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性和人民性为引领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4-06-08 02:30:48 - 上海证券报

深化金融改革方面,金融机构要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改革创新的方向与实体经济的需求相一致。要加快金融国资改革,加快推进国有金融机构股权激励及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地,以改革来提升金融业整体竞争力。

第三,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表现为金融业要将服务国家战略落到实处。服务国家战略是金融业践行“金融报国”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金融机构要以服务科技创新企业为抓手,形成系统性的服务科创企业模式,加大布局科创基金和创新产业基金,为新业态企业提供境内外一体化的融资服务。要以服务绿色转型为抓手,加大绿色金融项目布局,推进碳交易市场发展,加快发行碳中和指数及主题产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加大对绿色领域的配置。要以加大服务数字经济发展为抓手,加强对数字、技术等新型要素估值定价的研究,为新经济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对接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需求。金融机构要加大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城市群及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特色金融服务体系。

人民性是金融工作的宗旨和目标。提升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要重点从普惠性、普适性、普利性等方面实现突破。

第一,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要突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普惠性强调的是金融服务机会的均等性。近年来金融机构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更多将普惠金融作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金融机构要转变发展理念,通过区域下沉、客户下沉、服务下沉形成差异化的业务模式和竞争优势,将普惠性落实到具体的业务经营中。金融机构要拓展服务覆盖面,让中低收入阶层、农民、牧民及边远地区的人民能获得同质同量的金融服务。要学习借鉴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经验,将基础金融服务拓展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筹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快设立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并赋予其对金融消费市场的监督检查管理权,以金融产品全流程监管为核心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

第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要突出金融服务的普适性。普适性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差异性,要根据金融消费者的风险偏好及需求为其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近年来,金融机构持续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型,但目前对客户需求、客户风险偏好的了解程度仍然不够,金融产品与金融消费者之间的契合度不高。金融机构要从经营理念、组织架构、考核激励机制上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将投资者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持续完善金融产品销售及金融服务的信息披露质量,保证金融消费者对各类信息的易得易解,让金融消费者可以选择到更适合自身风险收益偏好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要突出金融服务的普利性。普利性强调的是要让更多居民分享到财富增值效应,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改善收入结构、提振内需的重要抓手,2022年底我国居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占比不足9%,明显偏低。要引导居民优化家庭资产配置结构,适当增加金融资产投资,增加金融资产中权益类资产的长期投资,从境外经验来看,长期权益投资是获得稳定回报的有效形式。要做好居民金融投资收益预期管理,从实体投资收益率来看,近五年非金融石化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8.3%、7.6%、7.8%、8.8%和7.9%,整体保持在8%左右。大型央企的净资产收益率维持在5%至7%左右。金融投资收益来源于实体投资,实体投资收益率的下行也将带动金融投资收益率走低。在经济转型阵痛期,要引导投资者形成合理的金融投资收益预期,通过中长期的股债权投资获得相对稳定合理的中长期投资回报。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收益波动,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当前我国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资管产品长期年化收益率较高,但投资者实际投资盈利占比却较低,产品收益率波动较大及投资者持有期限较短是导致“基金赚钱但基民不赚钱”的重要原因。金融机构要创设更多低波动、中低稳定收益的产品,更好满足当前金融消费者低风险偏好的现状,引导投资者通过延长持有期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