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后合资时代”,一汽-大众采购体系走访
随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主机厂与上游供应链企业的关系正由传统垂直分层的“链式关系”向“网状共生”的新型关系演变。在新型的供应链关系中,不变的是传统供应商依然面临该如何加快转型脚步,进而继续协同主机厂征战电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全新赛道;变化的则是新晋供应商又该如何尽快满足主机厂的标准要求,从而更好地融入汽车行业之中。
一汽-大众生产材料采购部部长程小锋表示,“面对汽车市场和行业格局的深刻变革,一汽-大众近年来全面布局。对于采购体系而言,今年是尤为关键的一年,我们正在加速自主转型,推动企业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深耕布局;同时也在助推整个供应链‘补强’,进而更好地适配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2024年,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进入白热化阶段,电动化与智能化被视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此同时,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让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多重挑战之下,整个汽车产业链全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面对汽车市场和行业格局的深刻变革,一汽-大众近年来全面布局。”程小锋在日前举行的“2024自强众行——一汽-大众采购体系采访活动”中表示,“对于采购体系而言,今年是尤为关键的一年,我们正在加速自主转型,推动企业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深耕布局;同时也在助推整个供应链‘补强’,进而更好地适配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转型关键期,适配“后合资时代”
如今,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趋势已经势不可挡,更多智能化技术也在加快上车。“对于包括一汽-大众在内的合资企业来说,目前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后合资时代’。”程小锋坦言,“在这个阶段,市场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化,消费者过去对于燃油车的需求,正加速转向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产品。”
“‘后合资时代’对于各家合资车企来讲,意味着转型关键期,要求它们必须跟上行业的发展趋势。因为只有转型才能跟上市场的发展,跟上用户的期待,跟上用户的需求。”程小锋直言,“作为国内领先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目前已经在供应链体系上提前做好了大量适配性的转型工作。”
事实上,一汽-大众全体系过去这几年已经实现了从“数字化转型”向“数智化转型”的跃迁,为自身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澎湃的动力。
在加速自身转型的同时,“一汽-大众还引入了30多家新供应商,它们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聚焦技术、用户体验和效率等,在技术实力和水平上跟一汽-大众的适配度非常高。”程小锋透露,“在引入新供应商的过程中,一汽-大众并不是简单地奉行‘拿来主义’,而是以德国大众的标准不断地培育它们,帮助它们快速了解相关的技术要求,逐步适应一汽-大众体系的发展,最终实现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和用户。”
与导入新供应商同步,“一汽-大众也在推动原有的供应商在智能化、精细化等方面进行快速转型,通过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来适应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程小锋强调,“一汽-大众希望供应商伙伴和零部件体系也能够适配我们转型升级的节奏,推动它们与一汽-大众一起为用户创造价值、传递价值。”
质量不妥协,极致优化效率
作为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创新系统合作伙伴,同时也是世界百强汽车零配件供应商之一,“伟巴斯特与一汽-大众有着源远流长且富有成果的全球合作,早在2002年便建立了长春工厂,开始为宝来供货。”伟巴斯特中国区总裁张丽华介绍道,“在过去22年里,伟巴斯特持续为一汽-大众旗下宝来、速腾、高尔夫、迈腾、奥迪A3、A4、Q5、A6等车型提供高品质的天窗产品。”
“在与一汽-大众合作过程中,伟巴斯特深度参与整车研发,在车型产品的规划定义阶段,会结合消费者需求调研给出建议,一起定制打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张丽华表示,“面对汽车‘新四化’的趋势,伟巴斯特始终将创新理念深植于企业基因之中,在加强车顶系统业务的同时,也参与进入了新能源电动化业务领域,为整车客户配套动力电池和高压电加热器。”
在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下,“一汽-大众需要供应商伙伴与我们保持同频共振,并不断为我们提供市场所需要的新产品和技术。”程小锋表示,“在鼓励传统零部件供应商从产品和技术层面进行创新外,一汽-大众还会基于自身降本增效的需要,同步推动它们降低冗余,减少浪费,减少不合理,提高竞争力。”
在程小锋看来,“成本被众多企业视为评价自身生命活力的重要指标,如果不持续改善,企业在市场上将很难给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今年,一汽-大众对传统领域供应链的效率进行极致优化,与供应商共同做一些自动化和数字化的系统改造。但优化成本绝不是减配,因为质量是一汽-大众秉承坚守至今的底线。”
作为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伟巴斯特对于质量同样不妥协!”张丽华强调,“优化成本确实很重要,但也不会牺牲质量,这也是我们的生命线。”
利益共同体,长期合作共赢
在“后合资时代”,“一贯秉承与供应商共赢发展理念的一汽-大众,坚持用‘长期主义’的定力实现合作共赢,推动自身与零部件企业实现深度融合、深度协同。”程小锋分析表示,“采购部门不能像过去那样‘买东西’,而是要作为窗口和桥梁,推动一汽-大众与供应链企业在研发、制造和质量等领域建立深度合作,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方面的进程已经领先于全球,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主机厂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速度和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主机厂和供应商不是基于共同的框架进行深度合作的话,未来将很难适应市场的竞争。”程小锋透露,“一汽-大众目前已经与供应商构建起‘战略屋’,大家变成一个团队去工作,我们在沉淀自我能力的同时,也在强化双方的协同效应。”
“在这个过程中,一汽-大众供应链体系变得更加开放,双方本着坦诚务实的态度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程小锋表示,“今年,一汽-大众把供应链管理摆在一个非常核心的位置,一方面搭建与供应商沟通的平台,双方会针对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建立‘问题中心’,24小时回应供应商提出的问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汽车行业竞争的核心维度之一,是供应链的竞争。随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主机厂与上游供应链企业的关系正由传统垂直分层的“链式关系”向“网状共生”的新型关系演变。
在新型的供应链关系中,不变的是传统供应商依然面临该如何加快转型脚步,进而继续协同主机厂征战电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全新赛道;变化的则是新晋供应商又该如何尽快满足主机厂的标准要求,从而更好地融入汽车行业之中。
面对正在重塑的汽车供应链关系,一汽-大众作为合资企业的佼佼者,选择主动出击,通过携手“新”“老”供应商共创共赢,适配“后合资时代”,力求为自身及国内汽车产业开辟出了一条合资合作2.0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新道路。(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跃跃)
(责任编辑:姜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