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2023绿色金融北外滩论坛将于12月10日开幕

2023-12-08 17:23:15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完善气候治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正在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也为全球气候合作治理注入积极信号和强劲动力。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正在多维并举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为更好服务“双碳”战略实施、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由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支持,绿色金融60人论坛主办,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承办的2023绿色金融北外滩论坛将于12月10日在上海开幕。

顶层设计指导,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1+N”政策框架体系持续完善,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双碳”目标的行动也在积极展开。

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今年9月签署关于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并联合工信部等部门出台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在助力企业节能降碳和促进绿色消费、扩大低碳产品供给等层面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央行高度重视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下一步将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顶层设计,重点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发展和有效衔接,系统性提升金融体系管理防范气候风险的能力。 

在政策体系指引下,绿色金融已形成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市场,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居全球首位;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与此同时,绿色保险、ESG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发行亦在逐渐提速,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市场上ESG产品存续共488只,ESG产品净值总规模达5256.15亿元人民币。

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正在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创新,完善绿色评价认证体系和绿色效益核算方法,积极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为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绿色投融资支持。2022年7月正式施行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作为地方立法,引领浦东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助力建设具有上海特色的绿色金融示范样本,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行业翘楚论道,共探绿色金融创新与发展路径

当前,绿色金融的探索和实践亦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与国际主流标准存在一定差异,金融机构绿色供给与产业链转型需求结构匹配度有待提升,可持续信息披露质量不足,ESG本土化路径尚在探索中等。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机构在绿色转型与产业链低碳升级的作用、提升可持续信息披露质量、加速推进ESG本土化实践等,需集合社会各方资源系统性研究推进。

在此背景下,2023绿色金融北外滩论坛立足上海,以绿色金融为着力点,致力于搭建兼具权威性和前瞻性的思想交流平台,打造开放性和务实性的多元合作平台,擘画金融业助力社会低碳发展的宏图。

据记者了解,本届论坛历时一天,紧扣“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主题设置多项环节。来自监管部门、国内外学者领袖、金融机构与产业专家将齐聚一堂,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形式,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绿色低碳转型和探索,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可持续信息披露及碳核算,本土化ESG标准体系建设等话题进行深度交流,为绿色金融提供创新活力,为低碳经济贡献智慧良策,助力上海提速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论坛现场还将发布《银行业气候信息披露与碳核算研究报告(2023年)》。报告由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和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项目共同编制发布,由神州信息联合发布。报告从多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I模型+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银行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质量进行评估。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银行在开展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的经验和挑战,对改进气候信息披露质量和推动投融资碳核算提出针对性建议。在金融机构气候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完善和趋严的背景下,报告为银行开展高质量气候信息披露、更有效地管理气候风险、把握气候变化机遇提供有益参考。

主办方表示,希望本届论坛通过多元的智慧碰撞为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献计献策,以思想力量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行稳致远,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实现,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