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看展】他们笔下的“一带一路”,古朴、沧桑又灵动

2023-12-08 07:00:01 - 上观新闻

转自:陈俊珺

今天,“山高水长颂丝路——2023年上海中国画院年展”开幕。展览汇聚了上海中国画院老中青三代画师创作的60余幅作品。这些佳作或具象或意象地挖掘了“一带一路”的文化历史内涵。

古朴的温暖

走进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只见上海中国画院老中青三代画师都拿出了看家本领,用自己独到的艺术视角与极富个性的表现力阐释着“一带一路”这一主题。从年届百岁的林曦明的《清漓秀色》、陈家泠的四条屏《向日葵》、施大畏的《我们的岁月No.3》、陈琪的《高山杜鹃花》、毛国伦的《天马行》,到汪家芳的《西岳华山》、乐震文的《岚飞生翠》、程多多的《绿水青山》……令人目不暇接,大饱眼福。

【带你看展】他们笔下的“一带一路”,古朴、沧桑又灵动

交河故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重要城市,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之一。经过岁月的雕琢,这片废墟苍凉而绝美,就像一位历经风雨沧桑的黄土老人,讲述着曾经的沧桑。亮相此次展览的张雷平的《交河故城》系列由三幅作品组成,色彩令人耳目一新。“当我挥汗走进交河故城遗址,穿梭于断壁残垣之间,辨认着这里曾经的繁华街道和成熟的城市规划,以及先人留下来的点点生活痕迹时,心里充满敬意和感叹。”张雷平告诉记者。在感叹之余,她一连创作了几幅以交河故城为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以现代构成的方式对这座遗址进行提炼和概括,以厚重而流畅的金石书法线条结合点、面,并用土红等褐色调展现虽苍凉却温暖古朴的场面。这组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透出交河故城雄浑厚重的身姿、动人心魄的气势和悠远神秘的力量。

【带你看展】他们笔下的“一带一路”,古朴、沧桑又灵动

“走出”交河故城,一头水墨骆驼映入眼帘。在画家杨正新看来,骆驼是丝绸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交流媒介,它们曾肩负着东西方交流的重任。有趣的是,他并没有画出完整的骆驼,而是画了一幅骆驼转过头来的大特写。寥寥数笔,以简胜繁,构图清奇。骆驼嘴边的红绳使人联想起它的身边有一个骆驼队,穿越在浩瀚的沙漠中。花鸟画如何表现“一带一路”这一主题?画家唐逸览匠心独具,将十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国花汇聚于《一带一路之花》中。画面中心位置是中国国花牡丹,大气又娇艳。右下角有着红色密集花瓣、形态与绣球花颇有些类似的,是缅甸国花龙船花,又有“水绣球”之称。画面上方垂下的黄色小花,是泰国国花金链花,又名“黄金雨”,花开时如黄色瀑布,明亮艳丽。此外,画中还可见新加坡国花胡姬花、老挝国花鸡蛋花、蒙古国国花翠雀花、马来西亚国花扶桑花、越南国花莲花、菲律宾国花茉莉花、文莱国花杜鹃等。唐逸览是著名画家唐云先生之子,他的画风既承袭了父辈的传统,又不乏自己的探索与创新。“花开预示着丰收,各国国花彼此映衬,生机勃勃,表达了美美与共的愿景。”唐逸览说道。

