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收获丰硕成果 丝路光影不息 西安追梦不止
转自:西安晚报
9月25日,为期5天的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西安圆满落下帷幕。电影节期间,古城西安以开放的姿态,汇聚丝路共建国家电影产业精英,共绘新时代光影辉煌篇章。
本届盛会,参评国家和地区创历史新高,特设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展映,创新举办主宾国电影周活动,发布“繁星指数”微短剧传播与应用评测体系首期评测成果,发布《汉语电影内容AI辅助创作平台》,启动中小成本影片推广服务平台,深度践行惠民理念,不仅映射出丝路国际电影节对电影产业卓有成效的推动,也让更多民众共享电影产业发展成果。
以国际化视野促进交流互鉴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本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汇聚了来自136个国家和地区的2065部参展佳作,参与国家之广为历届之最。近百位来自丝绸之路共建国家的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绘电影艺术新篇章。大师对谈和“一带一路”电影合作论坛,有力促进了丝绸之路共建国家电影产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为落实中国-中亚峰会会议成果,本届丝路国际电影节特别邀请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主宾国,并举办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电影周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中乌两国电影艺术的深度交流,也是西安和撒马尔罕两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妙碰撞。
最能直接体现丝路国际电影节对东西方电影产业合作推动成果的是国际合作片发布暨签约仪式,仪式上不仅有《从西安到瓜达尔港》等中国与丝路共建国家合作的多部优秀电影作品集体亮相,还有《小麦:文明的种子》《天坑探险:神秘的地质奇观》等一批国际合作片项目宣布启动。各国制片机构代表的签约,不仅标志着新一轮国际合作片项目的蓬勃展开,也是本届电影节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
古老而又现代的西安,秉承千年丝路起点城市的开放与自信,以更具国际化的视野拥抱着世界。
以科技创新赋能电影产业链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本届丝路电影节特别从产业创新和AI技术、XR技术应用等当下行业最关心的话题切入,举办了“《汉语电影内容AI辅助创作平台》发布暨中国电影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论坛”“西安XR电影产业发展交流会”等重磅前沿活动,为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与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和AI辅助创作平台在电影行业的应用与前景进行了深度探讨,共论共建中国电影AI生态体系。并发布西安XR产业发展方案,着力构建“1+1+1+N”的XR产业发展体系。同时,西安XR电影产业基地落户西影集团,成为西安市XR全产业链落地发展的关键一环。
助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微短剧迎来井喷式发展。2023年,全国超过60%的短剧均由西安团队拍摄,西安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短剧之都”。一部剧带火一座城。一些优秀影视作品和微短剧的火爆,有力促进了影视剧拍摄地的文旅发展。
“丝路繁星”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作品推优、《“微短剧+”精品之路》主题创作分享、“微短剧+”文旅赋能与海外传播对谈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让微短剧迎风而上,乘风飞翔。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首期发布的“繁星指数”微短剧传播与应用评测体系评测成果,还是正式启动的可汇聚微短剧全产业链核心资源的“繁星计划”共建平台,抑或在大会上正式揭牌的微短剧研究与评价基地,背后均有西安高校和西安文化企业的身影。它们将与陕西省广播电视局发布的《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一起,共同促进陕西乃至全国微短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打造全民共享的电影盛会
本届丝路国际电影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积极打造普惠型展映模式。从9月15日到25日,电影节的线上线下惠民展映活动成为影迷们的专享盛宴。线上精选150余部经典影片供影迷免费观赏,线下在17家影院展映120多部中外佳片,组织了12所高校展映,并在全省10地市(区)113个广场社区共放映电影226场,吸引影迷达16万人次,真正让电影节成为全民共享的电影盛会,让电影艺术之光照亮古城的每个角落。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从古城西安出发,以电影为媒,连接五洲四海,不仅展现了电影艺术的无限魅力,更彰显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为丝绸之路共建国家乃至全世界电影人搭建了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也为中国影人构建了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圆满闭幕了,但西安追逐光影的脚步永不停歇!记者张静
编辑: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