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晨报0408】【固收】【行业】非银【个股】天合光能、谱尼测试、中航西飞、思摩尔国际、长春高新

2022-04-08 07:38:06 - 市场资讯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固收

地产企业信用利差群像之央企篇

观点

从利差走势展望地产央企投资机会:

1)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选取的10家目前仍有存续公开发债信息的地产央企的信用利差整体走势呈现趋同态势,其中主要原因或在于尽管不同企业的历史走势或多或少受主体自身运营状况、战略规划、融资策略等微观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但由于地产行业属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而央企是展现国家信誉与担当的重要窗口,因此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中观行业调控政策对地产央企所发行的信用债收益率走势的影响通常更为显著。

2)这一现象从2020年末开始全面收窄的信用利差走势或可见一斑。自2020年下半年“三线四档”政策出台,地产行业迅速受到政策施压、监管收紧的负面影响,在发债主体融资端方面表现为销售走弱_基本面下行_融资困难_信用风险暴露_违约事件频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在市场参与者投资端表现为避险情绪升温_风险偏好降低_交易热情下降_对国有和民营房企的态度分化_行业内分层持续扩大的一系列悲观反馈。同时,叠加政府及银行金融机构对于优质头部房企发债募资用于兼并、收购出险或困难的房企的优质项目以缓解流动性压力持鼓励态度,投资者纷纷转向信用资质较好、资金实力较强的地产央企寻求收益机会,导致其债券收益率迅速下行、信用利差全面收窄。该趋势一直延续至2021年四季度,即全国各地开始陆续释放稳供给、促需求的地产利好信号以期从政策角度刺激地产行业回暖。虽然市场中选择观望房企后续基本面修复程度、现金流改善情况及是否会有更大范围、更具实质性的宏观政策纠偏者仍居多数,但多数地产央企的信用利差自2021年四季度开始波动回调的走势变化或表明投资者针对地产民企的避险情绪有所缓释,此“趋利避害”情绪引起的国企与民企之间的显著分化在边际放松的地产政策的调和下,在央企方面表现为信用利差小幅回升。

3)结合一级市场地产债发行情况来看,2021年一季度至四季度期间,地产民企发债规模占比波动缩小,而国企占比则呈扩大态势,同时民企加权平均发行利率波动上行而国企则波动下行,可见二级市场投资端情绪分化在一级市场融资端也造成联动影响,投资者索求更高的信用风险补偿导致地产民企融资成本增加、融资渠道受限,市场资金流动更偏好总体安全系数相对更高的地产国企;而一级市场的反应也再次加剧二级市场对地产企业的分化态度,进一步带来信用风险水平和风险溢价的差距扩大,从地产央企的角度表现为收益率下行,信用利差持续收窄。反观2022年一季度的发行情况,可以发现地产民企和国企之间的发行规模差距有所缩小,同时民企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较2021年四季度下行近150BP,国企则仅下行约23BP,或表明2021年下半年出现的地产宽松政策的正面引导效果逐步显现,国企和民企之间的融资端分化程度有所减轻,传导至二级市场引起地产央企因估值调整而小幅推动信用利差上行的走势。

4)总体而言,结合配置性价比和信用风险溢价两方面综合考虑,地产央企或可成为目前地产债投资者价值博弈的不二之选,就利差走势表现而言,保利发展、招商蛇口、中国铁建、大悦城、深圳华侨、鲁能集团、华润置地均存在一定配置价值。其中,基于公司财务数据所体现的债务负担、偿债能力以及信用利差所体现的历史分位数水平,大悦城、深圳华侨或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并挖掘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地产基本面恢复不及预期;地产政策调整;信用风险超预期。

(分析师李勇)

对5.5%经济增长目标的进一步测算

观点

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的GDP增速目标设在5.5%左右。本文将从支出法的视角,研究若要实现5.5%的GDP增速目标,支出法视角下GDP的三大分项以及社零、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金额该如何表现。

