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白两岸串起双城生活

2024-03-08 15:00:49 - 北京晚报

岁末年初,潮白河如一条银色的绸带,晶莹剔透。但冰封雪覆挡不住两岸的车流、物流,疾驰的汽车和飞奔的高铁往来东西,两岸的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的“手”越牵越紧。

一条条交通大动脉互联互通的同时,两岸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公共服务不断延伸,共同打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自2019年以来,北京通州区与河北的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每年签约一批产业合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优质项目,5年累计签约项目超过210个,意向投资额超1500亿元。当年签约的企业在当地发展得怎么样?生活在潮白河两岸的老百姓感受如何?记者到对岸一探究竟。

潮白两岸串起双城生活

■两岸联动招商共铸产业链

潮白两岸串起双城生活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创新中心

每天早上从北京到北三县上班的通勤族中,就有李春安的身影。自从成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他通勤的地方就从海淀变成了燕郊,每天都要驱车45公里,到潮白河对岸上班。

两年前,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决定到津冀布设分中心,第一站便选在了燕郊。这些年,京津冀中心基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前沿探索成果,破解技术难题,培育初创企业。当这些项目逐渐成熟,具备产业化条件,当务之急便是寻找规模化生产空间。燕郊中心的定位之一便是产业加速基地。

最先从北京落地燕郊中心的三家企业中,纳开科技公司脱胎于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是国内较早开展冷原子物理实验的实验小组之一,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级课题,聚焦量子实验系统等产品的研发。这也是创新中心历经多年培育的项目。赶上筹备产业化,李春安立刻向团队发出了邀请函。

“看着自主培育的企业逐渐长大,我们非常有感情,就积极引导他们来燕郊。”在他看来,燕郊与北京一水之隔,更适合这些总部和研发企业设在北京的企业;再加上燕郊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领域都有大量企业,已经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有利于这些企业发展。

除了为北京的项目提供产业发展空间,燕郊中心还将打造北三县科技创新的增长引擎。李春安在挑选项目的时候,也会特意考虑是否适合燕郊,上下游是否有配套,能否发挥产业链供应链“补链”作用,加速产业聚集、培育产业生态。

燕郊当地政府部门也积极支持企业发展,给予了从空间、资金、税收优惠等多方面的支持。目前落地的企业中,联泰集群去年3月正式投产,当年完成5500万元销售额。另外2家企业处于投产准备中,还有5家企业正在细化落地方案。

“我们会依托京津冀中心全球创新网络为北三县企业技术赋能,梳理三河产业技术需求并依托京津冀中心全球化协同创新体系合力攻关,加速产业升级,承接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在燕郊转化落地。”他介绍。燕郊中心专门搭建了“两个平台”,即转化加速基金和协同创新基地。转化加速基金负责市场化投资和引进优质项目到燕郊落地,形成新的增长点,总规模为3亿元,首期1亿元,计划2024年完成组建和正式运营,每年拟投资和引进项目10个;创新基地负责搭建空间、服务等支撑条件,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加快产业聚集,目前已完成选址,建筑面积超30万平方米,即将启动建设。

潮白河西岸,通州中心正在与燕郊中心联动招商。两边联署办公,共同策划产业招商活动,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制最优的落地方案,两岸如同一座城通盘考虑,符合三河产业方向的项目落地三河,符合通州产业方向的企业落地通州。

明年底,燕郊中心超30万平方米的创新基地就将落成,建成后将承接约100个企业开展中试放大和规模化生产。“届时,备受关注的地铁22号线也将通车运营,到时候燕郊与北京的手会牵得更紧,产业与创新协作也会更紧密。”他充满期待。

■北京名医跨河坐诊提升服务

每周二和周四,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王彦刚,都会开着车向东行驶四十多公里,跨过潮白河,到三河市中医医院坐诊。王彦刚是国家临床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病房里,都有慕名而来等着让他号脉的患者。

去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与三河市政府签约,专家正式进驻三河市中医医院,提升当地医疗水平。在选择专家进驻三河前,医院领导专门找王彦刚谈话,问他愿不愿意到三河市“支援”。他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我本来就是河北人,来支援家乡是应该的,义不容辞!”

