项目11个。创新研发方面,目前,园区共有2款生物药进入临床试验,其中,奥克生物的结肠炎干细胞药物是省内唯一进入临床试验的干细胞类药物;康立泰的细胞免疫激动剂药物已进入临床二期。恒业生物的乙脑疫苗已完成工艺验证,目前正在进行稳定性研究,拟于今年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提报材料。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青岛高新区出台了《关于振兴实体经济促进医疗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等措施,鼓励医疗器械、新药研发,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化等。在鼓励医疗器械研发方面,单个企业市区两级每年资助最高可达2500万元。

在精密仪器仪表领域,青岛高新区拥有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该产业园聚焦工业测控系统与装置、实验分析仪器、传感器及核心元器件三大重点领域,努力建设“北方仪器仪表产业总部基地”和“全国仪器仪表创新示范窗口”。目前,产业园已集聚上下游重点企业近30家。依托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青岛高新区精密仪器仪表特色产业集群上榜2024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目前,青岛高新区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链已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海克斯康成功申报2023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

助企提升竞争力

逐绿向新激活发展动能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重要生力军。据青岛高新区经济发展部企业服务三部主管张开光介绍,青岛高新区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并针对各类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精准施策,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助力打造专精特新企业集群。

前不久,青岛华芯晶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芯晶电”)完成了产线智能化改造,生产效能大幅提高,由原来每月生产30万片产品,增长到现在的65万片,而人员仅增加了20%,产品质量也更有保证。“产品优良率由原来的97%提升到98.7%。”该公司信息中心总监吕承宇表示,而且每一片产品都有唯一的身份信息序列,信息数据自动采集并上传到云端,实现了产品信息全程可追溯。

据悉,为保障华芯晶电智能化改造顺利推进,青岛高新区积极帮助企业代办改造备案、申请等环节手续,并帮助企业对接高校、服务商资源,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定期上门,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让企业少走弯路。“在青岛高新区的帮助下,我们的智能化改造时间缩短了10%,改造成本降低了15%左右。”华芯晶电政府事务部部长姜健说。

为了鼓励企业创新研发,开展技术改造,培育新质生产力,近年来,青岛高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振兴实体经济鼓励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对新认定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营业收入1000万元(含)以上的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另外,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市财政奖补资金的50%给予奖励。

今年以来,青岛高新区已成功申报创新型中小企业78家,累计达到205家;成功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5家,全区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达到240家;成功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占全市的10.3%。

绿色发展也是近年来青岛高新区推动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通过引导支持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实施绿色化改造,园区在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方面初见成效。今年,10家企业上榜“2024年度青岛市绿色制造名单”,约占全市总数的13%。

青岛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入选企业之一,该企业在青岛高新区的支持下,投资700多万元,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节能新装备应用、设备更新改造等方面入手,对生产线实施了改造提升。改造提升方案实施完毕后,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175.5万千瓦时、节约用水1.2万吨。

创新推出“e企炬链”

牵线搭桥畅通产业上下游

高度重视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青岛高新区创新推出“e企炬链”活动品牌,搭平台、优生态,畅通资源要素流动,促进资源有效整合,打通企业创新发展的堵点难点。

“青岛高新区没有因为我们不是区内企业而服务减半,反而帮我们一对一全方位对接意向客户,让我们觉得非常暖心。”青岛睿创通科技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创通”)总经理付百英表示。今年2月,还未落户青岛高新区的睿创通通过青岛高新区“e企炬链”活动对接到重汽集团、科捷智能、力鼎智能等多家青岛高新区企业,并成功签订2家企业订单。有感于青岛高新区的优质服务,今年4月,睿创通正式迁入青岛高新区。“有这样的政府服务,我们有信心能在高新区茁壮发展。”

冠捷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也是受益企业之一。该公司曾是全球领先的显示器品牌AOC的生产基地,近年来因市场需求变化导致订单减少,企业遇到发展难题。依托“e企炬链”,今年下半年,冠捷科技成功拿下了海尔集团内销产品订单,并正在争取更多来自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车载显示订单。“这不仅缓解了订单减少的影响,还为公司向新能源充电和车载显示等新兴领域转型提供了机遇。”冠捷科技青岛公司总经理叶春华表示。

除了找订单、拓市场,“e企炬链”还聚焦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需求。青岛创捷中云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零售提供智慧收银方案的高新科技企业,持续为华润万家、沃尔玛等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日前,企业因周转面临资金压力,“e企炬链”得知企业难题后,第一时间对接了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为企业成功申请到高新技术信用贷500万元。据悉,在“e企炬链”平台的助力下,2024年上半年金融赋能企业500余家次。

助力企业突破技术难题,青岛高新区通过“揭榜挂帅”为院企合作架起“科技金桥”。企业可以在“揭榜挂帅”产学研对接平台上张榜发布所需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各类科研团队、大学机构均可揭榜攻关。青岛瑞思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就通过“揭榜挂帅”平台,成功对接到了山东大学韩丽辉教授团队,帮助企业突破了“卡脖子”技术难题。

优质的平台服务和营商环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青岛高新区。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青岛高新区新引进(成立)企业1196家,累计引进企业1.44万家,较去年同期增长2.35%。

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始终坚持“实体立区、产业强区”,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速构建“1+2+1”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火炬”和“引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