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才能可持续地发挥传统优势

2024-09-27 12:52:52 - 第一财经

(本文作者徐海,法学博士)

我的家乡天津市有“三大化”,即大沽化工厂、天津化工厂、天津碱厂,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大沽化工厂始建于1939年,是我国海洋化工和石油化工的老牌重要企业。

改革开放后,大沽化工厂开始引进外国的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1983年,作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天津分会的工作人员,我参与了该企业引进日本旭化成公司的聚氯乙烯(PVC)薄膜生产工艺设备的相关工作。

在谈判过程中触及核心技术时,日方企业的谈判人员便三缄其口,原因是该技术的原创者是联邦德国的巴斯夫公司,没有巴斯夫的允许,日方企业不可将核心技术透露给第三方。得知内情,大沽化工厂的科技人员惋惜之余发奋振兴本企业的创新力。

时光冉冉,四十多年过去了,经过一代又一代“大化人”的不懈努力创新,昔日的大沽化工厂已经发展成综合性大型股份制化工企业(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技术涉及烧碱、聚氯乙烯树脂、环氧丙烷、聚醚、液体氯以及合成等。这些发展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引进国外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更离不开“大华人”不懈地创新研发。

我国北方有不少像天津大沽化工厂这样的基础材料企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总体规划下,打下厚实的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需要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才能打牢本行,可持续地发挥传统优势。

基础材料不仅关乎民生,还是军工、高科技等各行各业所必需。在国际产业链、供给链不稳定的趋势下,在美西方对华断链、脱钩的情况下,复兴、加强这类企业的“本行”产能和创新能力,打牢本土基础材料产业尤为重要。

鉴于基础材料产业的创新研发盈利周期长、甚至亏损的特殊性,该领域的创新能力的培育,需要综合各种资源予以支持、甚至扶持,需要构建“官产学研”一体的研发创新模式和机制,需要创建“基础材料综合创新园区”。以此综合各种资源帮助这类企业“回归本行”“打牢本行”,以此召回创新人才。

在园区,除“官产学研”互动和投入十分重要以外,还可考虑设立以“招贤纳士”为目的的奖学金制度、创办旨在加速创新孵化与快速服务的产业支持机构、募集海内外风险投资机构、招揽市场专业人士。以这些“组合拳”彰显基础材料产业的创新精神、感召力和实力,激励富有创新热情和能力的各类专业人员、普通员工和有志年轻人加入。

无论是这类园区,还是有针对性地支持重点企业创新,都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吸引民间资金见利而来,助力基础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大做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