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过剩,才是餐饮业的大问题

2024-09-27 17:13:44 - 商业观察家

供给过剩,才是餐饮业的大问题

■ 特约撰稿人 | 杜浩风

高端餐饮降价、新开门店亏损、网红品牌关店,餐饮行业今年看起来似乎遇到了大问题。

很多餐饮企业开始转型调整,鼎泰丰关闭了华北地区的14家门店,喜茶则向事业合伙人发了封内部信,大致意思是同质化竞争太严重,低价卷不动了,接下来不再追求新店扩张。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餐饮是与普通大众最息息相关的行业,也是疫情后最先复苏的行业,如今这个行业到底怎么了?

搅局

这两年涌进餐饮行业开店的人越来越多。

有一类属于跨界小白。四个阿里前员工,在杭州开了一家包子铺,狠狠吸引了一波关注。还有一些失业中年,找工作碰壁后开餐馆维持生计。咖啡茶饮赛道更是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投身其中。

这些人此前没有餐饮经验,属于新入局者,或者“闯入者”。

商超巨头也下场搅局。今年以来,盒马、华联、永辉、Ole等超市纷纷开设“便民食堂”,下场卷入平价快餐赛道,永辉在成都开出了几十家社区食堂,模式为自助选餐。

这类平价食堂攻进社区,让社区里的居民有了更多选择。

连锁快餐在全国范围跑马圈地。以老乡鸡、米村拌饭、农小锅火锅、兰湘子湘菜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性价比连锁品牌,这两年一直在快速开店,很多商场里空出来的铺位,都被它们拿下了。蜜雪冰城、霸王茶姬、茶百道等新茶饮品牌,已经把门店批量开到了县城。

这是扩张最凶猛的餐饮玩家,门店数量相当庞大。

今年市场上有不少餐饮门店关停或倒闭,这类消息传播很快,让人感觉餐饮行业尸横遍野。但如果我们把整个大盘的数据拉出来,分析一下行业整体情况,会发现其实开店远远多于关店,餐饮门店的数量一直在净增长。

根据天眼查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到134.7万家,注销、吊销量为105.6万家。这意味着,新成立餐饮企业数量仍大于关闭数量,行业供给继续增加。

具体到城市,以北京为例,窄门餐眼数据显示,从2023年8月到2024年7月,北京餐饮门店数量持续上升,从126707家增长至145269家。一年时间里,北京餐饮门店数量净增18562家。

供给过剩,才是餐饮业的大问题

中国的餐厅数量太多了。根据公开数据,全国餐厅门店数量已经超过900万家,美国人口约为中国的四分之一,但餐饮门店数量不到65万家,中国人均餐厅保有量是美国的3倍多。

这意味着,中国的餐饮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供给过剩。

很多人对行业当前的供需状况并不了解,还在蜂拥入局,加剧了餐饮行业的“通货膨胀”。这是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一个重要原因。

误判

餐饮老炮、新手小白被裹挟进餐饮行业的“无限游戏”里,源于一场集体误判。

餐饮行业曾在疫情期间遭受重创,大量门店只能靠线上外卖勉强维持。疫情结束后,餐饮行业线下实体恢复运营,业绩率先反弹。当时很多投资人和小老板,抱着抄底的心态,用相对较低的价格盘下了一些门面,打算在餐饮行业大干一场。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点,餐饮属于接触性消费,疫情之后的反弹是补偿性的,而非报复性,后疫情时代的餐饮“回暖”持续时间比行业估计的要短。尤其今年以来,一线大城市的餐饮增速明显放缓。与此同时,实体门店的房租并没有下降,很多地区还有所上涨,一些商场的商铺空出来后,房东宁愿闲置也不愿降房租。

由于形势误判,大量餐饮从业者迅速涌入之后发现创收困难、成本高企,坚持不了几个月就仓皇离场,一部分老餐饮品牌盲目投资又盲目烂尾。

外界一直对餐饮行业存在误解,认为餐饮创业门槛低,甚至将之视为兜底方案——“如果哪天失业了,就去开个小餐馆”“哪天不想打工了,就加盟开一家奶茶店”。

这些想法很天真。餐饮创业的隐形门槛其实不低。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曾有一个互联网大佬,在年轻时开过一家餐馆,他对员工很好,给他们不错的待遇,后来发现后厨和前台勾结,各种铺装浪费,导致餐馆严重亏损。最后他欠债离场,前期支付的一年房租也没要回来。这就是缺乏管理经验的代价。

经验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很多餐厅倒闭于算不过账。有餐饮小白在北京三里屯开酒吧,装修等一次性成本高达300万,酒吧开张后每个月勉强能盈利,这种状态根本不可能回本。

