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小刀30多道工艺,“刀剪之都”阳江要靠智能制造“翻身”丨产业集群调研行

2024-10-08 20:54: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阳江报道

中国每生产10把刀具,7把产自阳江。

在广东省阳江市,随处可见刀剪品牌的门店。在阳东区长达几公里的街道上,五金刀剪企业厂房首尾相连。这里聚集了国内知名品牌十八子和龙头企业金辉刀剪、美珑美利等,王麻子品牌也落户于此,年近百亿元的产值不可小觑。

从民用剪刀、菜刀到工业用刀具,千年古城阳江应有尽有。一把好刀的“炼”成,要经过冲压开料、热处理、抛磨、开刃等30多道工序,阳江实现了五金刀剪产业链的高度集聚,以“五金刀剪产量占全国的75%,出口量占全国的85%”这两项数据,从全国各大刀剪生产基地中脱颖而出,持续迭代升级制刀工艺和努力塑造区域品牌,打磨出刀剪这个传统产业的新锋芒。

小刀要做大品牌

阳江刀剪的规模化发展可以追溯至清末民初。从早年间的“打铁巷”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国营小刀厂,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大批刀剪民营企业集聚,时至今日,阳江已经形成国内最完整的刀剪产业链,从上游钢材、刀具设计,中游刀剪机械制造、零配件制造、刀剪生产,到下游包装、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一应俱全的五金刀剪产业链。

近年来,阳江先后将“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等国字号招牌揽入怀中,还被授予了“中国刀剪之都”称号。

阳江市工信局数据显示,阳江市阳东区五金刀剪产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2023年实现了总产值95.67亿元。集群内中小企业贡献了总产值的81.79%,而主导产业则占据了总产值的89.58%,其产值增速达到7.21%。集群内企业总数为129家,其中中小企业数量为127家。十八子、王麻子、张小泉等国内三大刀剪品牌已经相继集聚于阳江。连大名鼎鼎的德国“双立人”,也在阳江设有代工厂。

过去,绝大多数阳江刀企靠贴牌代工,依靠外贸订单生存的日子还算稳定,也并不特别在意自己的名头。但随着时间推移,当地的工厂已经不再满足于贴牌生产,尝试做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每个代工企业都有一个品牌梦。”广东金辉刀剪股份有限公司经理何智慧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在五金刀具领域,中国的代工产品已经广泛覆盖,寿命、精度、耐用性方面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但实际成本与品牌产品有着巨大的差价,一些高端产品的差价甚至可以达到5-6倍,这让不少刀具企业对塑造自有品牌产生了极强的渴望。

一把小刀30多道工艺,“刀剪之都”阳江要靠智能制造“翻身”丨产业集群调研行

在金辉刀剪的展厅,何智慧从展柜上拿起一把给国外某知名品牌做的贴牌餐刀向记者介绍,“在制刀工艺、寿命、精度、耐用性方面,我们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不比日本、德国差。”

在逐渐掌握完整工艺流程之后,金辉刀剪在2020年以1.57亿元成功竞得“王麻子”这块北方刀剪的老字号招牌。

不过,金辉刀剪董事长钟敏曾表示,“王麻子”停产多年,空剩一个名头。近年市场上的“王麻子”几乎全是李鬼,拿下“王麻子”品牌,金辉刀剪马上就得面对“打不打假,如何打假”的难题。针对假冒伪劣的情况,在王麻子官方网站上,专门设立了一个打假专题的板块。

阳江市阳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集群重大项目王麻子新智造基地将于今年底完工,预计将创造10亿元以上的营收,百年老字号为集群发展增添强劲动能。依托集群龙头企业启动“中国国际刀剪集市”项目,主要着重打造成为中国五金刀剪材料专业供应市场,发展特色主题工业+商业功能区,实现刀剪产品设计、加工、出品一站式配套服务,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建立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品牌出海寻新机