【带你看展】他们笔下的“一带一路”,古朴、沧桑又灵动

沧桑的韵味

画家张培成一向以画人物画著称,此次展出的《玄奘西行》是他近年来的力作。玄奘曾经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西行,克服重重困难,去佛教发源地古印度学习佛法、求得真经。《玄奘西行》讲述的便是丝绸之路上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远远望去,画面的色调让人联想起敦煌壁画,如置身于风蚀尘剥的洞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让我过足了画瘾。”张培成对记者说。他非常喜爱敦煌壁画与新疆的克孜尔壁画,并从中汲取了诸多艺术养料。“敦煌壁画本身就是中国与中亚等地文化交流的产物。而在新疆克孜尔壁画中,有一些出自欧洲匠人之手。这些文化瑰宝都是文化自信、开放共融的成果。”在这幅《玄奘西行》中,张培成力图带给观众一种新鲜的视觉感受。“我的人物造型并不写实,而是有一些变形,但又不是很夸张。画中的马、骆驼都参照了敦煌壁画。服装则参照了波斯等地的细密画上的服饰。画面的空间布局带有一种虚拟性,植物、山、土坡也是参照壁画组合起来的。”这幅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画面中的斑驳效果,既增添了历史沧桑感,又打破了常规的视觉观察逻辑。剥落的瘢痕呈现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并带有一种抽象的意趣。

【带你看展】他们笔下的“一带一路”,古朴、沧桑又灵动

马球起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今伊朗),汉代通过西域传入中国,到了唐代尤其兴盛。这项运动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见证。画家韩硕的《马球图》充满动感。画面中共有8人在打马球,他们都身着唐代典型的装束,在马上竞相挥动着马球杆。每一匹马的姿态、每一个人的表情都不相同,足见艺术家的功力。韩硕告诉记者,画中的人物姿态参照了唐代墓葬壁画,力图表现那个时代的大气、潇洒与兴盛。

灵动的抽象

展厅中的一幅抽象水墨《重合》令人回味良久。“我想换一种方式,用抽象水墨让观众联想到‘一带一路’这一主题。”画家鲍莺说,“‘重合’这个题目可以理解为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重合,也可以理解为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丝绸之路的重合。”

【带你看展】他们笔下的“一带一路”,古朴、沧桑又灵动

这幅独特的抽象水墨是如何创作的?鲍莺告诉记者,她先用蜡染花布的方法,把宣纸叠揉后浸泡在墨汁里,经过一昼夜后取出,待自然风干后再徐徐展开铺平,宣纸上就出现了自然又缥缈的墨迹和深深浅浅的图形。整个作画的过程有点像行为艺术,她从当中撕下一条宣纸,并让分开的两边边缘有不同形状,然后复原宣纸原尺寸去托裱,在留下的空白处用墨点点满,同时留出撕开纸边的边缘,以凸显两条蜿蜒的白色线条。为了增加这条墨点带子的速度感和流动感,她还在当中做了空白和深浅处理。擅长山水画的庞飞以泼墨泼彩法带来了一幅表现敦煌气象的《敦煌·营造》。这也是一幅抽象风格的作品,图中难以辨认出具体的物象,橙黄与赭石相间的主色调自然而然地让人联想起敦煌。画面中挥洒的墨色肆意淋漓地留下深深浅浅的印渍,形成某种碰撞感,与敦煌作为多元文明交汇地的复杂性格外契合。

【带你看展】他们笔下的“一带一路”,古朴、沧桑又灵动

今年5月,上海中国画院曾组织一批画家赴敦煌写生,庞飞在敦煌获得了许多艺术灵感。返沪后,他不断翻看敦煌画册,还下载了一些网络图片,其中有一张图片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发现敦煌壁画的斑驳脱落、千年风化和泼墨的效果非常相似,于是他试着选取了敦煌元素中的地砖等纹样构成了画面的元素主体。泼彩则选用朱砂、石青、石绿,再加上几何地砖元素的运用,使得画面呈现出壁画的斑驳感,同时也让人联想到世界地理的宏观。于是,庞飞从“世界”概念出发,在左右两边用古宋体写了“东”和“西”,画面立刻就有了大陆和海洋的氛围。左边落款的“敦煌”写完后,他又写了“沙州”和“敦薨”,这些都是敦煌的古地名。

【带你看展】他们笔下的“一带一路”,古朴、沧桑又灵动

青年画家周全的《海港图画》无疑是一幅展现美好生活的画卷。他描绘了一群在洋山深水港邻近山头上画画的孩子。洋山深水港是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也是今天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孩子们描绘的既是他们眼中的海港,也是中国航运及贸易的明天。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