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绿色金融改革引领绿色发展的湖州实践

2024-09-27 13:55:15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杨娉 郭正江 唐雨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分行」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18期

《中国金融》|绿色金融改革引领绿色发展的湖州实践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做好“五篇大文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浙江湖州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稳步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为建立健全我国绿色金融“五大支柱”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为经济高质量稳健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显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湖州绿色金融改革结硕果

探索区域金融标准,提升绿色低碳转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标准是绿色金融“五大支柱”之一,是识别与判断绿色和转型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湖州借鉴绿色金融标准制定经验,出台《深化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构建低碳转型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向;对照《G20转型金融框架》,围绕重点行业转型规划、转型金融支持目录、融资主体转型方案编制和公正转型等建立转型标准,牵头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型贷款实施规范等省级团体标准六项,降低经济主体识别转型活动成本;先行先试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制定的农业、建材等行业转型金融目录,开展转型金融标准研究实践,制定湖州纺织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目录,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动重点行业转型金融落地积累了实践经验。

提升碳核算和可持续信息披露水平,有效防范转型风险

湖州持续完善数字化绿色金融体系,通过跨部门、多维度数据对接,建立完善碳账户综合支撑平台,完成对辖内1万余家企业的碳核算;出台碳账户主办行制度和银行信贷碳核算方法,推动银行机构逐步开展碳核算,不断提高可持续信息披露质量。借鉴分层分类推进全域银行机构开展可持续信息披露经验,湖州率先探索开展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可持续信息披露,鼓励湖州银行、安吉农商银行、能链智电等成为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可持续披露准则先学伙伴”。中国人民银行指导湖州对照ISSB准则与金融行业标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探索编制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框架。湖州银行、安吉农商银行等机构已按照该框架编制2023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为逐步披露可报告、可衡量的可持续信息奠定了基础。制定《融资主体公正转型评估办法》,指导企业准确评估转型活动对就业、供应链、物价等的影响,制定应对预案和缓解措施。工商银行湖州分行、建设银行湖州分行、湖州银行已率先开展企业公正转型评估。

完善政策与制度保障,确保绿色低碳转型平稳有序

发挥多部门合力,不断健全绿色金融政策,营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是绿色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21年,湖州颁布我国地市级首部绿色金融立法《湖州市绿色金融促进条例》,为开展碳核算、披露可持续信息、丰富金融产品与服务等提供了法律保障。2023年,为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湖州出台新一轮绿色金融政策16条,进一步激发经济主体活力。例如,对达到转型目标时序进度的企业给予0.5%的贷款贴息补助;对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要求的贷款,按碳减排支持工具申请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对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及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保险的企业,最高给予50%的保费补助等。2024年4月,湖州获批浙江省转型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城市,制定《以转型金融改革撬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助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方案》,出台财政金融政策31条,以“行业信用+财政+金融”模式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2024年6月末,湖州有43个项目被列入首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备选名单,重点支持工商业节能降碳、工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等领域,贷款总需求达81.3亿元,银行已授信26亿元。

强化金融机构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湖州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积极培育金融机构绿色低碳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商业可持续的绿色金融业务模式。在湖州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争建绿色金融特色机构和碳中和银行,探索编制金融机构转型规划,推动银行业务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截至2024年6月末,湖州已有7家银行试点编制转型规划,有15家银行试点建设碳中和银行,有20家金融机构在湖州的分支机构成为其全国系统内绿色金融、转型金融试点行或示范行。湖州还建立了绿色金融创新案例评选机制,为金融机构提供业务展示与交流平台,加速有益经验推广复制。培育出绿色小微快贷、纺织转型贷、绿色转型升级贷、ESG保险等与碳效益或转型绩效挂钩的明星产品30余款,以及“近零碳车险”、零售绿色按揭贷款、“以竹代塑”领域贷款等绿色消费类产品,引导社会公众践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模式。截至2024年6月末,湖州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累计帮助4.36万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超5328亿元。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

在“引进来”方面,湖州积极参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门上下联动工作,围绕金融支持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ISSB准则、混合融资等前沿领域开展研究,促进国际成熟经验在国内落地运用。湖州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引入国际金融资源支持湖州绿色低碳转型。在“走出去”方面,绿色金融“湖州元素”先后亮相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会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会议等重要国际场合,受到国际社会较多关注。2024年2月,湖州作为国内地市代表参加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介绍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实践成果,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2024年6月,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联盟(CASI)在湖州举办亚洲首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活动,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主要金融机构、企业、相关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的逾170名代表高度评价了湖州绿色金融发展经验。2024年9月,CASI在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会议上展示了此次活动成果。

