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古都北京的增长新动能

2024-09-27 17:38:59 - 第一财经

(本文作者杨为敩,国元证券宏观分析师)

北京,一座沉淀了千年中华历史与文化的古都,他的经济基础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牢牢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升级,拥有强大的科研创新体系,“现代化”建设与“高精尖”聚集效果显著;消费逐步超越投资成为发展的第一引擎,居民消费持续步入新台阶,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

如今,北京市依旧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2024年上半年GDP增长5.4%,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在去年两位数的完美答卷下上半年又上涨了5.7%,服务性消费支出上涨6.8%;优势产业稳定支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八成;新兴动能不断崛起,稳步推进“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逐渐向国际一流靠拢,特色优势与创新产业不断发展,未来前沿产业全面布局。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调要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放在突出的位置,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创新。北京市已经常年将这些精神贯彻落实到行动当中,在践行开放与创新的路途上,北京收获了长足的发展,北京的人民感受到了十足的幸福。

但当然,目前的北京依旧面临着一些问题。国是家的国,家是国的家,在全国地产市场集体降温的情况下,任何小家难以独善其身。中国居民的储蓄意愿本就偏高,但已经担负起和发达国家相当的负债。房地产作为北京大部分没有经济金融基础的百姓长期以来最为依靠的投资手段,如今在财富的预期上远离了群众,高杠杆的成本,需要购房者及潜在购房者花费很长时间去平复。也带走了大街小巷里中青年父母的大量笑容,生活给他们带来了越来越多潜在的压力。开发商也开始把尽可能多的资源用在现房开发上,而之前卖掉的越来越多的期房,开始处于被搁置状态,如果这个状态继续下去的话,地产可能会陷入另一种困境。毋庸置疑的是:在大量的资源堆积到现房之后,期房的吸引力是越来越差的,这可能会代表开发商进入一个被动降周转的状态。

目前地产的红利依旧存在,人对更美好、高质量生活的向往——独立居住需求和城镇化需求以及与能抵过人口红利的下降:1980年至今中国家庭户的人数规模一直在缩小,一产目前的低效和持续上涨的高考参与率能支撑人口继续涌入城市的动力,城镇化的步伐也不会减缓。因此我们的地产目前遇到的最核心的是预期问题。中国的经济体量和长时间以来的经济增速展示了我们的中国经济独特的一面,因此对于国外的经验难以生搬硬套,但也值得参考。

以日本为例,如果靠政策强行稳定这个负向循环,必要条件是非常规的货币政策,甚至要有偏大力度的财政政策协助,而且这些政策需要持续数年。在1990s初期,日本房价泡沫瓦解后,房价的起色就非常有限,只有日本通过非常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时(如2001QE、2013QE等),房价才会有相对持续地上涨。但在这个过程里,房价的上涨也以居民先降一段杠杆为先决条件。如果往远看的话,在这个负向循环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财富的集中。比如,虽然日本的一手房屋价格再也没有回到90S初那个高点,但二手房屋价格却扶摇直上,且在最近不断刷新价格记录。

目前我国二手房市场的量价是反的,这说明市场在去改善化;同时从经验上看,房地产的量和价都是基本匹配的,但目前地产销售已经跌回2016年的水平,但房价离2016年尚有距离,近期的房价也还需要进一步出清。我们需要我们最信任的政府在财政上给予支持与帮助,为房地产的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填补居民财富中最重要部分的未来预期。

此外百姓口中还有着更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养老服务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养老床位紧张;市内的医疗资源缺少一个统一协调的平台,导致大家只好一味追求最优质医疗服务,致使一流医疗资源存在严重浪费;交通拥堵问题仍然突出,高峰时段部分路段和区域交通压力极大;非机动车道被占用等问题较为突出;外来人口尤其是其中的青年就业者压力较大,融入有门槛,由于日后获得户口名额或者购房希望不大,导致长期留京意愿不大,人口活力减小;教育资源分配依旧需要继续加入新的活力等等。

北京市在外区位优势突出,周边地区临江沿海、资源突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也逐渐形成;在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众多,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动能强劲;作为文化、历史、经济的中心,北京未来发展潜力依旧巨大,北京是个极具未来的城市,北京的百姓也期待着看到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