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

2024-10-08 05:55:44 - 贵阳日报官方微博

转自:贵州日报

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

兴义师院(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小学开展红色课堂教学。

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

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与兴义师院师生交流。

钱星星

2016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被列为贵州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被列为贵州省应用型发展转型试点高校;2021年,明确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重点工作任务;2022年,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2023年以来,以“1331”特色发展思路、“三步走”战略凝聚人心,锚定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攻坚任务目标,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形成了一系列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迎来了新一轮蓬勃发展的“春天”。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对学校育人水平的一次重大检验,也是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一次良好机遇。”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丁湘梅说,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重要抓手,坚持全面落实“以本为本”,扎实推进“四个回归”,不断探索打造本科教育“升级版”,为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族师范性教学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奠定扎实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探求内涵发展新方向

“我们能获批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离不开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坚强支撑。”该校信息技术学院党支部书记饶静分享心得体会时如是说。

近年来,饶静所在的党支部不断深化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新成果。在丁湘梅看来,这正是学校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写照。

兴义师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稳内涵式发展之“舵”,大力推进改革,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学校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稳步推进“双一流”建设。

学校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推进“五位一体”党建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校省级党建标杆院系培育计划,选优配强专职组织员和“双带头人”队伍,探索“党建+育人”深度融合机制,开展“党课开讲啦”“党建工作案例”等活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出台《“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提升工作方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将立德树人纳入事业发展关键指标、党组织和书记职责要点清单,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统筹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1326”一体化“三全育人”模式。

2024年是兴义师院成功被划归“省管”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力打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攻坚战的关键之年。

学校严格按照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制度等规定进行议事决策。连续召开了教学工作总结大会暨教学工作部署会、教学工作会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推进会等多个重要会议,深刻分析学校在未来办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指出促进学校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对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明确了“突出一个引领、实现三个第一”的发展方向。

三年来,学校获批省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文学与传媒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获批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24年上半年,新增1个工科专业,完成4个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评审工作;成立“加油文化”研究中心;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连续五年实现稳定增长;学生学科竞赛获奖80项;校区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新突破;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陈闻亚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一系列反映在党建思政文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成果,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发展态势,汇聚起磅礴的兴师力量,唱响了迈向“双一流”建设新辉煌的奋进与担当。

优化学科布局打造专业建设新格局

兴义师院将“优布局、重内涵”作为专业建设的主线,结合省、黔西南州发展战略,提出“一个引领”、保持“三个第一”、建设“三个中心”学科专业建设目标。

为此,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先后投入8000万元,建设理科综合楼、实验楼、笔山书院等教学实验场所,建成智慧教室、实验室、师范类学生实训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建成巡课系统、考试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进一步凸显教学中心地位,为人才培养提供条件保障。

同时,积极践行教育理念,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音乐学、体育教育等师范类专业认证为契机,确定了专业增设、整合、预警和退出的监控机制和“招生-培养-就业”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强专业自我发展内驱力,做优做强师范类专业和理工科专业,做新交叉学科专业;以物联网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为示范引领,持续推动专业认证(评估),开展新工科、新文科专业改造升级,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三年来,改造传统优势专业5个,立项资助“新工科、新文科”项目9项,获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48项,投入经费149万元;立项建设校级教研教改项目400余项,投入经费200万元;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英语等8个专业接受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心理学、音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1个专业通过贵州省专业评估。

以划归省管为契机,兴义师院坚持做区域文章,建一流大学,在服务中求发展,在服务中强特色。以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为引领,对接“文教兴州”;以化学为引领,对接乡村振兴;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引领,对接“产业强州”;以工商管理为引领,对接城市带动“和谐稳州”。