三河市中医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王彦刚坐诊的冶金院区原本是闲置多年的燕郊冶金医院,翻新改造后成为分院,去年2月才刚刚全面开诊,正是最需要医疗专家的时候。

“燕郊这边人口多,人员来自全国各地,患病也较杂。”王彦刚刚到三河的时候,冶金院区在科室设置、接诊路径、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亟待提升。在他的诊桌上,特意带来了一摞贴心的小纸条,上面写着各种常见疾病所需要的饮食注意情况。患者走的时候带上一张纸条,居家调养需注意的细节都有了。

北京名医的作用不只是坐诊,更要为当地医院培养一批医疗人才。邓悦是王彦刚在三河市中医医院的学生,每次出诊的时候,她都要坐在一边学习。王彦刚说到关键的地方,她会立刻记下,“王老师讲了好多方法,开方子的时候会特意给我讲,号脉的时候甚至连患者爱喝什么茶都能号出来。”

诊疗水平的提升是三河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杨楠一直期盼的。王彦刚现在是三河市中医医院的“业务指导院长”,深度参与科室建设,头等大事便是帮助医院把各个科室的临床路径捋顺。当患者到医院就诊,医生该如何诊断、该做哪些检查、首选哪些药物、几天之后复查……这些诊疗规范均被他一一细化出来,提供给各个科室。

这所医院虽然不大,却牵动着北京多家医院。一河之隔的潞河医院也是医联体医院。潞河医院为这里的病人提供西医保障,关键时刻便能打通一条绿色转诊通道。一般来说,需要绿色转诊通道的都是紧急病例,时间紧迫。每次杨楠在微信群里一说基本情况,对岸的潞河医院就能第一时间对接,连科室都全部找好,目前已经帮助完成数十例患者转诊。

“关键口碑特别好,免去了患者自己跑过去‘摸黑’找科室、挂号。”杨楠说,三河市中医医院也与平谷中医院等北京的医院合作,不断提升医疗水平。目前,该医院的床位数量,已经从5年前的99张扩展至360张,近期新院区建成后还将扩展到420张,“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亲眼见证着我们医疗条件的改善、诊治水平的提升!”他说。

■架桥修路两地上下班更便利

“这座桥已经盼了很多年了,现在眼瞅着桥一点点架起来了!”住在廊坊大厂县的陈勇每个工作日都要开车到北京通州区上班。他家就住在潮白河东岸,一河之隔就是公司,每天只能沿着岸边绕行几公里,走之前修好的友谊大桥。

两岸往来,桥是基础。还在建设中的潮白河大桥,正是两岸居民们都期盼的。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厂通路加速从规划变为现实。

按照规划,厂通路起点为通州潞城的通怀路,终端为大厂段的观潮路,长7.9公里。修路的关键在于架桥。厂通路上的潮白河大桥全长是1631.5米,其中北京段约占三分之二、河北段约占三分之一。

潮白河大桥2022年底进场施工,2024年9月就将完工,工期仅有1年多的时间,这其中要经历两个冬季、两个主汛期。“我们得在第一个汛期来临前完成主墩下部结构施工,在第二个汛期来临前完成主桥上部结构施工,所以工期格外紧张。”项目书记唐宏告诉记者,通州和大厂当地主管部门协同起来,共同保障大桥的施工,从审批到后期施工管理共同保障,让施工进展按计划推进。

潮白河大桥造型独特,采用两组三个舵轮造型的结构,赋予了桥梁的力量感和雕塑感,“V”形的结构杆件进一步丰富了舵轮的形象。从水面上看,桥就像一艘驾驶于潮白河上的轮船,舵轮控制着船的行驶方向,寓意“扬帆启航”。

但这也增加了施工难度。他说,桥梁结构体系复杂,拱桥斜角角度大、达到58度,在北京市大跨径公路桥梁中还属首例。往下看,主桥下部结构涉水深度在最高洪水位时高达21米,也是北京地区涉水最深的大跨径普通公路桥梁。桥梁所处的基础是地质条件较差的粉细砂和细砂层。这就给施工带来更大的挑战。为此,工程师们为厂通路潮白河大桥主桥的每个主墩承台下,都设置6根钻孔灌注桩,直径达到2.2米,每根桩的平均长度都超过60米,让整座大桥更稳。施工中也得倍加小心,既要防止钻孔过程的塌孔风险,还要避免污染环境。

初春寒风料峭,但建设者依然坚守在潮白河大桥施工现场。“我们正在抓紧施工,为的就是尽快打通道路堵点,进一步便利两地居民通勤出行。”唐宏算了一下,大家努力把厂通路建成后,将使大厂县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距离缩短到5公里。

从效果图上看,大桥横卧潮白河,仿佛渲染出着水城交融、蓝绿交织的一幅书画,更寓意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启新的篇章。本报记者曹政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