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40年的西周丰邢叔簋回国 专家:兼具历史与美学价值

2024-02-08 22:16:56 - 四川在线

转自: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刘可欣图据国家文物局

2月7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近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因被盗而流失海外40年的文物西周丰邢叔簋。2月8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参与本次鉴定工作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赵丛苍,解读该文物的历史意义与美学价值。

流失海外40年的西周丰邢叔簋回国 专家:兼具历史与美学价值

据国家文物局介绍,1月28日,西周丰邢叔簋已经搭乘航班安全抵运北京。1月29日,经过组织专家实物鉴定,并与历史档案照片、拓片资料反复比对核验,从造型风格、装饰工艺、铭文书体、锈蚀面貌、伤残痕迹等方面综合判定,该簋是丰邢叔簋原器,为国家一级文物。

铜簋保存情况较好

兼具历史与美学价值

这是赵丛苍第二次亲眼看见这件文物,第一次则是在扶风县博物馆。在经过与早年发表在刊物和图录书籍上的照片比对后,赵丛苍认为“算是保存基本完好。器物圈足部位有些小破裂,那是出土当初的样子”。“这种心情当然是很高兴的,有种失而复得、宝贝归来的美妙感觉。”赵丛苍说。

赵丛苍介绍,青铜器本就是古代遗物中的珍贵品类,西周又是中国青铜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何况这件属于西周晚期的铜簋还带有铭文,价值不言而喻。“这件器物造型规整,打磨平整,色泽美观,说它具有高超的铸造水平,不为之过。器物的造型、纹饰以及铭文书体,皆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体现西周后期人们的崇尚

应是为已出嫁的本族女性所作

流失海外40年的西周丰邢叔簋回国 专家:兼具历史与美学价值

据国家文物局介绍,丰邢叔簋通高18厘米、口径21厘米、腹深12厘米,重6千克。腹鼓,敛口,上腹饰一周窃曲纹,腹下部饰瓦楞纹,圈足下接兽首三扁足,双耳上端均饰卷鼻兽首,是典型的西周青铜器形制。

流失海外40年的西周丰邢叔簋回国 专家:兼具历史与美学价值

在赵丛苍看来,窃曲纹、瓦楞纹以及足部兽首等,皆为西周晚期常见的纹样装饰。其中,“窃曲纹”的称呼较古老,来自《吕氏春秋》。“何以流行这样的纹饰?是体现了西周后期人们的一种崇尚吧。”赵丛苍说。

流失海外40年的西周丰邢叔簋回国 专家:兼具历史与美学价值

丰邢叔簋内底铸有铭文3行18字(含重文2个)“丰邢叔作伯姬尊簋,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赵丛苍介绍,铭文中的“丰”是居地即丰京,邢(丼)是国族名,沣西遗址曾发掘出丼叔家族的墓地。该簋当是这一家族所铸铜器,或可认为其是为了已出嫁的本族女性所作的器物。历史文献中尚未见有关这方面的明确记载。

而“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则是西周青铜器铭文的常见用语,意为愿此器能永世流传,并希望后世子孙一如既往铭记和珍视祖先的功德与荣耀。

赵丛苍介绍,古代青铜器窖藏,一般是以埋藏财富为目的。出土丰邢叔簋的窖藏仅出土这一件器物。与丰邢叔簋出土间隔不长,在附近还出土两件青铜器,其中一件就是铸有124个字、目前商周铜簋中体量最大的重器(害夫)(hú)簋,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我国高度重视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积极参与、推动、引领相关国际治理,于1989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文物局通过国际执法合作、国际民事诉讼、外交谈判、协商捐赠等形式,促成1800余件(套)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