深耕教育教学构建课程建设新体系

兴义师院坚持培育打造“金课”,强化课程质量标准,加强一流课程建设。

出台《一流本科课程质量通用标准》《一流课程建设方案》等文件,将定标准、建“金课”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推行小班化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着力打造“两性一度”优质教学资源,基本构建满足时时、处处、人人学习的教学资源体系;遵循“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思路制定课程体系,完成“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关联矩阵,建立“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关系矩阵图”,以学生学习效果为评价依据,提高课程对专业培育目标的匹配度、贡献度和达成度;构建“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创新创业模块+集中实践教学模块+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推动双创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聚焦地方优秀文化,强化特色课程建设,落实“山地文化”特色课程建设计划,研发山地特色教育资源,开设与山地相关的社会实践、劳动教育、教师教育特色课程。

教以启智,育以养德。学校还出台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启动编制课程育人质量标准,将课程思政建设列为本科教育教学重点工作,通过“抓制度、抓培训、抓项目、抓激励”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

在兴义师院,党委书记和院长、榜样人物带头走上讲台,开讲别开生面、接地气的大思政课,校领导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备课、研讨,“山地文化论坛”“以美育人艺术展演”“为你加油”阅读经典等活动轮番上演,“大思政”视野下的“五育”生动实践持续已久。

今年,原创校园舞台作品《灯火》多次在校内外上演,30余名师生围绕“问几辈能挽河山”的时代之问,解读黔西南历史文脉,寻觅城市文化之根,搭建“校园无围墙学术无边界”的教育场景,推动文化落地校园、向外加速出圈,将《灯火》点亮在更多人心中,深深感动了观众。透过师生、观众的深情留言和各界的高度肯定,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生动场景。

三年来,该校建成省级劳动教育示范基地2个、校级基地6个,开设11门校级特色劳动教育课程,3个案例获省级劳动教育优秀案例表彰;投入一流课程建设经费620万元,立项建设课程类项目302项,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62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课程建设成果获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上线国家高等智慧教育平台课程3门,上线在线课程17门;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78项,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5项;学院教师唐春芳获省课程思政“大比武”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二等奖;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评选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2本教材成功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名单;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

聚焦师生成长拓展人才培养新路径

伴随兴义师院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师生成长成才的通道更加广阔。

“我从教20多年,期间参与了10年教学改革和近3年的教学创新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离不开学校、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及学院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该校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幸嫚分享经验时表示,近年来学校选派了100余名教师参加创新创业类师资培训,实现了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快速、高质提升。

“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构筑高质量教育的坚实基石。”兴义师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薛璞介绍,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育并举,坚持用成长思维引领教师发展,落实“传帮带”“跟岗锻炼”“外出访学”等制度,建立绩效、职评、荣誉一体化教师发展体系,促进教研成果迅速转化为教学生产力,引导教师回归育人初心,承担育人使命,为本科教育教学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同时,兴义师院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所需、人文和科学素养兼备、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工作管理者、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并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持续引导毕业生留黔到基层建功立业,营造“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浓厚氛围。

在每年的毕业季,城乡的喧嚣与青春的灵动,交织成一幅幅“双向奔赴”的画卷。

“感谢母校圆了我的‘大学梦’‘就业梦’。”毕业之际,兴义师院学子王明送上锦旗表达感恩之情。大学四年里,兴义师院为腿脚不便的王明改造设施、开设了全阶段线上课程,在老师的“云”授课、母亲入校伴读、同学们的温暖关心下,他顺利毕业并入职家门口的心仪企业。

张娄从艺术学院舞蹈专业毕业后,成为万峰林景区民族歌舞《遇见·黔西南》苗族板凳舞片段的领舞之一,连续60余场演出让她对专业的理解延伸到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唱演、接待,对艺术学院声乐专业学子吴秋兰来说,毕业季很忙,她在峰林布依景区扎实锻炼,毕业上岗迅速成为演艺部门负责人。

每年假期,兴义师院学子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部分同学已经多次奔赴黔西南州各县市开展对易地扶贫搬迁儿童的深切关怀、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生动实践、感恩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文化自信与红色文化的赓续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兴师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对他们而言,深入基层、扎根区域是教育实践,是成长机会,也是送给自己最好的毕业礼物。