把握绿色低碳发展机遇,湖州绘就以绿色金融牵引绿色发展的新图画

湖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态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不断“产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湖州安吉余村考察并召开座谈会。在得知余村关停矿山、靠发展乡村旅游致富后,他给予了高度评价。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亲临安吉余村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2022年,湖州被COP15认定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2023年,科技部公布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指数显示,湖州在全国11个示范区中排名第一。

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湖州不断强化绿色金融改革、示范机构建设,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绿色金融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6月末,湖州绿色贷款余额由2017年的369.5亿元跃升至3976.3亿元,年均增长44.1%;绿色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达3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带动全部贷款增速连续八年保持浙江省前三,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与此同时,金融体系整体稳健安全、风险可控,全市不良贷款率由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开始前的1.26%下降至2024年6月末的0.33%,绿色贷款不良率仅为0.02%,无高风险金融机构。湖州银行成为境内第三家赤道银行、中英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首批试点单位、首家将ESG理念融入信贷流程的城市商业银行,连续两年被《亚洲货币》评为“年度最佳绿色金融区域性银行”。

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绿色金融改革推动湖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疫情后湖州经济回升向好、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湖州自2021年起率先开展金融支持工业碳效改革,引导银行贷款利率与企业减碳效果挂钩,激发企业绿色低碳改造活力。截至2024年6月末,湖州累计发放碳效贷款14622笔,金额达665.99亿元,为企业减费让利超1亿元。湖州发布纺织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目录,引导转型企业制定转型规划,推出纺织转型贷,跟踪转型企业员工就业、收入分配等指标,探索出转型金融支持重点高碳行业低碳公正转型新路径。强化对绿色新兴产业的支持,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24年6月末,兴业银行湖州分行累计为新能源汽车企业融资22.5亿元,以金融“引擎”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加速度”。截至2023年末,湖州已拥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0余家,年营业收入近1000亿元。受益于有效的金融引导和支持,2023年湖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2476亿元跃升至40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6%。2023年湖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7年下降14.4%。2024年上半年,湖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位列浙江省第三。湖州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连续三年领跑浙江省,年减碳32万吨,省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数量位居浙江省第二。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新突破

湖州出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转化实现路径技术导则》,率先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推进竹林碳汇改革,努力探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行模式,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共富通道。安吉县针对竹林碳汇生产、收储、交易等环节,推出竹林碳汇系列信贷产品,实现“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全链条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6月末,辖内银行累计授信115亿元,发放贷款75.29亿元,促进了当地竹林增汇、农民增收、企业增绿。安吉县红庙村启动“深蓝计划”,巧妙利用废弃矿坑修复打造“村咖”旅游经济生态,咖啡单日销量最高达8818杯。2023年“深蓝计划”营业收入近30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300万元。目前,该模式已成功复制至安吉县8个废弃矿坑修复和厂房改造项目。2024年6月,湖州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随着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逐渐形成,湖州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持续提升。通过建立生物多样性友好型项目清单,金融机构陆续开发GEP贷款挂钩生物多样性保护金融产品、绿色矿山贷等,支持了南浔桑基鱼塘、德清下渚湖湿地、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及安吉废弃矿坑修复等项目。2020~2023年,湖州生态保护修复贷款年均增长31.5%,湖州成功入选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2023年,湖州市区PM2.5浓度从2017年的4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7年的68.5%上升至79.5%。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湖州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据调查,2024年6月末湖州生物物种达8400余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61种。湖州开展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2020年以来累计新增绿色建筑面积4277.2万平方米,年节能272.2万吨标准煤,累计减排104.7万吨,人居环境逐步低碳化。湖州研发上线“绿金宝”“两山绿币”等应用,将居民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个人绿色行为价值化,引导居民主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截至2023年末,安吉农商银行累计配套奖励4500万个“两山绿币”,用于“以竹代塑”产品采购差价补贴、“以竹代塑”产品兑换,已引导5万名居民参与“以竹代塑”消费。截至2023年末,湖州连续六年获评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优秀市。

深入开展绿色金融基层实践,支持美丽中国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2017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指导下,浙江等地探索开展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内涵,是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一是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改革实践,为全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积累了鲜活经验。在系统总结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政策协调和制度保障、气候变化相关审慎管理和风险防范、国际合作等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24年3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七项21条具体任务,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更加完善。

二是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各试验区逐步探索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风险管理框架,建立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和化解机制,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基础上,将绿色金融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2021年以来,全国绿色贷款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绿色贷款不良率明显低于全部贷款不良率;截至2023年末,全国绿色债券累计发行3.6万亿元,至今无违约案例。绿色金融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三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高质量金融要素保障。■

(责任编辑 张黎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