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本周连续五天开展30亿元逆回购 机构:缩量操作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

2022-07-08 13:02:38 - 北京青年报

7月8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由于今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在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70亿元。本周以来央行已连续5天开展7天期30亿元逆回购操作,一共净回笼3850亿元。相比动辄几百亿上千亿的逆回购规模,100亿元以下的“地量”逆回购操作本不多见,连续五天的地量操作更是屈指可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期债市出现了加杠杆的现象,此举给市场传递出央行控杠杆和资金利率将逐步回归常态的信号,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即将转向。

市场资金面依然宽松

市场行情显示,在经历了连续数日的地量逆回购后,昨日短端利率涨跌互现,资金面仍宽松。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上行1.2个基点,报1.222%。7天Shibor下行1.5个基点,报1.626%。从回购利率表现看,存款类机构质押式7天回购利率(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上升至1.5643%,仍然显著低于作为短期政策利率的央行逆回购操作利率2.1%。上交所1天国债逆回购利率(GC001)下降至1.585%,深交所1天逆回购利率(R-001)降至1.58%。

不过,今日GC001和R-001在早间开盘后都出现快速拉升。截至9时47分,GC001和R-001分别报1.67%和1.655%,涨幅分别为5.36%和4.75%。

中国货币网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8日10:00,DR007加权平均利率报1.6932%,比昨日1.5643%的水平明显上升,但仍明显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2.1%。这说明,连续数日的30亿元逆回购投放之后,市场流动性依然宽松充裕。

去年1月央行也曾连续多日开展“地量”逆回购操作

历史数据显示,上一次央行如此连续多日开展地量逆回购还是在去年1月。根据Wind统计,央行分别在2021年1月8日、11日和12日均投放50亿元逆回购,在13日、14日、15日和18日均投放20亿元逆回购。当时如此操作之后,市场资金利率半月内大幅上行。不过,专家指出,近期的操作背景是与上次并不一样,也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二者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2021年1月,受当月缴税规模较大以及部分财政支出被推迟到2月影响,资金利率快速收敛;而今年以来,4~6月财政留抵退税释放大量资金,7~8月在地方债供给减少、专项债支出增多以及税收减免缓交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流动性将面临较往年更为有利的局面。

中信证券研报也指出,央行曾于2021年1月开展散量逆回购操作,当前的资金面环境与2021年类似,但是基本面环境有差别。2021年元旦后的1月8日起,央行以5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为起点连续开展多日散量OMO操作,并于1月13日操作量进一步降低至20亿元,直到1月19日起恢复至800亿元操作,此后还曾零星开展过散量逆回购操作。而在基本面方面,2021年初延续了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加速修复的进程,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强劲,市场讨论政策“不急转弯”;当前的经济正从疫情中逐步回暖,内生增长动能仍在修复之中。

央行要控“杠杆”市场资金利率可能回归常态

实际上,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与7天期逆回购利率倒挂已经持续了3个多月,这并非常态现象。二者倒挂意味着,一级交易商从央行融入的资金,在银行间市场以低于当初融入的成本融出,理论上这是不可持续的,但事实却是,这一现象已持续数月。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指出,近期市场出现了加杠杆的现象。4月以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不断走高,6月23日,升至6.4万亿的历史高位,市场加杠杆倾向凸显。出于维护流动性平稳跨季的考虑,央行季末仍在增加逆回购投放,直到7月2日才开始缩减。这说明央行已关注到流动性过度充裕下市场加杠杆的倾向,并通过缩减每日逆投放规模向市场释放“控杠杆”的信号。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也表示,季末后一个月,央行缩量回收流动性属于常规操作,但本次只有30亿元,超市场预期也超季节性缩量规模,这应该和5月以来资金面持续宽松有关,尤其是近期债券市场“滚隔夜加杠杆”现象突出,央行此举可能旨在打击资金空转。

“30亿逆回购可能更多是起到信号意义,给市场传递未来资金利率逐步回归常态的信号。”广发证券研报指出,自2021年2月20日至今,央行每个交易日持续进行逆回购投放,投放量均在100亿元及以上,此次缩量至30亿元的信号意义相对明确。同时,这也可以间接给债市较高的杠杆率“提醒”,毕竟在央行投放30亿逆回购之前,6月末银行间隔夜利率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季节性波动,这种波动与较高的杠杆资金需求不无关联。

缩量操作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曾公开表示,判断货币政策松紧程度可以直接看流动性。“有一个最简单的指标,信息也比较好获取,就是看银行间的回购利率,像DR007等。”

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判断短期利率走势首先要看政策利率是否发生变化,主要是央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是否变化,而不应过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数量。公开市场操作数量会根据财政、现金等多种临时性因素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灵活调整,其变化并不完全反映市场利率走势,也不代表央行政策利率变化。其次,在观察市场利率时重点看市场主要利率指标(DR007)的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以及DR007在一段时期的平均值,而不是个别机构的成交利率或受短期因素扰动的时点值。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近日表示,观察央行货币政策态度,“价”的重要性远超于“量”。虽然央行逆回购投放量降至每日30亿元,但中标利率仍维持在2.1%不变,说明货币政策调整的信号并未出现。而且,从量上来看,今年跨季期间逆回购的净投放量也显著超过上年同期。

“我们认为,在‘稳企业-保就业’成为首要目标的定位下,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仓促退场。尽管近期猪价攀升推动通胀预期走高,但在发改委保供稳价与需求淡季的背景下,央行三季度‘稳物价’的压力并不明显,通胀暂不成为主要矛盾。”张静静说。

熊园也认为,对央行本次缩量不必过度解读,中国货币政策也未到转向的时候,主因有三:

第一,本次并未出现“量缩价上”。近年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思路已由数量型调控转为价格型调控(“价重于量”),对比2021年1月缩量后各类资金价格大幅走高,本次连续缩量逆回购操作后,DR007保持平稳,因此难言转向。

第二,近期央行高层讲话和会议表态仍偏宽松。6月2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继续强调要“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6月27日,央行行长易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6月29日,央行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也显示,银行家对于货币宽松的预期仍继续升温。

第三,最为本质的,当前疲弱的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转向。

“综合看,我们维持此前判断,当前经济反弹只是疫后的自然修复,实际下行压力仍大,疫情之外,本质还是内需不足、信心不足,后续政策仍需全力稳增长。就货币端而言,预计总基调仍将延续宽松,流动性将保持宽裕,再次降准降息也仍可期待。短期看,建议紧盯DR007的走势。“”熊园表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程婕

编辑/田野

今日热搜