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回信引发思考:理论宣讲如何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喜欢听?

2024-11-08 06:20:32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总书记回信引发思考:理论宣讲如何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喜欢听?

“作为受党教育几十年的老党员,我们见证了新中国走向富强的光辉历程,见证了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也时刻关注着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每一点进步,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宣讲活动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11月7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上,“老杨树宣讲汇”成员、杨浦区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文明办原主任胡峻表达了“牢记嘱托再出发”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对他们表示亲切问候并提出殷切希望。这封回信不仅是对上海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高度肯定,同时也为上海做好理论宣讲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总书记回信引发思考:理论宣讲如何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喜欢听?

讲历史讲理论讲变化

理论宣讲,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讲什么,是理论宣讲面临的第一道考题。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是一座充满历史故事的“富矿”。在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邓智团看来,讲述中共一大会址的传奇故事,重温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建设历史,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奋斗历程,“经由这些历史故事的娓娓道来,人们必将更加珍视今日的幸福生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与治理之中。”

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是理论宣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往往也是难点所在。“人民城市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市民发言人、青浦区盈浦街道观云浦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顾晓东至今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在社区讲党课时,台下听课的老百姓昏昏欲睡的“尴尬”场景。在他看来,讲好基层党课有三个关键要素,那就是努力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喜欢听。为此,必须用百姓话说百姓事,“接地气、冒热气”,有“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嘱托,“希望你们继续讲好身边的生动故事”。在嘉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惠文看来,党的创新理论来源于改革发展的实践,宣讲要讲好身边的温暖故事、生活的可喜变化、城市的发展历史。无论是“五个中心”建设,还是“一江一河”全面贯通,抑或是垃圾分类、公园建设等身边事,一点一滴均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证,也是能够唤起老百姓共情、凝聚改革共识的重要载体。

总书记回信引发思考:理论宣讲如何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喜欢听?

善用人民城市思政大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上海的理论宣讲工作,近五年来,四次给上海宣讲团队回信。

同为收信人,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蔡薛文表示,理论宣讲既要讲清楚理论的来龙去脉,更要讲清楚理论如何解释现实、映照生活,通过“接地气”让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为此,要善用人民城市思政课大课堂,走进基层一线开展实践和调研,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案例和鲜活感悟带回来打磨成课。

事实上,近年来上海理论宣讲工作在实践中探索了不少好方法。有的采取“互动式”宣讲,与党员干部群众座谈交流、答疑解惑,引导听众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有的采取“行走式”宣讲,运用CityWalk、“红色巴士”等方式,让宣讲课堂不再限于教室,让人民城市理念更加生动鲜活;还有的则采取“直播式”宣讲,成为年轻人喜爱的“UP主”。

青年讲给青年听

做好理论宣讲,既需要“老杨树”,更需要“新青年”;不仅要讲给年轻人听,更要让年轻人来讲。

在上海青年讲师团中,半数以上都是来自岗位一线的青年典型。在团市委副书记徐豪看来,他们的经历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通过宣讲他们的个人成长故事,广泛传播“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理念,有助于促进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成立于2021年的上海市大学生理论宣讲联盟,汇集了全市47所高校、65支大学生理论宣讲团队,直接受众超过113.6万人次。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顾红亮提出,要引导大学生宣讲员从青年一代的视角、用年轻的话语,顺应网络“原住民”的阅读习惯和语言特点,向学生听众讲好上海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展现的新气象。

理论只有彻底才能掌握群众,理论只有生动才能打动群众。每个人既是人民城市的建设者、参与者,也是人民城市故事的讲述者。用“小切口”解析“大道理”,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让正能量变成大流量,才能鼓舞、带动更多人将人民城市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美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