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之声】电针疗法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应用

2024-06-08 18:39:54 - 市场资讯

转自:翔宇医疗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spinalstenosis,LSS)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增生或纤维组织增生肥厚,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矢状径较正常者狭窄,刺激或压迫由此通过的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虽然椎管狭窄可能是先天存在的,但更加常见的原因是腰椎的退行性改变。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osis,DLSS)是因外伤、劳损、长期的不良姿势或生活习惯致腰椎退行性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腰椎管狭窄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甚至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

患者在行走等直立体位时会诱发神经源性跛行,而前屈弯腰、坐卧休息时症状会缓解。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腰痛或骶部疼痛、间歇性跛行、脊柱侧弯、椎旁肌肉出现痉挛、腰后伸受限,重症可出现不全性迟缓性瘫痪。

【康复之声】电针疗法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应用

1.腰部不适

患者可出现腰部酸胀、钝痛以及乏力等不良反应,且会因为经常做弯腰动作或者从事较重体力活而明显加重,甚至会持续性剧烈发作。另外,部分患者在站立时可能会感觉到腰部有坍塌感。

2.活动受限

随着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不断发展,患者身体活动会受限,尤其是不能做弯腰或伸展等基础性动作。而部分患者的日常行走也会受到影响,可能稍微一活动就会诱发难以忍受的疼痛感。当病情恶化时,可能还会导致双下肢轻微瘫痪,患者只能卧床休养。

3.双下肢麻木无力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压迫到坐骨神经等多部位神经根,此时可出现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之感。患者可能会在变换体位或者稍坐、行走时明显感觉到大腿内侧和小腿有沉重无力之感,也就是神经源性跛行的症状,虽然稍作休息之后会有所缓解,但往往会反复性发作。

4.马尾神经综合征

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具体来说会让泌尿系统受到影响,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的症状。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康复治疗

西医多采用药物、理疗、功能锻炼、手术等治疗DLSS,但存在不良反应较多、病情易反复等弊端,中医采用辨病辨证、病证结合的方法进行诊疗,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分享某学术研究,采用电针联合中药治疗DLSS,现结合病案分享。

临床研究

患者,男,45岁,因“左臀部伴左腿疼痛4个月余”就诊。患者4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臀部伴左腿放射性疼痛,至医院针灸科就诊。

现症见:间歇性跛行,步行100~200m出现左臀部伴左小腿外侧及脚背放射痛,疼痛剧烈,无活动受限,因病程较长且既往治疗结果不佳,患者长期处于焦虑烦躁状态,晨起口干口苦,面红,睑结膜红血丝满布,纳眠可,大便黏滞,日行1次,小便正常,性功能正常。舌淡胖,苔黑腻,脉沉滑。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3年,规律用药,控制良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服药后转阴。辅助检查:下肢动静脉超声未见异常。腰椎MRI平扫示:腰椎退行性改变,L2、L3与L5、S1间盘膨出,局部椎管狭窄;胸12椎体轻度楔形变;骶管小囊肿。查体:马鞍区感觉无异常,L4、L5与L5、S1椎间隙压痛,左臀部局部压痛。西医诊断:DLSS,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中医诊断:痹证(湿热痹阻、肝肾亏虚证)。给予电针联合中药治疗。

低频连续波电针治疗:

初诊针刺取穴:左侧大肠俞、秩边、臀部阿是穴、阳陵泉、悬钟、委中、承山,患侧腰阳关、十七椎。操作方法:嘱患者取适当体位,医者用75%酒精棉球消毒针具和穴位处皮肤,选取0.30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上述诸穴,行平补平泻法,腰阳关、十七椎、大肠俞、秩边、阳陵泉、悬钟行针以有放射感传至足部为要,余穴以得气为要,随后采用电针(频率2Hz,波形为连续波)治疗,红外灯照腰部25min。每次30min,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

研究结果表明:经四十余次治疗后,患者左臀部、左腿疼痛减轻,可连续步行2~3km。治疗结束2个月后随访,患者左臀部、左腿疼痛缓解,可连续步行2~3km,余症未加重。因此,采用电针联合中药治疗DLSS,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文献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我司立场,临床治疗需听从专业医师意见)

电针治疗仪

电针治疗仪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加入了低频脉冲电刺激,在针刺得气后,通过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使针刺疗法和电刺激相结合。

【康复之声】电针疗法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朱靖宜,王晓慧,洪俊豹,等.电针联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验案[J].中国民间疗法,2024,32(02):87-89.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