消费:我们认为2022年消费恢复将稳中有进,最终消费支出增速将达5.8%左右,在5.5%的GDP增速目标下,预测2022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拉动约3.21%,对GDP贡献率约58.3%;并推算出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约6.17%,全年增速呈“✔️”形走势。

投资:我们认为2022年投资情况将稳中有进,资本形成总额增速或将在3.8%左右,在5.5%的GDP增速目标下,2022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拉动约1.55%,对GDP贡献率约28.2%;并推算出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约5.68%。具体来看,制造业投资增速或将实现11.9%的高增长,受高基数影响,全年呈前高后低走势;房地产投资增速约2.1%,全年呈前高后平走势;基建投资增速约4%。

出口:我们认为2022年出口情况将有所承压,很难维持前两年的超高速增长,结合高基数效应,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增速或将在18.8%左右,在5.5%的GDP增速目标下,2022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拉动约0.74%,对GDP贡献率约13.5%;并预测出口金额同比增速约7.23%,上半年仍然位于10%以上的高增长水平,而下半年开始将有所承压。

额外情形假设:情形一,疫情反复、国际局势紧张的情况下,我国消费、出口情况承压,基建投资发力,最终GDP增速在5.3%左右,三大分项增速分别为5.50%/3.99%/16.00%,社零/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金额增速分别为5.87%/5.88%/4.63%。情形二,消费、出口增长情况低于预期,且制造业投资受需求端影响,下半年的增长动能减弱,最终GDP增速或将在5%左右,三大分项增速分别为5.25%/3.69%/15.00%,社零/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金额增速分别为5.62%/5.57%/3.70%。

风险提示:疫情恢复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货币/财政政策超预期调整。

(分析师李勇)

“宽货币”周期中利差曲线形态如何演绎?

观点

期限利差的变化多由资金面因素触发:在2021年8月18日发布报告《穿越牛熊的期限利差—利差曲线形态复盘及展望》中,我们认为利差曲线变化的驱动因素有资金面和经济基本面两点。受该两点因素的影响,利差曲线呈现“资金紧张变平、资金宽松变陡”和“基本面弱化变平、基本面强化变陡”的特征。若选取7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作为资金面松紧的衡量,可以发现其与期限利差变化趋势基本符合“资金紧张变平,资金宽松变陡”的规律,资金面的松紧将大概率触发期限利差曲线的形态变化。

“宽货币”周期中,期限利差将如何演变:通常而言,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会单独出现,而是会形成一轮“宽货币”周期。2021年7月15日的全面降准可作为此轮宽松周期的开启标志。通过对以往几轮“宽货币”周期开启时期限利差变化幅度的复盘,我们将对此次曲线形态(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变化有所判断。我们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标志性事件作为划分货币周期宽紧的指标,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作为紧货币的标志,反之则作为宽货币的标志。此轮“宽货币”周期(以2021年7月15日降准为标志)的曲线形态变化与最近两轮(2014年和2018年开启)较为相似。近两轮收益率曲线形态在六个月内走向“牛平”,与此轮相同。且从宽松周期的持续时长来看,近两轮的时长均在20个月以上,而之前两轮在10个月以下。我们认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与GDP增速下台阶存在一定的联系。

如何看待本轮“宽货币”周期的曲线形态变化:虽然在2014年和2018年开启的两轮“宽货币”周期中,在标志性事件发生后6个月的时间段内,曲线形态均向“牛平”转化,但9个月和12个月后的曲线形态则有所分化。通过下文对两轮“宽货币”周期的复盘,我们总结出如下两条线索:(1)在“宽货币”开启后,通常会存在“货币—信用—经济”的链条,其中每一步传导是否顺畅都会对曲线的形态产生影响。(2)由于“宽货币”周期开启后的降准降息操作并非单次出现,“货币—信用—经济”的链条会出现迭代,迭代出现的次数影响曲线的最终形态。判断此轮曲线走势时,可以借助上述两条线索来进行预测。(1)针对“货币-信用-经济”传导链条的预期,我们认为2022年的情况将与2014年较为类似,即宽信用持续性难以保持,经济下行有底但上行有顶。因此,曲线形态在“宽货币”开启的12个月内将走向“牛平”。(2)对于2022年7月15日开启的此轮“宽货币”周期,我们认为降准降息等操作将以“小步、高频”为特征,因此出现传导链条出现多轮迭代的概率较低,不影响利差曲线走向“牛平”的趋势。

