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开发一款软件,怎么成诈骗罪了?

2023-12-08 06:01:06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码客人生

我只是开发一款软件,怎么成诈骗罪了?

近年来,程序员犯罪的新闻层出不穷。

从中科大博士卖“外挂”非法牟利300多万,被警方逮捕;P2P公司暴雷,前端程序员被抓;某公司通过爬虫抓取用户个人信息被发现,导致程序员被抓;程序员接了个外包,帮别人写了个软件,结果这个软件被用于赌博导致被抓等等。

看到这样的新闻,人们会认为“我入职一家公司正常上班领工资,公司爆雷,怎么最后我就涉嫌犯罪了呢,我招谁惹谁了?”。

近日,某程序员妻子向律师求助,称“自家惹上了麻烦”:

老公私下接了个贷款app的活,主要是负责技术开发与维护,不参与其运营宣传,而这个app也不算违法,是一个中介,也不知道怎么就被定义成诈骗!律师了解完情况觉得这不构成诈骗,但是公安一口咬定是,还说我老公是主犯人员,一个打工的怎么就成了主犯,取保也不让取,现在准备移交检察院了,这可怎么办啊?

面对这种情况,专业律师如此回答:

第一、“打击扩大化”与“末端共犯轻刑化”的调和。

先说下打击扩大化的问题。目前公司类犯罪往往会一锅端,即使你是刚入职几天的大学生,或者一些兼职的,往往也会被一锅端,即使很多人会说,我对公司发生的事情主观上并不明知啊,你看我才入职这么几天,对公司的流程都没搞清楚,我不知道这个公司在犯罪啊。

但往往这种辩解在实践中行不通。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主观是否明知是个心理活动,谁都不可能进入对方脑子里面去探测一下主观认知,必须用一些客观的事件去推断主观认知,一个集团组织,长期在一起工作、吃饭、聊天、沟通,要说完全不知道公司是干什么的,似乎说不过去。但法律要严谨啊,尤其是刑事领域,更要审慎,万一确实存在这个人刚入职几天什么不知道的情况怎么办,那不是搞错了。

但理论归理论,从实践上看,很少细化的,在实践中公司犯罪确实存在打击扩大化的问题,会把很多职员一股脑地装进共犯这个口袋里。你老公正是被这个司法机器的惯性地绞进去了,办案人员没有进行任何细化,注意,任何细化,至少这里面主观、主从两个维度上没有做任何区分。

再说一下“末端共犯轻刑化”问题,我把这个点比喻成重刑犯罪的唯一曙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刑法上一直有一个精神叫“罪责刑相适应”,这句话一般老百姓心中也有,就是“天塌下来有个高的人顶着”,这种精神也是法律的光辉所在,你不能搞一刀切,有些团队末端成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一些搞兼职的,可能因就业窘境,就被卷进入了,才干了几天,你就套共犯原理定罪可以理解,但再判重刑就极端化了,说不过去的。

同时,法律毕竟是一个体系化的设计,既然定罪时会存在扩大化,那量刑就不能再扩大化了,通过对这些团伙末端人员量刑上进行从轻,会有效调和定罪扩大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最终达到一种平衡态。从你反馈的有限信息判断,你老公是符合从犯的特征的,是符合从轻的特征的,我近期办理的一个网络APP开设赌场的案件,几十个程序员都进行了轻型化处理,你这个案件中,从犯认定问题是一个不能放弃的辩护要点。

第二,依据强制措施进行推测证据。

因为你是个案外人,你了解的信息很有限,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推理只能依据经验。一个案件是否严重,是有很多蛛丝马迹的。比如,现在的强制措施状态是逮捕还是取保。从程序上的一些动作,经验丰富的办案人或辩护人就能判断出案件未来的走向。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时候呢,刑事的列车是受到严格的程序约束的,比如,原本刑期到了三年以上的案件,你办案人想搞缓刑,那你是不是要在批捕阶段就得取保,现在实行批捕与起诉合一制度,就是由同一个检察官做出。你同一个人不能出尔反尔吧。你前脚取保了,后脚就量一个需要关押的刑期,这也太不严谨了。而且出尔反尔也不能由你一个人决定,这种要突破法条的事情,是要先上联席会,再上检委会,大家集体投票决定的。

按照这个逻辑推演,假如他现在给你老公办理取保了,证明办案人有想从轻处理的想法,继续推演的化,结果大概率是轻刑处理啊,换句话说,证据大概率对你老公有利,这两年司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核心因素就是少捕慎诉少监禁的精神出台,也就是说,现在推行的是不要动不动就关人,可以先做取保候审这种措施,等到法院判决了再关也可以。

问题是,现在办案机关不愿意办理取保,而且下了逮捕决定,完全走向了反向,那么推测也需要反向推理,往往是刑期比较重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要件需要注意,一是从你所说的你老公被定成主犯他没办法取保,定主犯的原因是因为办案人没有细分,这样还比较简单,专业律师介入以后就能提醒办案人;二是有可能有些证据你没有掌握,比如,有可能其他人的证人证言对你老公很不利,集体指向了你老公,甚至你都可能不了解你老公到底介入的有多深,这种最麻烦,即使专业律师辩护起来也比较棘手。

第三,涉案金额问题。

你漏掉了一个最关键的要件,就是涉案金额,诈骗罪涉案金额10万的话,法定刑到了三年有期徒刑这个红线点了,如果主犯这个要件砸到你老公身上,就比较麻烦。你肯定会说我老公就是领工资的,做兼职的,没赚那么多啊,但是刑事案件不是看你盈利多少,而是看被害人损失多少。

围绕这个点刑法设置了很多一刀切的红线,甚至从法条的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立法者对被害人损失保护的执念。一旦认定为主犯,能否突破这条红线呢,答案是几乎不可能的。

法律里面有一句术语叫:“穷尽规则才可适用原则”。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法条有规定就不要随便突破,这是条红线,也是为了保持法的稳定性、预期性,要不然就乱套了。这也会导致在实践中过分的一刀切,没有太大的其他因素,控方是不会突破法条规定的,而一旦按照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执行,法条规定是无法缓刑的,更无法取保的。可能有人会说,可以点到三年这个点上啊,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但我做了几百件案件,说实话,见到这种情况也就一两件,而且不是控方的建议,往往是法官改判的。这种低频低概率的事情,不可套用到一般案件中。

【来源】:知乎刘永强律师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990620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