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教育将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
(本文作者刘庆,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在中国,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就是通过高考进到一个理想的大学。
但进入大学以后,我们都说:希望进入大学的新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高考是人生新的序章;高考不是终点,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高考是一个阶段的结束,更是一个新梦想的加速器;高考结束以后,在大学要开启新的征程,更是有人生无数的美好未来……这是中国每一个家长、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的理想状态。
但是现实呢?根据一些公开报道的数据,5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未来和生活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0%感觉到不愉快,甚至很多人有焦虑。据有所名校的一份不完全统计调查,新生中30%左右厌倦学习,40%左右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很多学生因为在大学完不成学业而退学。
现在,本科生的就业率较低,学生认为找不到工作或者不能就业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想做什么,很多孩子大学毕业以后留在家里啃老。在目前就业情况不明确的情况下,读研成为很多同学的选择。
但是读研最有把握的是推免,而推免的标准又是依据一二三年级的学习成绩,所以学生上大学的前三年,基本上又回到了高中学习阶段——努力学习,考一个好分数,成绩排名靠前,读研究生。这就是目前的现实状况,与家长和孩子的理想状态之间,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我们再看未来。这几天大家热议,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奖都颁给AI相关的专家,说明AI已经深入到每一个领域。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将迎来彻底的变革,因为它不仅改变了知识获取的方式,更是要求教育者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的新一代。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着重培养思考与看待世界的能力。
怎么才有这样的能力?根本是要让每一个孩子从高考、上大学等家长、社会给的压力这种外驱力,转变成自身有用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的内驱力。这应该是教育最主要的着力点。
我们认为Co-op教育模式,通过课堂教育与工程实践交替进行的模式,能够有效衔接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美国从1906年就开创CO-OP教育模式,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实习和上课交替进行。这样的模式,一方面对学校来讲,通过结合实践、校企合作培育人才;另外一方面,企业凝练产业的需求,把人才培养当成自己的责任来提供实习岗位。当然通过学生的实习,也能帮助企业定向培养人才、降本增效。
我调研过一些企业,企业表示高校应届毕业生,一年之内的离职率高达40%·50%,原因主要因为不了解企业也不适应相关工作岗位。如果学生来企业之前,能够通过实习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热爱企业,学生第一年的离职率一定会降低很多,其实也是帮助企业节省成本。
为什么我们认为Co-op是很好的培养模式?因为在本科阶段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能够进入到真实的岗位,接触真实的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成长,内驱力能得到大大激发。
在大学四年当中,如果能够有4-5次的实习,在不同的类型的企业、不同的岗位去体验,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自己、对专业、对社会将会形成新的认识,就会有一个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未来的人生。
当然除了Co-op以外,全世界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创新模式,特别是项目制和跨学科的教育。
我曾经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去访问,那里二年级的7个本科生,在2个老师的带领下,正在设计制造一个伸开20米、载重200公斤、放到太空使用的梯子,项目要求用6个月的时间完成,总预算只有20万美元。7个孩子如何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这样一个样机?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我想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跨学科的项目制教育方式,学生们在这个项目的成长和收获一定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项目制”是以项目为核心,并与现实世界直接接轨,所以它能够让孩子学以致用,能够让他们了解学习不是为了成绩,不是为了考试的分数,而是为了将来在社会上更好应用,这样学习才更有意义。另外,这种学习则是一种更加个性化和自主的学习,能够培养合作的能力、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这些都是集萃教育基金会未来要推动的事情。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教育的模式,让学生找到真正学习的意义,培养面对应对未来复杂世界的探索能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到来的时代,能够培养真正具有创造力、具有内驱力的复合型人才,真正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