风险提示:国内外疫情反复;经济走势超预期;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调整。

(分析师李勇)

行业

非银:

上市险企2021年报综述及2022一季报前瞻

寿险负债端压力犹存,财险板块拐点确立

投资要点

寿险:负债端延续疲软态势,量、价齐跌。2021年,A股五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寿险总保费16,164.35亿元,同比减少0.4%,增速较2021H1环比继续放缓1.4pct。行业负债端继续低迷,上市险企新单规模普遍下降,2021年,国寿、平安、太保、新华和人保新单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4.8%、-9.3%、+17.1%、+0.1%和-1.1%。上市险企个险渠道在疫情反复和代理人大量流失等因素交织影响下,整体增长持续承压。2021年平安、国寿、太保和新华个险新单同比增速分别为-5.9%、-17.4%、-0.2%、-12.3%,较2021H1继续下滑10.8、0.8、18.7、5.3pct。2021年平安、国寿、太保、新华和人保分别实现NBV同比分别-18.6%(可比口径)、-23.3%、-24.8%、-34.9%和-40.6%。归因来看,重疾险需求在年初产品炒停时过度消耗,此后在疫情各地反复、居民收入增速放缓、队伍下滑的交织影响下,产品需求迟迟未能恢复,整体NBVMargin下行显著。2021年平安、国寿、太保和新华NBVMargin分别为30.7%、41.6%(个险)、23.5%、12.9%,同比分别下滑2.6、6.3、15.4、6.8pct。整体而言,2021年寿险负债端延续了2020年的疲软态势,行业复苏缓慢,磨底尚待时日,中期行业能否呈现回暖态势需关注队伍质态改善情况、险企产品推行策略和寿险改革进程。展望2022年,我们预计全年新单和价值同比增速前低后平,预计下半年有望出现拐点,关注有效人力企稳的先行指标。

财险:车险承保边际修复,大灾抬升综合成本率。2021年,传统老三家财险公司和互联网险企众安在线合计实现财险总保费8,925.90亿元,同比增长1.0%。车险综改逾一年,车均保费压力逐步缓解,河南郑州水灾拖累赔付率水平但使行业竞争愈发良性,头部险企大力发展家自车业务,车险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综合成本率角度,2021年传统险企中国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表现较为分化,其中中国财险由于前期车险综改带来的赔付压力提升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多重因素,综合成本率同比+0.7pct至99.6%,而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8.0%(同比-1.1pct)和99.0%(同比持平)。2021年,中国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不包括安信农险)的承保利润分别为15.21、51.36和12.76亿元,同比分别-63.6%、+145.7%和+37.1%,其中平安产险得益于较好的车险成本控制及信用保证险扭亏为盈(2020年:-31.25亿元,2021年:28.10亿元),承保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展望2022年,我们预计全年车险承保盈利有望量价齐升,头部公司业务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非车业务承保亏损有望显著收窄,关注下半年自然灾害突发情况。

