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屡查屡犯!怎样才能让企业真正“长记性”?

2023-12-08 09:44:16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日,某市生态环境部门曝光了数起辖区内施工工地扬尘管控不到位的违法处罚案例。其中一起案例是某大型房建项目因未采取有效防尘措施,3个月内被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累计处罚4次,共处罚金11万元。

类似违法企业屡教不改、多次被罚的情况并不少见。今年6月,河北省唐山市生态环境局官网发布了一起行政处罚案例,某石灰石矿业有限公司因某建设项目未批先建被处罚3万余元。而该公司2020年3月至今,不到4年的时间里被生态环境部门累计罚款16次,其中12次是因为扬尘管控问题。

根据笔者的经验,扬尘管控的技术难度并不高,各地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企业第一次被罚后,完全可以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避免再次被处罚,为什么这些企业的问题会反复出现?

笔者走访了一些多次被行政处罚的企业和施工工地,发现屡罚屡犯的原因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原因是专业人才缺失。笔者发现,这些企业大多没有专门负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专职人员,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大多由其他专业的工作人员兼职。而且,企业并不清楚被罚的具体违法行为以及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更不了解应采取何种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提升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水平和兼职人员的业务能力应是解决企业屡罚屡犯问题的关键。执法的目的不是罚款,而是及时制止正在发生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并杜绝类似违法行为再次发生。因此,生态环境部门有必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帮扶企业,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水平,并为企业培育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

在这方面,江苏省苏州市的经验值得借鉴。近年来,苏州市对屡罚屡犯的企业服务和执法“两手抓、两手硬”。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发了“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平台”,平台根据企业易发频发的违法风险点,梳理了77个提醒类风险点和263个环境问题检查项,基本囊括了不同行业的企业可能遇到的所有违法风险点。苏州市所有企业均可以免费使用该平台,即使是兼职人员,也可根据平台指示顺利完成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日常管理工作。

杜绝企业屡罚屡犯,对违法企业严格落实后督察制度也不可或缺。行政处罚完成后,稽查人员要不定期上门对企业整改行为进行跟踪监督。不仅要看企业改没改,更要看企业改得效果好不好。对整改不积极以及屡罚屡犯的企业,可采取设置较高的自由裁量系数、加密检查频次、按日计罚等手段,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让企业真正“长记性”。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