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首季报·智说④丨张冰子:经济复苏和政策优化助力就业形势趋稳向好

2023-05-08 10:22:56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开局之年首季报·智说④丨张冰子:经济复苏和政策优化助力就业形势趋稳向好

核心观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具备较为有利的条件。第一,经济发展预期向好。一季度经济增长超预期,特别是消费和服务业的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大,这也充分显示了疫情平稳转段后,国内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条件更为稳固。第二,稳就业政策也将持续发力。稳就业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为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做实做细。

■张冰子

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当前,尽管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但是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稳经济政策效果显现,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再加上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稳就业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开局之年首季报·智说④丨张冰子:经济复苏和政策优化助力就业形势趋稳向好

一季度就业形势趋稳向好

2023年一季度我国就业规模扩大,失业率明显回落,工作时间有所上升,劳动力市场复苏明显。全国总就业人数同比、环比都有所增加,一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达到1.8亿人,同比上升2.3%。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其中1-3月份分别为5.5%、5.6%和5.3%,3月份的改善趋势明显,较2022年3月份下降0.5个百分点,已经回落到2021年3月份的水平。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3月份为5.5%,也较去年年底下降0.6个百分点。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7小时,较2月份提高0.8个小时,处于历史高位。这些数据都表明,企业的用工需求有所回升,劳动力市场正在复苏。

就业形势趋稳受益于经济增速回升和结构调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2.2%,经济增量的绝对值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仍然强劲。服务业和消费复苏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明显,特别是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线下消费和服务、旅游及商务出行、会展公关活动等的活跃度进一步上升,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增速回升对于吸纳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其中餐饮收入增长13.9%,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提升。消费和服务业的就业带动系数较高,其增长直接反映在岗位增长上。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分行业看,3月份零售批发、旅游度假、交通运输行业招聘职位数环比增速位居前三,分别为20.6%、20.2%、16.6%;分职业看,旅游服务、客货运司机/乘务的招聘职位数环比增速分别达到了37.4%、30.3%,排名前两位。外贸数据好于预期也带动了就业增长。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98877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56484亿元,增长8.4%,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不断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我国一季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对RCEP其他成员国的进出口增加,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增长也很亮眼。外贸结构的优化也反映到了就业上,如战略性新兴产业采购经理人指数(EPMI)中的就业指数2月份和3月份分别为56.3和53.8,都处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电气/电力行业薪酬延续了高增长的趋势,招聘薪资同比提高6.2%。

稳就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具备较为有利的条件。

第一,经济发展预期向好。一季度经济增长超预期,特别是消费和服务业的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大,这也充分显示了疫情平稳转段后,国内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条件更为稳固。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学人智库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也都调高对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的预测。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市场情绪转向乐观,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的信心和动力。

第二,稳就业政策也将持续发力。稳就业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为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做实做细。特别是4月份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两场都重点部署了稳就业工作,就业政策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将通过一系列保主体、保岗位、激发市场活力措施来稳定和增加就业,稳岗补贴、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等政策得到拓展和延续,有助于帮助企业减轻财务压力,渡过暂时性的难关;扩岗补助、营商环境优化、创业支持等政策将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发展就业带动能力强的行业产业,将促进就业进一步扩容提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一季度例会也强调了稳就业工作,还明确指出将继续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就业服务也将不断完善,特别是会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力度。财政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政府购买服务改革重点工作的通知》,也明确要增强就业服务扶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是当前就业的难点,教育、人社等部门都将帮助青年就业作为重点工作,采取多层次的就业帮扶政策,包括完善高校的学科建设、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大岗位开发力度,通过提升就业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完善高校就业拓展工作机制,提升校园招聘质量等方式,将有利于开拓市场化的就业渠道,更好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同时通过深入实施“三支一扶”等计划,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拓展基层就业空间。

但就业领域也依然面临挑战。

第一,就业机会特别是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不足,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难、收入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青年人失业率仍在走高。3月份,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为19.6%,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就业市场的回暖并没有充分体现在青年就业状况上,这主要是由于就业机会与青年就业偏好和就业能力不够匹配。据教育部统计数据,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创历史新高。下一季度随着高校毕业季的临近,青年失业的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凸显。此外,一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平均工资为4504元,同比涨幅为1.5%,处于较低的水平。外出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失业率的上升以及工资上涨速度偏低共同反映出对于农民工群体而言,生存性就业的特征更为明显,PPI下滑也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收入,确保劳动者收入增加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也面临挑战。

第二,失业保障的水平不高,劳动者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抗风险能力较低。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形势复杂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局面,劳动力市场的波动性增加,失业保障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的失业保障制度不断调整完善,特别是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获益人群明显增加,但我国的失业保险金水平整体偏低,例如北京的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标准在2100元左右,仅依靠失业保险金难以保障失业者的日常生活。企业一旦陷入经营困难也难以支付经济补偿金。灵活就业人员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由于参加失业保险的比例低,劳动合同签订率低,面临的失业风险高,失业后缺乏收入来源的风险也更高。疫情以来,我国劳动纠纷案件数量有所上升,其中大量涉及劳动关系认定和经济补偿的案件。

第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能对就业产生冲击。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在生成程序、文字、图像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成熟的应用级产品,目前它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已经在部分行业有所显现,例如在游戏、设计等领域。同时,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创新创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期,但如何更好把握这些机会创造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仍需要教育者、劳动者、企业、社会共同探索。

总体而言,就业保持稳定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但仍需多方共同努力,特别是要发挥好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新经济、新消费以及新的海外市场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通过高质量发展带动高质量就业。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研究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