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铜像落成国家图书馆 他的手稿背后有哪些感人故事?

2023-04-08 13:15:10 -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粟裕实习生艾泽乐

15件泛黄的手稿陈列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二层的新闻发布厅内,一行行红黑相间的字迹,记录着傅雷对翻译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4月7日,“赤子情怀经典流芳”纪念傅雷诞辰115周年系列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由傅雷家乡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捐赠的傅雷铜像在国图总馆南区东草坪落成。

傅雷是一代文学翻译巨匠,自法国留学归来后投身文学翻译。他数百万言的译作不仅成为中国翻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也将法国作家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的重要作品介绍给了中国读者,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傅雷铜像落成国家图书馆 他的手稿背后有哪些感人故事?

傅雷铜像揭幕仪式。艾泽乐摄影

傅雷译著手稿捐赠国家图书馆

“它是全社会共同财富”

国家图书馆馆长熊远明介绍,傅雷与国图渊源深厚,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委托巴金先生向图书馆先后捐赠本人译稿《约翰·克利斯朵夫》《邦斯舅舅》,以及挚友谭小麟的音乐手稿。

傅雷铜像落成国家图书馆 他的手稿背后有哪些感人故事?

国家图书馆馆长熊远明。艾泽乐摄影

熊远明介绍,2008年,傅雷家属将现存《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姨》《幻灭》《艺术哲学》等29种27册又1698叶傅雷译著手稿全部捐赠国图。国图也先后举办了“洁白的丰碑——纪念傅雷百年诞辰展览”等多项展览,使其译著手稿能够嘉惠学林、泽被后学,为更多社会公众所了解。

“父亲的这些手稿,本来就不是我们兄弟俩自己的东西,它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把它们捐献给国图也是父亲自己的心愿。”傅雷次子傅敏曾在2008年捐赠仪式上说。

《傅雷家书》流传40余载

翻译专家:“傅雷属于世界”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党委书记闵庆峰表示,近年来,周浦始终将“傅雷精神”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文内核,发起了傅雷文化专项基金,资助出版了《傅雷著译全集》。建立了覆盖中、小、幼义务教育全阶段的傅雷校园体系;修缮了傅雷旧居,建成了全国首个以傅雷命名的图书馆。

他还重点提及了以《傅雷家书》为底本,已开展的面向全国的最美家书征集等活动。他认为,《傅雷家书》体现的“先做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指引着一代代年轻人成长。

傅雷铜像落成国家图书馆 他的手稿背后有哪些感人故事?

傅雷铜像在国家图书馆落成。艾泽乐摄影

大多数人了解傅雷是通过《傅雷家书》,该书是傅雷的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于1981年整理出版的,2000年销售达116万册,并获得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1986),入选“百年百种中国优秀文学图书”(1999)。全书贯穿了傅雷夫妇最后十三年的生命历程,记录了傅聪由年轻学子成长为世界级钢琴家的传奇经历,是为“傅雷教子篇、傅聪成长书”。

在家书中,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子情深:“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在信中,傅家人探讨音乐艺术、文学创作。在信中,傅雷也为傅聪纾解艺术道路上的心绪问题:“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

“今天,傅雷已不仅属于中国,他更属于整个世界;傅雷精神,可以帮助我们跨越文字障碍,在文学上有所交流,在文化上有所互补,促使全世界的人们为了一种和平的文化而努力追求。”同为翻译家的许钧曾在傅雷诞辰100周年时如是表述。

《艺术哲学》《希腊的雕塑》等译稿亮相

背后有哪些动人故事?

记者注意到,纪念活动中,国图还展出了15件馆藏傅雷手稿,其中就包括《艺术哲学》的1959年钢笔手书译稿。傅雷一生翻译三十余种作品,约五百万字,其中大多为法国小说,尤以罗曼·罗兰和巴尔扎克为主,但也不乏美术译著,包括丹纳的《艺术哲学》、葛赛尔的《罗丹艺术论》和牛顿的《英国绘画》。在此三种艺术译著中,数《艺术哲学》流传最广,影响也最大。

傅雷铜像落成国家图书馆 他的手稿背后有哪些感人故事?

傅雷手稿《希腊的雕塑》。艾泽乐摄影

《艺术哲学》是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的著作。丹纳自1864年起在巴黎美术学校讲授美术史,《艺术哲学》一书系当时的讲稿。傅雷第一次翻译此书,还是在留学法国的时候。丹纳的论述条分缕析,明白晓畅,饱含热情,充满形象,傅雷的译文富丽优美,无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之弊。傅雷曾几次在“家书”中为傅聪推荐丹纳的《艺术哲学》,曾忍着腰酸背痛、眼花流泪,每天抄录一部分译文,寄给傅聪,作为提高艺术修养的读本。

傅雷铜像落成国家图书馆 他的手稿背后有哪些感人故事?

傅雷手稿《都尔的本堂神甫》。艾泽乐摄影

此外,展览的还包括1961年傅雷为傅聪抄写的《希腊的雕塑》。傅聪曾说:“父亲的内心生活可不得了,如海洋一般汹涌澎湃,热情洋溢!从他给我抄写的《希腊的雕塑》就可见一斑。六万字,他用蝇头小楷,每天抄写一段,抄了整整一个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