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祁连山下是我家】甘肃武威探光伏治沙新模式 促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2024-09-27 20:42:00 - 中国甘肃网

央广网武威9月27日消息(记者李红军)“以前,这里一眼望去都是高低落差在20米至30米左右的沙丘,项目建成以后,外围是稻草方格,里面种满了梭梭、沙蒿、沙米等。”甘肃武威园区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克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凉州区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作为“双碳”目标下的重要实践,已成为光伏治沙新模式的典范。

9月22日,由甘肃省委网信办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策划主办、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支持、央广网甘肃频道承办的“祁连山下是我家——河西走廊经济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活动走进武威市,探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甘快看·祁连山下是我家】甘肃武威探光伏治沙新模式 促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武威市凉州区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抢抓国家打造河西地区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电基地战略机遇,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布局打造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促进全区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位于武威凉州城区东北方30公里处的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规划占地面积50万亩,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园区建成后年发电量260.25亿千瓦时,年产值75亿元,上缴税金5亿元。

据介绍,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采用“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治沙改土”的方式,在光伏电站区域栽种樟子松、柠条,形成固沙生态屏障;在光伏板间规划建设养殖区,发展生态鸡、绵羊养殖产业,同时利用禽畜粪便改良土壤,增加土地肥力;在板下规划种植四翅滨藜、梭梭等沙生植物嫁接肉苁蓉,变荒漠为“绿地”;根据光伏板间距情况,种植梭梭、花棒、柠条、沙蒿、沙米等,织就了防风固沙的绿色保护网,有效遏制土地风蚀,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了光伏产业与沙漠治理的双赢局面。

【甘快看·祁连山下是我家】甘肃武威探光伏治沙新模式 促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园区共入驻光伏企业11家,实施项目13个,总装机容量220万千瓦。”张克伟介绍,其中已建成并网项目9个,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已建成项目1个,装机容量30万千瓦;正在建设项目4个,装机容量40万千瓦,计划于2024年10月底达到并网发电条件。

下一步,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将依托“陇电入浙”外送通道,积极承接国家第三批“沙隔荒”大基地建设项目、武威市竞配项目,继续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