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造型由来 新旧纪念碑变迁成为这座城市的时光印记

2023-12-08 07:39:00 - 深圳新闻网

转自:深圳特区报

深圳新闻网2023年12月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赵萌)在深圳市北环大道北侧,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建筑——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它和所在的深圳革命烈士陵园一起,记录了革命历史及无数战斗中牺牲的英烈事迹,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共同记忆。据了解,深圳革命烈士陵园1987年完成首期工程并对外开放,陵园占地面积约57000平方米,目前修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芳名亭、革命烈士纪念馆等配套设施。

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曾经坐落于原宝安县人民广场(现罗湖蔡屋围一带)。原来的纪念碑是一座不高的方尖碑,水泥沙米造型具有当年的时代特色。1983年,深圳市政府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发展规划,将坐落在原宝安县人民广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迁建深圳市北环路的婆岭,也就是目前所在地。

新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由北京画院雕塑家张松鹤设计、塑造。据参与设计、塑造的张方先生(张松鹤儿子)回忆,父亲作为“东纵老兵”能亲手设计、建造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弘扬革命精神,纪念牺牲的战友,让父亲感到骄傲、自豪。

据张方介绍,张松鹤对于新碑的设计,早在1982年就已开始了构思。他认为,深圳是东江纵队革命、抗战的重要活动地,有无数的英烈故事,深圳还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城市,传统的碑型已不能代表这座城市,所以提出要设计一款全新的碑型。“记得父亲花费很多精力,画过很多张设计草图,层层筛选采用了现在的造型,设计也得到当时全体设计人员的一致肯定。”张方回忆道。纪念碑的造型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红棉花,而红棉花也叫英雄花,用来表达对英烈的追思、纪念。不同的是花是五瓣,而碑型根据需要改为四瓣四个面,分别为铜铸碑文和反映抗日战争的壮烈场面、反映我党营救沦陷在香港的进步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的斗争场面、反映解放战争三大历史事件场景的浮雕。张方还介绍说,纪念碑碑型还象征着一把剑,寓意着东江纵队是作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柄利剑。张方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年父亲的设计稿费,全部捐给了东纵老兵。”

“革命烈士纪念碑就是这座城市的英雄印记。”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的造型独树一帜。据张方回忆,纪念碑无论造型还是施工,与深圳这座城市的历史、特色非常契合;碑身的弧度设计,每块大理石都是独立打磨和手工校准,难度在当年十分大;它的造型和工艺都能体现深圳所代表的敢创敢干、创新气魄,是代表和体现深圳特区精神的一座纪念碑。

以前居住在罗湖的一位老阿姨,如今就居住在陵园附近,两座纪念碑都是她宝贵的记忆:“我亲眼目睹了过去和现在两座纪念碑的诞生过程,革命先烈的故事指引着我克服困难、不断向前;如今,我希望我的后代们继续在它的指引下,继续奋斗,不断实现人生理想。”

深圳革命烈士陵园于1995年被深圳市委列为深圳市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传承烈士精神的重要载体,今年预估接待约10万人次,成为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国热情的重要平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