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们的秘笈|王国平:在采访中处理好思维和逻辑上的辩证关系

2023-11-07 23:58:00 - 川观新闻

记者们的秘笈|王国平:在采访中处理好思维和逻辑上的辩证关系

人物简介

王国平,四川日报首席记者,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近代海军口述历史研究项目发起人。著有《近代海军名将陈兆锵》《中国古代海战史》,整理校注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集》等。

记者们的秘笈|王国平:在采访中处理好思维和逻辑上的辩证关系

获奖作品简介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乡村振兴蹲点记》,选取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的万年村作为长期蹲点调研点,团队坚持每月蹲点采访,在一年时间里每月推出一期,共12篇、近3万字的“乡村振兴蹲点记”,通过党报视角反映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川农村的发展变化,记录当地村民自力更生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思考与困惑、探索和实干。既反映了中国基层乡村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共性,也体现了万年村发展的独特性。

记者秘笈

在采访中,要处理好思维和逻辑上的辩证关系,有大的地方一定有小,有低的地方一定有高,需要我们全面、客观、真实地去观察、去记录。

秘笈拆解

“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民情、深入基层扎实采访调研、不断增强‘四力’、锤炼精品力作的优良作风。”中国记者节前夕,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公告中,特别提到了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一等奖获奖作品《乡村振兴蹲点记》。

这组系列报道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创作过程中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11月7日,我们对话王国平,请他从主创人员的角度分享这组新闻精品力作的创作之道。

“大与小”和“高与低”

持续一年,每个月蹲点,12篇、3万多字的系列报道......王国平说,这是自己十余年从业经历中的第一次。

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2022年,四川日报选取这里蹲点调研,观察、记录这座村庄在乡村振兴大潮中的发展密码。“最开始的时候,心里是有些担心的。”王国平说,担心来自万年村本身:一个小山村,是否有足够的新闻素材支撑这横跨一年的大型新闻策划?

连着蹲了几次,王国平发现自己的担心多余了,“下到了村里,就会发现新闻线索多得超过想象。”村里的新民宿建好了、房车营地来了第一批客人、一名村干部的心路历程,“种种变化,都可以写。”

记者们的秘笈|王国平:在采访中处理好思维和逻辑上的辩证关系

素材多,如何取舍、怎么采访就成了一门学问。谈及这组系列报道成为精品的原因,王国平分享自己的体会:在采访中一定要处理好思维和逻辑上的辩证关系。他说了两组关键词,“大与小”和“高与低”。

大与小,说的是主题和内容;高与低,指的是视角和姿态。

蹲点调研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叫“解剖麻雀”。要带队深度开展调研报道,选准主题至关重要。“一定要围绕‘国之大者’找主题。”王国平说,四川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这是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们希望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做出党报贡献,通过党报视角反映和记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川农村的发展变化。”

“主题大,具体到内容上,切口一定要小。”王国平说,经过统筹考量,大家最终决定选取一个村,在最接地气的地方进行长期蹲点调研,创作“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让微观素材与宏观背景有机呼应。”

“蹲点的过程就是观察的过程,我们的视角和站位一定要高一点。”说到“高与低”,王国平认为调研报道,观察角度上既要反映万年村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共性,更要体现万年村发展的独特性。要通过记录万年村发展的动态,体现乡村振兴工作的内在逻辑,“这样的观察,才具有样本意义。”

这一年里,王国平和团队成员走遍了万年村的各个村民小组,既和村干部一起翻越大山,也和村民一起上山种下方竹;既记录下他们的争论、困惑,也记录下他们的探索和实干……大家把心态和姿态都放得很低,既调查调研,也学习实践。于是,稿件中随处可见各种细节的文字,让整组报道充满了张力和现场感。

“解决问题”与“实际成效”

谈及调研中有哪些难忘的回忆,王国平脱口而出:“应该是大家坐在篝火旁‘围炉夜话’吧。”

他分享道,采访团队把观察、记录的焦点一直聚焦在万年村的党员干部以及村里老百姓身上,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他们的日常工作、日常生活中,以问题导向去找出振兴方法,这样的操作同样是报道收获好评的原因。

“摆好龙门阵是一门学问啊。”王国平回忆,在万年村期间,整个团队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人群,组织了7场座谈会。比如,自己记忆最深刻的2月份的“围炉夜话”,帮助万年村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发展思路。后来,荥经县又以这次夜话为模板,在全县设立了县、镇、村三级书记“龙门阵”,专门用于聚智聚力,谋发展解问题。

记者们的秘笈|王国平:在采访中处理好思维和逻辑上的辩证关系

“这一年,我们不只是观察和记录,还参与到了这项伟大的工作中去,我们努力为村里的产业振兴找思路寻出路,努力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尽量为万年村的发展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王国平说,通过新闻报道赋能万年村产业发展,后面来看确实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持续的深度报道为万年村做了有效推介,全村文旅产业发展迅速:2022年万年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而这个数据,在2021年仅为3万人次。500亩方竹基地、村集体民宿在持续的报道中,进展顺利。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2021年的23.86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65.8万元。

“实践和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王国平说,发生在万年村的每一个故事,都藏着一段乡村振兴的密码,万年村的每一个发展变化,都是四川近27000个村庄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缩影,“一年的蹲点调研收获很大,也激励我继续努力,采写出更多带有泥土芬芳的新闻作品。”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