投资建议:财险:综改逾一年,保费增速压力趋缓,市场竞争格局改善,车均保费出现回暖迹象,龙头险企有望凭借规模与数据优势,聚焦优质业务,进一步强化定价、渠道与品牌竞争实力。2022年一季度全国各地疫情散发降低车险出险频率,推动整体财险承保利润边际改善。寿险:在疫情反复、行业需求复苏缓慢及供给端结构性问题尚未解决背景下,2022Q1负债端或将持续低迷,价值增长继续承压。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我们预计2022Q1上市险企新单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中国平安(-20%)、中国人寿(-15%)、中国太保(+10%)、新华保险(-15%);NBV:中国平安(-25%)、中国人寿(-20%)、中国太保(-50%)、新华保险(-35%)。此外,2022Q1受外部环境动荡、疫情反复等影响,权益市场延续震荡走势,险企投资端或将面临增长压力。结合来看,2022Q1险企资负两端压力不减,而财险板块基本面有望优于寿险板块。截至2022年4月1日收盘,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已充分反映短期业绩承压,看好长期配置价值,维持“增持”评级,个股推荐中国财险、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

风险提示:1)寿险新单保费持续下滑;2)长端利率持续下行;3)股市波动导致投资收益下滑。

(分析师胡翔、朱洁羽)

个股

天合光能(688599)

2022Q1业绩预增点评

产业链涨价背景下盈利相对坚挺

看好下半年量利齐升

投资要点

事件:天合光能披露2022年Q1归母净利润预增,公司2022年Q1实现归母净利润5-6亿元,同比增长117.19%-160.63%;扣非归母净利润4.8-5.8亿,同增182.89%-241.83%。

产业链涨价背景下盈利相对坚挺,2022Q2盈利逐步修复: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Q1组件出货7.5-7.8GW,同环比+67%/+4%左右,我们测算公司1-2月单瓦盈利维持较好,但3月开始硅片大幅涨价,胶膜、玻璃也提价10%,公司成本端压力增大,3月单瓦净利下降,我们预计2022Q1平均盈利6分左右,贡献4.3-4.8亿利润,在产业链涨价的背景下,组件盈利相对坚挺。2022年Q2国内分布式和海外需求旺盛,公司2022Q2出货规划10-11GW,4月起公司组件涨价传导成本上涨,盈利将逐步修复,下半年硅料硅片降价,公司加倍受益,全年出货40GW+,实现量利齐升。

分布式系统增长迅速,跟踪支架及智慧能源盈亏平衡:我们预计公司2022Q1分布式系统出货1GW,确认收入0.7-0.8GW,同环比+71%/+37%左右,贡献0.8-1亿利润,实现高速增长。全年看公司受益分布式市场爆发,出货量或达5-6GW,同增200%+,成为业绩增长新动能。跟踪支架2022Q1环比已有改善,但因地面电站需求未明显启动、钢材价格较高,仍处于盈亏平衡,我们预计2022年出货3-4GW,实现翻倍增长。储能加大研发和市场拓展,2022Q1智慧能源整体盈亏平衡。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2022年光伏需求超我们预期、户用分布式快速增长,公司分布式光伏系统发力,我们维持公司2022年和2023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9.1/38.1/51.5亿,同增55%/100%/35%,对应PE为58.86/29.46/21.76倍。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45倍PE,对应目标价80.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分析师曾朵红、陈瑶)

谱尼测试(300887)

综合性第三方检测龙头

成长提速迎戴维斯双击

投资要点

综合性第三方检测龙头,业绩成长提速

谱尼测试是国内少有的综合性第三方检测龙头,业务涵盖检测、环境、医学及消费品检测等全品类布局。公司拥有国家认证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完备资质,广泛参与冬奥会、建国七十周年等知名项目,获政府及中大型企业客户高度认可,资质及公信力构筑核心壁垒。2021年公司收入20亿元,同比+40%;归母净利润2.18亿元,同比+33%,2016-2021年CAGR分别为20%、17%,受益于上市后产能瓶颈缓解,业绩增长提速。

第三方检测穿越牛熊,优选内资龙头

第三方检测商业模式类似全产业链信评公司,增速快、增长稳,穿越牛熊,发展前景广阔。2020年我国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为1918亿元,同比+13%,2013-2020年CAGR19%,行业增速为GDP增速2倍以上。行业竞争格局呈碎片化、集约化,2020年国内检测龙头华测检测份额仅1%、谱尼测试仅0.4%,外资合计份额仅6.3%,2016-2020年5家国内上市检测公司收入CAGR24%,高于行业平均,龙头份额提升及增长潜力大。

