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工智能产业:晒技术需求“清单”,找合作共赢“搭子”

2024-06-08 10:23:00 - 南京日报

转自:紫金山新闻

“我们的需求之一,就是想打造应用于车机语音助手的语音大模型,希望在这次大会上能接洽合适的汽车出行领域的方案和伙伴。”南京经开区企业雄狮汽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经理黄昆的话,代表着许多企业的心愿:找到能合作共赢的“搭子”。

南京人工智能产业:晒技术需求“清单”,找合作共赢“搭子”

6月6日,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南京)智谷、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承办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南京站在中国(南京)智谷举行。会议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监测、智能交通和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是省工信厅开展的人工智能供需对接系列的首站活动。

南京作为工信部批复建设的全国第9个、江苏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既不缺好的技术,也不缺技术的“用武之地”。让“好技术”找到“好婆家”,“好应用”找到“好场景”,供需对接会为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供给方与行业需求方“牵红线”当“红娘”,让双方见面“相亲”,让企业在产业链上精准“卡位”。

晒技术清单,这厢有“金刚钻”,能揽“瓷器活”——

会上,南钢、烽火祥云、南京后摩智能等供方代表,做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及创新实践分享和新品发布。

去年,位于南京经开区的人工智能企业后摩智能发布首款存算一体大算力AI芯片——后摩鸿途H30,突破芯片算力和功耗的瓶颈,实现了芯片能效比的飞跃。“公司将于近期发布首款边端大模型芯片,主要用于智能汽车、AIPC(智能笔记本电脑)、智能盒子及边缘AI一体机等场景。”后摩智能公共事务总监屈艳格说。

未来产业亮出“绝活”,传统产业也有“奇招”。

“钢铁生产流程很长,以前,原材料进入高炉对我们来说就是进入了一个未知的‘黑箱’,现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模型开发,这个过程变‘透明’了;以前钢材表面是否有瑕疵,要靠着有经验的老师傅打着手电筒查,现在光学设备、智能检测技术和AI模型算法就是我们的‘火眼金睛’,能实现钢板12类缺陷的智能识别,3秒钟就能得出检验报告。”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应用研究院副院长徐发喜说。

晒需求清单,那厢愿抛“橄榄枝”,市场“凭鱼跃”——

在南京,“4266”产业体系正茁壮成长,更需养分滋养。

现场,梅钢、南京长安汽车、中铁宝桥、南京合信自动化、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也发布了各自应用场景建设和研发项目的需求信息。

“我们需求的技术主要是高精度激光焊接技术、智能定位与夹紧技术、实时检测与反馈技术。”南京合信自动化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袁梓翔晒出了自家技术需求的“招贤令”,也晒出了为合作伙伴准备的“武器库”。“我们组建了研发团队,设立了专门的研发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实验设施,初期计划投入100万元……”

企业代表纷纷为自家“拳头产品”打起了“广告”。不少企业代表也已经有了意向“目标”,现场谈合作。

会场外,没有布置茶歇,一张张小圆桌旁分外热闹。会议间隙,常常能见到演讲嘉宾与参会企业步入场外,在小桌边递上名片、加微信畅谈。“您这边有产品应用案例么?”“都和哪些企业有过合作?”“我们公司的这种需求,你们解决起来有难度吗?”

会场所在位置,是南京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核心区的中国(南京)智谷。就在不久前,南京围绕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制定出台《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1+1”文件。5月30日,我市相关部门板块发布并解读“1+1”文件,清晰地绘制了南京建设算法城市、强化赋能应用,全力突破人工智能产业的“路线图”。如今,“路线图”已然变成“施工图”,越来越多的企业手牵手、肩并肩,更多“1+1>2”的产业故事也未完待续。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