开店容易守店难,开一家能赚钱的店,就筛选掉了相当大一部分餐饮老板,更别提基业长青了。

天眼查数据显示,当前存续在业的餐饮企业数量为1631万家,其中成立一年以内的餐饮企业为255万家。也就是说,15.7%的餐饮企业成立时间不到一年。

这两年大量涌入餐饮赛道的新人,很多都为创业交了学费,有些被快招公司“忽悠”骗走了加盟费,有些选品不当经营惨淡,有的只能用低价的方式卷入同质化竞争中。

低价

低价是一把双刃剑。低价内卷的源头一方面是供给过剩,另一方面是需求发生了变化。

这两年因为外部环境变化,人们的消费变得更加理性和谨慎。

高端商务宴请减少、中产花钱谨慎、打工人斤斤计较,人们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出现下降,性价比消费成为潮流。前些年蔚然成风的消费升级按下暂停键,餐饮消费从“更多、更好”的逻辑,变成了“更少、更省”。

为了迎合新的消费趋势,高端餐厅推出低价套餐,咖啡茶饮大战“9块9”,导致餐饮行业客单价全面下滑。一批主打极致性价比的快餐连锁品牌加速开店,再加上餐饮小白低价搅动市场,餐饮价格战愈演愈烈。

快餐连锁的经营逻辑跟单体店和夫妻老婆店不同,它们非常关注规模指标,迫于竞争压力,它们必须大量开店,才能分摊供应链成本,实现竞争优势,做大营收规模。为此它们有足够动力参与低价竞争。

不是所有品牌都有底气参与价格战。低价的前提是控本,但房租、人力、食材这“三座大山”,压的很多餐饮商家喘不过气来。其中房租作为最大的硬性开支,这些年并没有下降,很多商家为了缩减房租成本,把门店从城区搬到郊区,从商场搬到社区。

在“2024第四届中国餐饮品牌节”上,珮姐重庆火锅传承人颜冬生说,为了应对营收下滑,珮姐重庆火锅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把开店投入从500万元降到最低70万元,部分门店面积控制在85~90平方米,员工也相应地从以前的20、30人降低到12个人。

最近喜茶主动退出价格战,不做低价内卷,严控开店速度,是一个明确的信号——纯低价竞争没有未来。喜茶“休战”的同时,书亦烧仙草正在大量关店,忙坏了二手茶饮设备回收商。

短期来看,餐饮价格战还会继续。按照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的说法,未来价格下降仍是趋势。他同时强调,南城香虽然不主张价格战,但已经做好了价格战进一步“升级”的准备。

机会

平价时代加速到来,再叠加供给过剩,餐饮行业已经进入结构性调整期。结构性调整,对应着选择性淘汰,行业在加速分化、分层。

第一波出局的会是那些成本居高不下的玩家,比如高端网红餐厅。有数据显示,去年倒闭门店中网红产品占了50%,网红品牌的门店最短的生命周期不到一个月。网红很难长红已经成为一个事实。

在这样的转型期,撒胡椒面、摊大饼式的粗放式发展,未来没有机会了,行业将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

穿越周期的第一步是顺应趋势。

结合中外历史,经济下行周期内,餐饮行业都展现出很强的抗压性。许多如今耳熟能详的知名餐饮品牌,如麦当劳、萨莉亚,都是在市场变革中成功突围、逐步壮大起来的。对于餐饮创业者而言,活下去是第一步。

另外,商家需要主动改变,用多种方式消解硬成本。

萨莉亚的极致成本控制在业内非常有名,它的大部分门店开在“核心商圈的非核心位置”“一流商场的三流角落”,门店里聘用大量临时工、小时工和兼职大学生,很多门店的全职、兼职比例接近1:2。通过这种方式,萨莉亚将经营成本控制在极低水平,这两年因为平价亲民变得更受欢迎。2024财年,萨莉亚营收创历史新高,净利润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能做到极致性价比的餐饮品牌,将有望在这一波餐饮结构性调整中脱颖而出。新入局的餐饮小白,与其去模仿网红餐厅的流量玩法,倒不如认真学学萨莉亚。

线上运营是寻找增量、分摊成本的有效方式。

虎嗅智库综合多平台数据分析发现,2024年上半年国内餐饮商户线上化率为53.9%,同比提升了11.5个百分点,整体商户增速高于行业规模增长。同时,从经营年限和外卖订单增长来看,两者关联度较高——开店年限越长的店铺,线上化水平越高。

供给过剩,才是餐饮业的大问题

不同开店年限的商户在2024年上半年店均外卖订单增长率(虎嗅智库)

这说明,经过市场的反复锤炼和行业的长期探索,经验丰富的餐饮老店,已经将外卖作为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当一个行业发生巨变,从业者的思路也应该跟着改变。餐饮行业的这一轮结构性调整,接下来还会因供给过剩而产生余震,一些门店不可避免被淘汰出局。但长远来看,度过转型期之后,餐饮行业还会迎来春天。

供给过剩,才是餐饮业的大问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