阳江不仅刀具行业占比高,也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集群,有约三分之二的五金刀剪产品出口日本、欧盟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同行业中位于领先地位。

不过,近三年来,国际环境和市场需求发生急剧变化,阳江刀剪企业如何守住乃至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在这里诞生的全国第一个刀剪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拓必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尝试品牌出海的新路径。为欧美市场代工一把中高端小刀,代工费用只有二三十美元,但以拓必拓为代表的新兴品牌小刀,售价达200多美元,利润是代工的两倍。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走品牌出海路线,寻求更高的产品附加值。

一把小刀30多道工艺,“刀剪之都”阳江要靠智能制造“翻身”丨产业集群调研行

这些年来,阳江市也将“品牌出海”列为了重要的发展战略。2022年,阳江市首次发布“阳江五金刀剪”区域品牌。2023年6月,阳东区启动“阳东制造·深度融湾·品牌出海”跨境电商对接会,与SHEIN、多多跨境TEMO等跨境电商合作。

阳江市阳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启动跨境电商活动目的是搭建跨境电商平台与阳东传统工贸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推动传统工贸企业加快转型和出海步伐,帮助五金刀剪等“阳东制造”产品和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在走出去的同时,内功也要练起来。不少企业反映,高端原材料的依赖进口导致成本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还略显不足。在这方面,政府搭台,从原材料研发到销售渠道拓展,阳江为推动产业发展做了诸多努力。拓必拓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刀剪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建立研究院和博士工作站。联合研发的“国产粉末冶金大马士革马氏体不锈钢”,打破了高端粉末钢材进口垄断局面。

“推动注册‘阳江刀剪’集体商标,着力打造世界五金刀剪之都。”今年的阳江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五金刀剪等行业出口企业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拓展服务外包发展空间。

阳江市阳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也将引入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服务机构,吸引国内外知名的产品设计和品牌设计服务机构在集群设立分支机构。鼓励企业与设计服务机构合作,进行产品的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等,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吸引力。通过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清关中心等基础设施,完善跨境电商发展生态,以“跨境电商+产业带”的形式带动五金刀剪产业品牌出海。

传统刀剪业“脱胎换骨”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刀剪产业在阳江发展已有百年历史,但传统产业并没有落后于时代,仍然在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出海步伐。

“现在消费理念、消费群体已经发生变化,以80、90、00后为主的新一代的消费群体明显更倾向于网购。”十八子相关负责人坦言,传统产业愈发体会到传统线下门店的销售模式在新的商业环境下的不足,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刀剪行业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加速形成产业链完整、产品品类丰富的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脱胎换骨。

一把小刀30多道工艺,“刀剪之都”阳江要靠智能制造“翻身”丨产业集群调研行

2022年初,张小泉阳江刀剪智能制造基地正式投产。据了解,阳江智能制造车间有下料、水磨、开刃、包装四条全自动生产线,其中下料、水磨、开刃三条智能生产线为行业首创。自动化生产线大大解放了人力,提高了效率,也实现了生产标准化。

王麻子刀剪产品以刃口锋利、经久耐用而享誉民间,近两年销量连续保持行业增长率第一、全球第一。自落户阳江后,王麻子也对工艺技术进行革新,成功研发设计适合空心柄焊接的数控设备,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焊接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十八子近年来除了不断巩固服务好全国一级代理商,拓展二三级经销和超市终端渠道,加强配送时效性,十八子集团在国内授权1000多家专卖店,同时在各大电商平台开展直播业务,一步步实现全覆盖销售网络的现代化转型。

“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已迈向专业化、精细化及质量效益型转变,越来越多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人才加入行业。未来刀剪行业品牌的转型升级,仍要专注于为顾客创造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让消费者认可,才有品牌可言。”十八子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从最初的模仿到赶超,刀剪产业虽然只是“五金”的一个小分支,但背后却是中国制造的强大优势。不断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曾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从阳江这片17.14平方公里集群走出的国产刀具,正在走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