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分级?双11降温后,消费者追求的是“质价比”下的平替商品

2023-12-08 18:35:23 - 媒体滚动

转自:周到上海

造节这件事,已经很难触动消费者的购物欲了,双12近在眼前,但观察周围,好像很少有人在讨论这个曾经火爆的购物节。

据贝恩公司日前发布的《2023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二》显示,通过促销实现的销售额占比有所下降,其中,饮料和个人护理品类的降幅尤为显著,分别降至18.6%和30.9%。

价格敏感度依然很高,但已经不是绝对条件,就像“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某种程度上,现在的消费者是越来越“挑剔”了。

消费者对购物节的麻木,与市场上各类促销活动泛滥不无关系。原本只能在购物节上获得的低价,如今在一些主打“天天低价”的电商平台上,也是唾手可得,营销策略的改变正在不断影响消费者的购物行为。

不过,只有价格低是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最近有个新词很火——质价比,其实和大家过去熟知的“性价比”没有太多差异,说明消费者更渴望在价格和价值中间找到一个平衡关系。

对此,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消费品业务主席邓旻说,这不是一个消费降级的时代,而是消费分级。虽然大部分消费品的平均售价出现下降,但部分食品、饮料和家庭护理品类延续了高端化的趋势。

比如压花类的纸巾,平均售价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40%;再如口腔护理领域,当人们越来越认可全面健康的理念,认识到口腔卫生的重要性,更愿意为像是抗敏感、美白和去渍这样的进阶功能产品支付溢价。

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分级?双11降温后,消费者追求的是“质价比”下的平替商品

当消费者在寻找质价比商品的同时,也是给零售商丢出了难题。或许短期内,通过给好商品让利这样的战略是可以实施的,若长此以往呢?价格、品质、便利,这三者达成平衡本身是否就是个伪命题?

在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看来,这三者想要达成统一,背后考验的是供应链的能力,而这更是一种中国式创新。

另外虞坚还提到,消费者在追求质价比的过程中,并非是想要一个绝对的低价,当一个质量还不错、又有优质价格的平替产品出现时,对消费者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然而,虽然所有品类都可能出现“平替”,但并非所有“平替”都能让消费者买单。

邓旻说,这个词里的核心是“替”,什么样的高端化商品可以被替代?一方面是,替代的产品与原来消费者可预知的价值之间存在多大差距,比如一些化妆品类产品,是可以通过上脸立刻看到效果的,这就让平替价值的差距得到了量化。

另一方面是替代的成本。那些价格较低的、消费者敏感度没那么高的商品,替代成本就较低;反之一些与健康相关的产品,现代人则不那么愿意去替代,只要能证明是好商品,宁愿多花一点钱。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姜欣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