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4-06-08 10:00: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年来,安徽宣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生态强市美丽宣 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安徽全省前列。继生态文明建设获2022年国务院、省政府督查激励之后,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领域再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截至2024年4月,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₂s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均排名全省第2,16个国控断面、14个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 100%,创成全省唯一,全国第7个“天然氧吧城市”。2023年, 绩溪县创成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至此,累计共获生态文明“国字号”7个,数量居全省第1。长三角一体化共保联治见成效加强综合防治,打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近年来,宣城市以系统观念为指引,深入落实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战略。一是持续推进跨界流域协作治理。从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建设入手,积极与周边毗邻城市签订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对市、县两级毗邻地区进行全面覆盖,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的水污染联合防控体系。围绕重点跨界断面综合整治工作,全力实施《梅溧河水体达标方案》,与江苏省溧阳市共同完成郎溪县梅溧河梅渚段和溧阳市洪桥河清淤工程,推进沿岸改造项目及水产、畜禽养殖的退出和治理。与南京市共同实地查看水阳江水碧桥、管家渡、胥河落蓬湾断面水质状况及污染隐患,针对市际毗邻地区开展互查。同时,会同海事部 门定期开展联合巡察,实施断面周边规范化建设工程。二是落实落细大气污染防控。投入500万元对原有秸秆禁烧“蓝天卫士”视频系统进行提升改造,落实“市、县、乡、村、组、户六级联防”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根据《南京都市圈燃煤电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方案》,持续强化宣城市唯一一家火电厂排放管控,完善相应应急联动机制。在杭州市第19届亚运会、第4届亚残运会环境空气质量协同保障期间,通过建立污染源调度清单、提前开展大气专项执法、提前政企协商倡导自愿减排等措施,确保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达标。三是深化联合跨区域执法监管。2023年,宣城市与南京市共同开展宣城-南京联合执法行动,是环保、农业两地三部门首次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与常州市开展跨省联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演练,为我市首次组织开展跨省应急演练;与无锡市于太极洞风景名胜区及周边区域联合开展边界生态环境执法行动,对广德、宜兴交界处散乱污点位和已关停化工企业开展“回头看”,进一步提升联合执法水平和综合应急处置能力。探索绿色共生,注入长三角资源环境协同发展的“新能量”一是构建跨界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宣城市积极探索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广德卢村乡与浙江安吉孝丰镇签订《浙皖两省夏阳溪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实行安徽省首个跨“省、县、乡镇”三级横向生态补偿。郎溪县与溧阳市共同推动洙漕河生态小流域上游青虾养殖塘生态治理,通过实施青虾养殖塘退养补偿,洙漕河跨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有效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此外,绩溪县荆州乡与临安区岛石镇、广德市邱村镇与溧阳市天目湖镇均建立了跨界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二是探索开展长三角试点区域排污权交易工作。广德市被确定为安徽省首批唯一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5月,安徽永茂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上海市、浙江省企业完成长三角首批次跨区域排污权交易签约仪式。三是创新推进生物多样性本地调查工作。以唯一横跨安徽和浙江的自然保护区安徽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通过“摸清本底、掌握动态、查明问题、提出对策、服务监管”五方面工作,力争打造生物多样性长三角共保联治样板。四是统筹推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模式),充分挖掘地区特色产业,开展区域综合开发,有效统筹融合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内部化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目前,宣城市已申报入库EOD项目5个,总投资119.95亿元。其中,绩溪县EOD项目已纳入国家生态环境部储备库,郎溪EOD项目已完成全县40个重点自然村整治工程。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