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二手生活”也挺火

2024-11-08 12:00:53 - 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晚报

今年“双十一”,“二手生活”也挺火

今年“双十一”,“二手生活”也挺火

去年“双十一”打折囤的化妆品、过年头脑发热买下的品牌大衣,拍照后挂上平台出售;只穿过一周的马丁靴,用过两次的照相机,各种时髦单品过了新鲜劲,另寻“有缘人”……这个“双十一”,有的人在商家新品种里“挑来捡去”,有的人则在二手市场里“断舍离”,还有人顺势“捡漏”……热热闹闹的淘货场景,正发生在线上的二手交易平台中。

“不是新品买不起,而是二手货更有性价比”,现如今,“卖二手,买二手”的生活方式正在年轻人中流行,甚至已经成为年轻人一种新的生活习惯。

万物皆可“二手”

“这几日,我在家整理东西,理出来几套尺码不合适的衣服和穿了没几次的鞋子,一起挂在了二手平台上。”季节交替,程静开始了一波“断舍离”。与此同时,她也买入一个二手鞋柜,准备给家里增加一点收纳空间。“五层高的鞋柜130元,大概是全新产品的三四折,我觉得挺划算的。”

对于程静来说,“断舍离”的主要原因是闲置。“鞋是在专柜买的,本想尝试一下新风格,就买了比较个性款,但后来穿了没几次,放着也是浪费。衣服也是,想换一个新风格,过去的单品都不合适了。这些闲置品扔了不舍得、送又很麻烦,卖了才是两全其美。”

该省的地方省,该花的地方花,把钱都用在刀刃上,是很多现代年轻人的消费理念。

“一些更新换代频率快的数码、母婴类或使用周期并不长的产品,与其花高价买全新的,不如在二手网站上花更低的价钱买次新的,之后我也能再卖出去。”新手宝妈赵洁雨是二手商品的忠实粉丝。她告诉记者,二手闲置网站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搬家带不走的收纳柜和跑步机、各种大牌小样的化妆品……从家居百货到衣帽鞋物,从年代悠久的收藏品到未满月的宠物,二手市场上,似乎这世间旧物都能被明码标价,等待有缘人来重新解封。年轻人通过二手交易不仅满足了生活所需,还从中找到了乐趣和成就感。

变闲为现可以“回回血”

记者了解到,这些热衷于购买二手商品的年轻人,也常常摇身一变成为二手卖家来“回回血”。

这几日,摄影爱好者李昊就通过二手交易成功实现了一次可观的“回血”。此前,李昊购入了一款高端单反相机,本想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但繁忙的生活让相机逐渐被闲置。在意识到相机的闲置现状后,李昊决定将其出售。

李昊在主流二手交易平台发布了相机的售卖信息。信息中,他详细标注了相机的品牌、型号、购买时间、使用频率、配件清单等关键内容,并附上了多张高清的相机实物图。同时,为增加可信度,还提及了相机的保养细节以及购买发票信息。

信息发布后,迅速吸引了众多潜在买家的关注。在与买家沟通时,李昊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对于买家提出的关于相机功能、操作等问题一一详细解答。经过多轮沟通与协商,最终,李昊将相机卖给了一位摄影新手,价格也达到了他的预期。此次交易,让李昊成功补充了自己的资金库,缓解了生活开销压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年轻的卖家们也都很佛系,也有的卖家对价钱不强求,越快卖出越好,“我主要就是腾地方,差不多的价钱就快点拿走,‘回血’的钱我还可以买新的。”“从卖家的角度看,把没用的闲置品卖出去,既可腾出空间,又能‘回血’,何乐而不为呢!”李昊说。

交易纠纷时有发生

从“买家”到“卖家”,越来越多消费者在这样的身份中来回转换,带动二手交易市场日渐火热。“自己手里没用的闲置品到了他人手里就成了宝贝”,不过,二手商品交易存在着隐患,货不对板、以次充好、售卖假货、平台监管缺失等情况仍需广大消费者注意。

首当其冲的就是新旧之争。记者发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对商品的新旧程度几乎全靠卖家自行认定,缺乏标准依据。此外各类假冒商品也在平台上时隐时现,普通买家想要分辨清楚并不容易。

“我在二手平台上买过一个加湿器,当时卖家说是9.5成新,只用过三四次就闲置了。但到手后发现有明显使用痕迹,拆开可以看到滤芯并不是很干净。”郝先生告诉记者,他就此和卖家沟通,但对方却不承认,坚持“已经如实描述”,但问题是当初看到的照片仅仅是加湿器的外观,内部并未拆开展示。

王宁也有过相似经历。“我曾经在某网络二手交易平台上购买粉饼,页面写着正品,到手发现是假货,和之前专柜买来的质感完全不同。”王宁说,她查看卖家信息才发现,对方主页上全是各种超低价“大牌”化妆品转卖信息,根本不是个人卖家,商品是否为正品也无从考证。

目前,针对二手交易存在的这些问题,各平台也在着力改善,例如推出“验货”服务,开通直播展示更多商品细节等等。

在此也提醒广大消费者,首先,尽量使用正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避免私下交易。其次,在购买二手商品之前,买家要与卖家充分沟通,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商品信息,如查看商品描述、图片、视频等以便知晓商品的真实状态,并对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交易过程进行留存,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使用。最后,买家也应注意卖家过往的交易状况、信誉评价等信息,综合评估卖家的可靠性。

本报记者赵鸿粼文/影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