作为扎根区域的民族院校、省级研培基地,兴义师院在做强文化研究和本科教育的同时,坚持服务地方,不仅派出师生深度参与景区、行业、企业等发展,也提供专业支持。这也寄寓着学校的深层期待——与区域各行各业建立紧密联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培养热爱优秀文化、投身重点产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年来,兴义师院与89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培育现代产业学院2个,开设微课程,建成12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依托“育人共同体”形成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42个校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项,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为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76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项目39项,授权专利40项。

推动开放办学开拓对外交流新平台

2023年12月,在“康养+”2023国际山地旅游与户外运动发展论坛上,东道主兴义师院达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聘请上海商学院副教授、博士邹光勇担任客座教授,与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云端”签约,与泰国班颂德昭帕亚皇家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上海商学院、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等共同发起成立国际山地旅游与户外运动人才培养联盟,深化合作、搭建平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打造高校协同发展新范式。

论坛上,国内外学界大咖妙语连珠,共同绘就交流合作的美好图景。论坛外,高校牵手畅叙友谊,传递国际交流合作之声,兴义师院“开放强音”越发响亮。

“我们与兴义师院有着开放的、国际化的、创新型的办学理念,有坚实的国际合作基础。”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国际合作总监李苗坚信,两校推动落地更多合作成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教育国际合作和改革创新的实践方案。

今年7月,在“加油研学”台湾师生黔西南研习营开营仪式上,兴义师院与台湾南部贵州同乡会互赠特色伴手礼贵州蜡染画、宝岛台湾凤梨酥,共话血脉亲情,加深“两岸一家亲,同源共流长”的感触。

已走到第三年的研习营延续跨越海峡的情谊,两岸青年充分感受黔西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人文风情,把“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的美好感受看在眼里、装在心里、带回家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桥梁,以教育交流活动为纽带,接续互学互鉴、同心同行的“青春佳话”。

这是兴义师院坚持把扩大对外合作作为加快本科教育建设步伐的重要助推器,教育“朋友圈”不断扩大的一个个缩影,推动学校向国际化、多元化、品牌化发展。

主动靠前发力跑出服务发展新速度

兴义师院充分发挥地方应用型高校优势,跑出了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加速度”。

今年1月,西南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收到了贞丰县教育局发来的感谢信,致谢其在贞丰开展中小学教师素养测评工作中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服务,肯定所产生的创新成果、显著成效。

这并非兴义师院首次依托该中心,发挥学科优势,缔结“双向奔赴”的友谊。

三年来,兴义师院多次承担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累计参训教师近6000人次;主办民族地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吸引国内200余专家学者、教师聚智献策。为此,民进中央多次发来感谢信,感谢学校在西部地区教育教学发展中作出的贡献。

今年6月,在三峡集团贵州分公司-兴义师院2023年“我为乡村振兴出把力”专项资助项目结题报告会上,11个项目获高度认可、顺利结题,并启动了第三批项目申报工作。

自2021年以来,借助该公益项目,广大师生不断深入黔西南广袤农村,用朝气和学识为乡村振兴真情服务,让“兴师三峡”友谊之花盛放在希望的田野,为校企合作服务区域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今年4月,第十八届省旅发大会在兴义举行,各界走进了世界地质公园奇秀山水,他们不舍的不仅有山水和人文,还有在山水间为梦想奋斗的青年师生。

从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这一路,兴义师院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搭建平台,组建“峰林语诗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城乡积极开展语言文化品牌系列活动,探索民族地区“一体两翼”的推普工作模式,从传承推广、教育培训、综合研究为少数民族地区推普工作、教育振兴贡献了高校力量。

长期以来,兴义师院坚持深化校地合作,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职能,积极引导师生深入参与黔西南多元且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东盟教育周相关论坛等各大盛会和活动中展现专业功底和志愿精神,获得好评,成为了黔西南山水画卷中靓丽的风景线。

时不我待,重任在肩,天地广阔,击鼓催征。兴义师院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持锚定“争硕点、强特色、创一流”发展任务,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建国75周年献礼。

(本版图片由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提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