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 | 玉玲珑:纫秋兰以为佩

2024-06-08 09:39:00 - 东方网

转自:新民晚报

墙头的铁栅栏外,凌霄花开出了绛红色的花朵,天气就越来越热了,临近端午,各色瓜果都下来了,集市上一片热闹非凡。卖香包的也多了起来,通常是一些年长的阿姨,拉一辆三轮车,上面摆一木头架子,各色香包琳琅满目地挂满了整个架子,下面一律垂着流苏,被风一吹,随风轻扬,亦是动人的一景。拈起一只香包,凑近鼻端,有淡淡的幽香,顿觉灵魂通窍,清爽怡神。

十日谈 | 玉玲珑:纫秋兰以为佩

各色的香包,形状各异,有元宝形、动物形、三角形、粽子形、圆柱形,不一而足,赤橙黄绿,色彩艳丽,热闹得一派花团锦簇,就如这六月的繁夏。也有雅致的,发现一枚香包,上面棕褐色的丝绦缀着一枚白玉般的珠子,整个香包是清新的如艾草一般的淡绿色,令人心神安宁,上面绣着几个字——“清净、平安、喜乐”,一下子就碰到我的心坎上了。还有一枚小小的闲章,印着一个禅字,盛夏酷暑,这样的香包既是一味香,又是一味禅,不但带给人清香,还能带给人清新清净清凉之意。欢喜不尽,立时就买了下来,挂在床前,幽室中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草药的清香,心绪顿时平和了下来。中国有悠远的佩香文化,屈原在他的《离骚》中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里的江离、辟芷、秋兰都是一种香草的名称。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戴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戴在身上。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到了汉代出现了香囊,汉代《礼记》有记载:“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佩容臭。”“容臭”即香囊,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有佩戴香囊的习俗。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这就是端午的香囊,几经变化,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品。

端午时节正值盛夏酷暑,民间又将农历的五月称为“毒月”,认为存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邪气,为防有邪气侵害需要采集药草驱逐,佩戴香包,可以辟邪驱蚊避暑。所以端阳就有了采买香料药饵的习俗,《红楼梦》第二十四回贾芸求凤姐办事,给到的端午节礼物就是到大香铺里买了冰片、麝香这些香料。

香包用到的香料主要有苍术、山奈、白芷、菖蒲、藿香、佩兰、川芎、香附、薄荷、香橼、辛夷、艾叶,另加冰片,取清凉之意。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适当加入其他的药材,去年妈妈给我做的香包中就加入了桂花,有一股淡淡的桂花香,很惬意。

每年碰到心仪的香包,我都会买上一只,或是到药店买些香料自己做,整个端午节都过得很安康。小小的一枚香包,既是一件饰物,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玉玲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