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卵巢癌日|79岁阿婆3次手术、以为长胖竟是50cm肿瘤:它为何沉默?

2024-05-08 19:26:04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世界卵巢癌日|79岁阿婆3次手术、以为长胖竟是50cm肿瘤:它为何沉默?

刚刚过去的小长假中,79岁的谢阿婆第3次接受了妇科肿瘤手术。2013年,她被确诊为卵巢癌晚期,且多处转移,曾以为生命进入倒计时的她,坚强地走过了11年。

卵巢癌被称为“妇癌之王”,约70%的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就已是晚期。尽管经过手术联合初始含铂化疗后多数可以得到缓解,70%的卵巢癌患者仍会在3年内复发。

“随着临床研究的开展和治疗手段的优化,卵巢癌治疗越来越精准,手术+化疗+维持治疗的全程管理治疗模式,让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生存期不断延长。”今天是世界卵巢癌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科肿瘤大型义诊中,妇科首席专家狄文再次提醒女性市民,绝经后也应重视每年的妇科检查,警惕卵巢癌的高危因素和早期“信号”。

3个“70%”的“沉默杀手”

卵巢癌常被称为“妇癌之王”,更加耳熟能详的名字为“沉默杀手”。在医学界,卵巢癌有闻风丧胆的3个“70%”:被确诊时70%为晚期;患者存活不到5年的占70%;治好的患者3年内复发的概率为70%。

狄文解释了造成卵巢癌如此令人恐惧的原因,“卵巢体积小,又位于盆腔深处,在卵巢癌早期时,其增大可能并不会触及邻近器官,因此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基本只能从影像学上发现。而随着卵巢癌的进展,患者逐渐会出现尿频、骨盆痛、易腹胀,进食易饱等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漏诊。”

谢阿婆就是在女儿的陪同下前往狄文门诊就诊的。当年,确诊卵巢癌晚期的她经历了一场大范围手术,成功切除了腹腔内所有病灶,术后进行了6次静脉化疗。2021年,肿瘤复发,尽管无瘤生存期已超过70%的病友,但当时已经76岁的她需要再进行一次手术及术后6次化疗,艰辛难以言喻。

今年,谢阿婆的肝脏出现了复发病灶,经仁济医院妇科肿瘤多学科(MDT)讨论后,专家一致认为,谢阿婆还可以再接受一次手术。经过2次转化治疗后,5月2日,谢阿婆接受了第3次手术。“既往复发卵巢癌患者会经历复发—治疗—再复发—再治疗的过程,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缓解期会越来越短,因此,要最大限度延长无铂间期(从停止铂类药物化疗到第一次复发/进展中间的时间间隔),从而改善患者生存。”但谢阿婆的乐观和坚强打动了许多人,团队麻醉师与护士都说,她一点不像是复发的卵巢癌患者。

然而,狄文希望这样的案例能越来越少。“让更多市民知晓妇科肿瘤疾病相关知识,才能推动早期诊断工作。”最近,一位40余岁的患者前往狄文门诊,挺着个大肚子,如足月怀孕大小。“她一直认为自己只是胖,直到最近发现自己躺平时会胸闷气促,才觉得可能有问题。”经过检查,患者盆腔内有50厘米巨大卵巢肿瘤,且已经恶变。“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也许预后结局完全不一样。”狄文说。

世界卵巢癌日|79岁阿婆3次手术、以为长胖竟是50cm肿瘤:它为何沉默?

基因之外,卵巢癌还有哪些风险因素?

狄文介绍,BRCA1/2基因突变者,一生罹患卵巢癌、输卵管癌、腹膜癌的风险为41%至46%;林奇综合征女性70岁之前罹患卵巢癌的风险为5%至10%。

目前,在所有影响卵巢癌发病的因素中,BRCA突变目前被认为是卵巢癌遗传最重要也是最明确的基因之一。“为此我们会建议高危人群,即携带BRCA胚系致病性突变的女性定期进行体检,因为她们后期发生卵巢癌的概率达40%,包括她们的女儿也要比普通人群更注重体检筛查。已完成生育的高危女性,也可考虑预防性切除手术,包括双侧输卵管和卵巢的切除。”

基因无法选择,卵巢癌与生活习惯有关吗?他表示,月经周期改变、作息不规律、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及肥胖、月经来潮早、绝经晚、无孕产史等因素,都有可能对卵巢癌的发生起到一定影响。“造成卵巢癌发生的因素有许多种,其中最应该重视的是有癌症家族史和遗传史的女性。”

狄文特别提醒,围绝经期长时间接受激素替代治疗也可能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一些绝经后的女性以为自己跟妇科疾病‘不搭界’了,其实是错误的。卵巢癌好发于50至79岁。”因此,他建议每年定期进行妇科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及CA125、HE4等肿瘤指标的检查,如家中有直系亲属罹患卵巢癌、乳腺癌,建议超过18岁的女性进行基因检测,尤其对于BRCA1/2基因进行筛查。

栏目主编:顾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