检测黄金赛道牛股频出,海外检测龙头SGS、Eurofins、Intertek、BV长期跑赢大盘,2011-2021年估值中枢为30倍,享有市场估值溢价。相较外资龙头收入增速个位数,内资龙头收入增速保持2位数以上,基于优异成长性,我们认为内资检测龙头较外资应具有溢价,合理估值为50倍左右。

看好未来三年业绩增速30%,迎戴维斯双击机会

我们看好2021-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约30%,较公司2016-2020年复合增速13%明显提速,主要基于以下4点:①实验室产能扩充,前期压制业绩增长因素消除;②高速增长的细分赛道机会,如CRO/CDMO、医学检测、特殊行业及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电子电气、化妆品检测及人体功效实验、汽车/新能源汽车检测等;③并购增厚业绩;④员工、折旧等固定成本增速放缓,盈利能力上行。

2021年7月,公司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0-2024年业绩考核目标收入、净利润GAGR分别27%、28%,高于此前2016-2020年GAGR分别15%、13%,彰显成长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8/2.89/3.73亿元,同比增长33%/33%/29%,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40/30/24倍。公司业绩增长提速迎戴维斯机会,2022年目标市值空间145亿,目标价105元,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正常经营;宏观经济及政策变动;实验室投产进程不及预期;并购后协同效应不及预期;品牌和公信力受到不利影响。

(分析师周尔双)

中航西飞(000768)

2021年年报点评

大幅调整关联交易存款限额

或将收获大额订单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报:2021年实现营收入327亿元,同增-2.34%;归母净利润6.53亿元,同增-16.01%;扣非归母净利润5.68亿元,同增+52.94%,低于市场预期。

投资要点

2020年发生资产重组,经营业绩有所波动。公司因2020年实施资产重组,置出了贵州新安公司、西飞铝业公司,因此2021年营收下降;2021年部分应收款项未收回,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86亿元;部分应收款项未收回导致短期借款增加,发生利息费用1.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77亿元,导致归母净利润下降。公司2021年毛利率为7.5%,归母净利率为2.0%,同比均下降0.3个百分点。

军民用大中型飞机龙头,持续聚焦航空主业。公司是我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主营整机业务机型包括大中型运输机、轰炸机、特种飞机等飞机产品,飞机零部件产品研制已涵盖所有国产民用大中型飞机主力型号,承担了新舟系列飞机、C919大型客机、ARJ21支线飞机、AG600飞机的机身、机翼等关键核心部件研制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转包生产,承担了波音737系列飞机垂尾、波音747飞机组合件,空客公司A319/A320系列飞机机翼、机身等产品的制造工作。在2020年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聚焦航空主业,形成军用航空、民用航空和航空服务三大产业为核心的全新发展格局。

大幅调整关联交易存款限额,预计收获大额订单:公司将2022年度关联交易存款限额由140亿元调整至750亿元,将原定可提供贷款额度由80亿元调整至150亿元,不超过10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调整为170亿元。对比2021年中航沈飞、中航机电、航发动力等主机厂在获得大额订单前都有过上调过关联交易存款限额的操作,预计公司后续或将收获大额订单,迎来业务快速增长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高景气状态,并考虑到公司在军机和民机领域的龙头地位,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0/14.71/17.3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2元、0.53元及0.62元,对应PE分别为65/51/4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及订单波动;2)公司盈利不及预期;3)市场系统性风险。

(分析师苏立赞、钱佳兴)

思摩尔国际(06969.HK)

2022Q1业绩点评

短期业绩承压

政策过渡期延长有助于平稳切换

事件:公司2022/4/6披露2022Q1业绩,2022Q1公司净利润为5.26亿元,同比-55.3%;经调整后净利润5.53亿元,同比-54.9%。

疫情及高研发投入下短期业绩承压。1)疫情对收入端造成负面影响:2022年3月深圳疫情采取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对公司部分工厂的生产运营和出货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导致收入受损、产能利用率偏低。2)高研发费用投入影响短期业绩释放。公司2022年研发费用投入计划达到16.8亿元,较2021年研发费用增加10.1亿元。高研发费用投入下,短期业绩承压,但可有效巩固公司技术优势,增强中长期竞争力。3)2022Q1消化渠道库存或对国内品牌提货节奏带来扰动。2021Q4起国内电子烟监管进入政策集中制定期,出于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2022Q1国内电子烟品牌或存在调整提货节奏的动作。

行业逐渐合规化,过渡期或延长有助于政策平稳切换。2022/3/12国家烟草局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及《电子烟国家标准》,其中《电子烟管理办法》将于2022年5月1日起执行,电子烟正式确立合法地位,走向规范化发展。根据格物消费报道,零售店原有货品(调味电子烟)可销售至9月30日,与此前行业预期的5月1日相比,过渡期得到一定的延长。此外,惠州、厦门已于2022年4月1日开始电子烟监管试点工作,参与品牌包括悦刻、柚子和小野。政策过渡期延长及试点工作的顺利展开有望帮助电子烟监管政策的平稳切换。

中长期继续看好电子烟渗透率提升。2022年作为国内电子烟监管元年,公司境内收入或受一定冲击。但中长期看,在所有烟草制品都有口味限制的情况下,电子烟凭借突出的减害效果和便利的使用体验仍使其拥有明显优势,我国电子烟渗透率提升的趋势并不会中断。2023年起,我国电子烟行业有望恢复稳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全球电子烟行业持续走向合法化、规范化发展,减害属性下电子烟中长期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0/59.5/70.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3/0.99/1.17元,对应PE为20/15/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不确定性,PMTA审核标准变化,行业竞争加剧等。注:港元兑人民币汇率采用2022/4/6港元兑人民币中间价0.8142。

(分析师张潇、邹文婕)

长春高新(000661)

产品注册取得突破

市场空间持续拓展

事件:2022年4月6日,公司发布公告:1)国家药监局签发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相关药品批准证明文件;2)公司子公司“百克生物”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上市许可申请获得药监局受理。

长效生长激素增加注射笔,短效生长激素新增适应症。2022年4月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示,已签发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相关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本次补充申请的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54IU/9.0mg/1.0ml/瓶)为制剂增加卡式瓶包装形式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30IU/10mg/3ml/瓶)为新增用于因小于胎龄儿(SGA)所引起的儿童身材矮小(2岁时未实现追赶生长)相关适应症。相关产品的药品批准注册证明文件,有望在近期取得,注射笔将增加长效生长激素使用的便利性,新适应症的获批将进一步拓展产品市场。

长春高新子公司百克生物带状疱疹疫苗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受理。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为预防用生物制品3.2类,已收到国家药监局下发的《受理通知书》。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再激活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急性发作期表现为皮疹和疼痛,单侧皮肤表面水疱、红斑、硬结;慢性期为持续疹后神经痛。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两款带状疱疹疫苗上市,分别为默沙东的Zostavax以及葛兰素史克的Shingrix。中国地区仅有葛兰素史克生产的Shingrix已上市销售,该疫苗于2020年6月28日正式在中国上市销售。若百克生物的带状疱疹疫苗顺利进展,将有利于丰富公司现有疫苗品种、优化产品结构,有助于产业布局和主营业务的全面发展,增强公司整体长期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生长激素市场广阔,新患高速增长,新适应症不断拓展,我们维持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48.58、62.39和77.20亿元的预期,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14、1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的影响,审评审批进展不及预期,市场推广进展不及预期。

(分析师朱国广)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